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优先发表栏目展示本刊经同行评议确定正式录用的文章,这些文章目前处在编校过程,尚未确定卷期及页码,但可以根据DOI进行引用。
显示方式:
异种移植排斥反应及其预防治疗策略
何小舟, 付嘉钊, 周萃星
当前状态: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4079
摘要(13) HTML(7) PDF 1557KB(0)
摘要:
异种移植是解决人类器官短缺问题的潜在方案。在过去的上百年里,异种移植经历了早期尝试和不断进步,目前已进入新的高速发展阶段,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但异种移植排斥反应的管理较同种异体器官移植排斥反应更为棘手。为此,研究者们开发出了一系列免疫抑制策略,如使用基因修饰猪供体、使用传统和新型免疫抑制药、将供体猪的胸腺与供器官一同移植等,以实现调整受体免疫系统反应,降低排斥反应强度并延长移植物存活时间。本文就异种移植排斥反应发生机制、预防和治疗策略的相关研究进行评述,以期为促进异种移植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常温机械灌注技术在离断肢体保存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贾志博, 管延军, 宋翔宇, 董阳辉, 杨博尧, 崔梦一, 许文静, 彭江
当前状态: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4062
摘要(10) HTML(8) PDF 535KB(0)
摘要:
肢体离断伤在临床工作中较为常见,对离断肢体实施安全有效的保护是肢体再植成功的关键。常温机械灌注技术已经在器官移植领域取得很大突破,可长时间维持器官和组织的活性功能,延长其保存时间,在大动物模型以及临床应用中得到了很好的验证。同时这项技术有望为离断肢体的保存和功能恢复提供新的参考。因此,本文就静态冷保存在离断肢体保存中存在的问题、机械灌注的发展历程、离断肢体常温机械灌注的临床应用现状以及有待解决问题进行综述,并展望其发展方向和临床应用前景,以期推动该技术在临床广泛应用。
单细胞测序揭示心脏移植物中树突状细胞和B细胞的抗原提呈特性
朱越星, 陈超, 徐晔, 范玉玺, 郑新国, 罗秋琳, 汤周琦, 张和栋, 李腾芳, 彭龙开, 代贺龙
当前状态: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4115
摘要(11) HTML(8) PDF 14235KB(0)
摘要:
  目的  探讨心脏移植物中树突状细胞(DC)和B细胞的抗原提呈特性。  方法  将BALB/c小鼠的心脏移植到C57BL/6J小鼠腹腔内,术后5 d(急性排斥反应早期)提取并流式分选心脏移植物中的CD45+细胞,进行单细胞RNA测序。以心脏移植物中的DC和B细胞的亚群为主要对象,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和流式细胞术,研究其在心脏移植后变化趋势、抗原提呈能力及其与T细胞之间的胞间通讯情况。采用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差异分析佐证细胞亚群特异性功能和细胞亚群注释可信度。  结果  生发中心样B细胞(GC-L B)是急性排斥反应期心脏移植物中增幅最大、比例高达87%的B细胞亚群,经典DC(cDC)2是心脏移植急性排斥期间唯一大量增多的DC亚群,占44%,是心脏移植后与T细胞的胞间通讯中占据最高通讯强度的DC亚群;单核样DC(moDC)与记忆性B细胞(MBC)是未心脏移植中T细胞输入信号的主要发出者,而在心脏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期中,转变为cDC2与GC-L B;其中MBC与GC-L B分别是心脏移植前后的主要T细胞输入信号来源。  结论  在未移植心脏和移植心脏指向T细胞的胞间通讯中,与DC相比,B细胞均占据更高的通讯数量和权重,推测在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早期,B细胞的抗原提呈活动比DC更加活跃,强度更大。
肝移植术后早期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郑可中, 陈松, 贺智翔, 王国斌, 赵红川, 耿小平, 黄帆
当前状态: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4053
摘要(7) HTML(5) PDF 1198KB(0)
摘要:
  目的   探究肝移植术后早期肺炎克雷伯菌(KP)感染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171例肝移植受者的资料,根据术后2周细菌培养结果分为无感染组(n=52)和感染组(n=119);感染组86例未检出KP(非KP感染组),33例培养出KP(KP感染组)。比较无感染组和感染组、非KP感染组和KP感染组受者术前、术中及术后资料,分析肝移植术后早期KP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受者长期生存的影响因素。  结果   与无感染组比较,感染组术前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和总胆红素水平高,手术时间、术后重症监护室(ICU)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长,术中红细胞输注量多,住院费用高,严重并发症发生率高,术后14 d和30 d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绝对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高,术后14 d淋巴细胞绝对数低,术后30 d血红蛋白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非KP感染组比较,KP感染组MELD评分、总胆红素、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高,手术时间、术后ICU治疗时间长,住院费用高,术后90 d病死率高,术后14 d白蛋白低,术后30 d总胆红素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33例KP感染受者中,16例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其中7例在术后90 d内死亡;17例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中介或敏感,4例在术后90 d内死亡。术前MELD评分≥17分、手术时间>415 min是肝移植术后KP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均为P<0.05)。术后ICU治疗时间≥44 h和KP感染是肝移植长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为P<0.05)。  结论   KP感染是肝移植术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MELD评分高和手术时间长是肝移植术后早期KP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中国肾脏移植受者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临床诊疗指南
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肾脏移植学分会, 项和立, 王玮, 王建宁, 徐小松, 王钢, 薛武军
当前状态: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4156
摘要(85) HTML(40) PDF 775KB(23)
摘要:
肾移植受者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是肾脏移植术后常见的早期并发症之一,是影响移植肾近期和远期存活的独立危险因素。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和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肾脏移植学分会组织国内器官移植与相关学科知名专家在《肾移植术后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诊疗技术规范(2019版)》的基础上经过指南范围及临床问题的确定、证据检索与筛选及推荐意见的形成等程序编写、多轮讨论,并经学会组织两轮集体审定,最终形成《中国肾脏移植受者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临床诊疗指南》。本指南就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的概念和发生机制、危险因素、诊断、预防、治疗及免疫抑制药应用几个方面的21个临床问题提出推荐意见和推荐意见说明。目的是使肾移植术后受者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的诊断、预防和治疗规范化,提高肾脏移植效果,提高肾脏移植受者和移植肾近期和长期存活率,促进移植学科的发展。
肾脏移植受者非结核分枝杆菌病临床诊疗指南
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 孙其鹏, 巨春蓉, 罗子寰, 孙启全, 张伟杰, 黄洪锋
当前状态: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4142
摘要(51) HTML(28) PDF 719KB(14)
摘要:
近年来,非结核分枝杆菌(NTM)感染呈快速增多趋势,受到广泛关注。肾脏移植受者由于免疫抑制药物等因素的影响,其NTM的感染率升高更为明显,但是由于缺乏充分的研究基础,肾脏移植术后NTM的诊治缺乏规范指引。为进一步规范我国肾脏移植受者NTM病的诊断和治疗,提高我国器官移植领域医务工作者对NTM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分会组织相关专家,参考美国胸科协会及欧洲呼吸协会发布的最新版《非结核分枝杆菌病治疗指南》,我国《非结核分枝杆菌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器官移植受者非结核分枝杆菌病临床诊疗技术规范(2019版)》等,结合肾脏移植受者的特点,进行指南指定。
中国肾脏移植受者尿路感染临床诊疗指南
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 管瑀, 林俊, 薛武军, 付绍杰, 周洪澜, 王钢
当前状态: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4140
摘要(83) HTML(29) PDF 679KB(31)
摘要:
尿路感染是肾脏移植术后最常见的感染性并发症。为了进一步降低肾脏移植术后受者尿路感染的发生率,提高中国肾脏移植术后受者尿路感染的诊疗水平,减缓细菌耐药性的发展并保证受者用药安全和有效性,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组织肾脏移植专家和感染性疾病专家,结合我国肾脏移植术后尿路感染的临床现状,并参考2022版《中国泌尿外科和男科疾病诊断治疗》和2019版《美国移植学会感染性疾病实践指南中实体器官移植受者的尿路感染》,从肾脏移植术后尿路感染的临床分类和定义、流行病学和病因学、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制定《中国肾脏移植受者尿路感染临床诊疗指南》。
异种肝移植的探索之路:从科学研究走向临床应用
李霄, 曹薇薇, 余良
当前状态: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4043
摘要(70) HTML(37) PDF 581KB(4)
摘要:
随着手术技术进步及围手术期管理水平提升,器官移植受者及移植物存活率显著提高,供器官短缺已成为限制器官移植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障碍。近期,以基因修饰猪为供体的异种肾移植和异种心脏移植已进入临床试验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异种移植再一次成为生物医学研究的热点。与心脏和肾脏相比,基因修饰猪的肝脏在非人灵长类动物体内的存活时间还比较短,且实验结果差异性较大,尚不具备进入临床试验的条件。因此,本文从术式选择、凝血功能障碍和急性血管性排斥反应3个方面,总结目前异种肝移植的研究进展,讨论阻碍异种肝移植进入临床试验的主要问题及可能的解决策略,以期为异种肝移植从科学研究走向临床提供参考。
2024 年 1 期目录
当前状态:
摘要(151) HTML(142)
摘要:
指南与共识
中国肾脏移植受者远期系统并发症临床诊疗指南
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 李有赞, 杨猛, 秦文瀚, 王卫黎, 宋亚军, 黄赤兵, 赵洪雯
2024, 15(4): 479-496.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4127
摘要(95) HTML(33) PDF 834KB()
摘要:
为进一步规范肾脏移植受者远期系统并发症的诊断与治疗,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发起制订《中国肾脏移植受者远期系统并发症临床诊疗指南》,组织器官移植学专家,依据现有临床指南、系统评价、病例研究、专家共识等资料,总结近年国内外肾脏移植受者远期系统并发症诊治新进展,将血液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眼、皮肤及骨质疏松并发症的诊治工作进行整合,经过多次专家研讨达成一致意见后撰写成文。全文围绕27个临床问题,形成40条推荐意见,主要涉及各个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类分级、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本指南使用2009版牛津大学循证医学中心的证据分级与推荐强度标准,对每个临床问题的推荐意见强度与证据级别进行分级,希望为肾脏移植受者远期系统并发症的诊疗提供参考,全面提升临床医师的管理能力,造福肾脏移植受者。
中国肾脏移植受者消化系统并发症临床诊疗指南
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 杨猛, 秦文瀚, 王卫黎, 李有赞, 赵洪雯
2024, 15(4): 497-508.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4126
摘要(74) HTML(41) PDF 723KB()
摘要:
肾脏移植受者消化系统并发症的诊治关系患者长期存活及生存质量,需要高度关注,为进一步规范其诊断与治疗,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发起制订《中国肾脏移植受者消化系统并发症临床诊疗指南》,并组织器官移植学和相关学科专家,依据现有临床研究、系统评价、病例研究、专家共识和指南等,总结近年来国内外在肾脏移植受者消化系统并发症诊治方面的新进展,经过多次研讨达成一致意见后撰写成文。全文围绕11个临床问题,形成16条推荐意见,使用2009版牛津大学循证医学中心的证据分级与推荐强度标准对每个临床问题的证据质量和推荐强度进行分级,以期为肾脏移植受者消化系统并发症的诊疗提供参考,全面提升临床医师对消化系统并发症的管理能力,造福移植受者。
中国肾脏移植受者高血压临床诊疗指南
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 张健, 薛武军, 胡小鹏, 丁小明, 李宁, 林俊
2024, 15(4): 509-532.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4116
摘要(100) HTML(29) PDF 965KB()
摘要:
为了进一步规范中国肾脏移植术后高血压的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组织肾脏移植专家和心血管病专家,在《中国实体器官移植术后高血压诊疗规范(2019版)》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器官移植后高血压的临床现状,并参考近年国内外高血压最新诊治指南,从流行病学、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制定《中国肾脏移植受者高血压临床诊疗指南》,为中国肾脏移植领域医务工作者在术后高血压诊治方面提供理论借鉴和参考,以期更好地控制肾脏移植术后成人高血压,改善不良结局,提高生命质量。
肝肾联合移植临床诊疗指南
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 孙煦勇, 蓝柳根, 文宁, 董建辉, 吴基华
2024, 15(4): 533-547.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4129
摘要(90) HTML(32) PDF 730KB()
摘要:
肝肾联合移植相继应用于各大移植中心,使许多终末期肝、肾衰竭患者重获新生。然而肝肾联合移植术的临床诊疗及长期生存预后仍存在较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指南参考《肝肾联合移植技术操作规范(2019版)》和国内外已发表的最新文献和指南,制定了《肝肾联合移植临床诊疗指南》。就肝肾联合移植的手术指征和禁忌证、术前准备和评估、在终末期肝病和肾病中移植的时机、手术方法的选择以及术后随访、联合移植受者的独特病理生理学、外科技术、并发症管理和免疫抑制治疗的选择等临床问题提出推荐意见,以提高移植物利用率,改善肝肾联合移植受者的生存预后。
免疫细胞功能状态量化检测评估与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肝脏移植学分会,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肾脏移植学分会,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生物诊断技术分会, 贺强, 李先亮, 朱继巧, 许文犁, 吕少诚, 周林, 刘喆, 王剑锋
2024, 15(4): 548-557.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4078
摘要(153) HTML(36) PDF 1975KB()
摘要:
免疫系统是维持机体器官功能健康和预防疾病的重要保障,免疫健康管理和疾病免疫治疗目标是恢复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状态。免疫学领域研究解决了如何抑制或提高免疫状态的技术性难题,随之带来亟需回答的问题是如何全面地检测和量化评估免疫状态,这是下一个挑战,目前国际上尚无成熟解决方案。免疫状态量化检测与可视化评估对疾病防控、亚健康状态管理和疾病免疫治疗均具有重要意义。本专家共识针对正常免疫状态定义和免疫细胞功能状态(免疫力)全面量化评估及可视化评分技术手段等问题进行了初步讨论,提出了正常免疫状态相关的基础概念和思考,探讨免疫细胞功能状态量化检测评估方向和原则,并以此为契机,推动免疫力解码以及免疫健康领域基础课题和临床试验的深入研究。
述评
肾移植受者免疫抑制方案的优化
董震, 王洪阳
2024, 15(4): 558-562.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4087
摘要(85) HTML(45) PDF 1604KB()
摘要:
随着手术技术的成熟与发展,以及围手术期管理水平的提高,肾移植手术成功率显著提高。但由于供受者在遗传性与抗原性上存在的明显差异,会导致肾移植术后发生排斥反应,影响移植物的存活。免疫抑制是治疗排斥反应的重要手段,对减少排斥反应发生,提高移植物存活率具有重要意义。但免疫抑制药在减少排斥反应的同时会引起感染、心血管疾病、肿瘤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可能导致患者死亡。合理地选择免疫抑制药,不断优化受者免疫抑制方案,对改善受者和移植肾的存活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就器官移植发展史、免疫诱导治疗、免疫维持治疗进行评述,探讨肾移植受者免疫抑制方案优化取得的进展,以期为改善肾移植预后提供参考。
成人再次肝移植研究进展
吴若林, 赵红川, 耿小平
2024, 15(4): 563-569.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4040
摘要(8) HTML(4) PDF 1562KB()
摘要:
再次肝移植是肝移植术后移植肝衰竭的唯一治愈性手段。首次肝移植与再次肝移植间隔时间的长短,将直接影响成人再次肝移植的手术适应证、技术难度和治疗转归。既往多项研究认为再次肝移植术后移植肝及受者总体生存率明显低于首次肝移植,但随着器官保存方法、麻醉管理理念、重症监护策略、外科手术技术和新型免疫抑制药等各个领域的全面进步,成人再次肝移植的疗效显著提高。本文就成人再次肝移植手术适应证的变迁、手术时机的选择、长期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手术技术难点、免疫抑制方案的选择以及活体再次肝移植的开展情况进行评述,总结目前成人肝移植取得的成果、面临的挑战及潜在解决方案,以期为提高成人再次肝移植的临床疗效提供参考。
专家论坛
HIV阳性实体器官移植受者的免疫抑制药物管理
邵琨, 王祥慧, 周佩军
2024, 15(4): 570-574.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4009
摘要(47) HTML(23) PDF 1580KB()
摘要:
联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cART)的应用显著提高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的预期寿命。但病毒感染和cART药物的不良反应使患者更容易发生器官衰竭。针对HIV感染者的终末期器官衰竭患者,实体器官移植成为一种标准的治疗方案。然而,在HIV阳性实体器官移植受者中,存在移植物排斥反应发生增多、感染风险升高、药物毒性以及cART治疗和免疫抑制药之间的药物相互作用等诸多问题,管理HIV阳性实体器官移植受者具有极大的挑战性。因此,本文就免疫诱导治疗、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抑制剂及其他免疫抑制药在HIV阳性实体器官移植受者中的应用进行综述,旨在为未来 HIV 阳性实体器官移植受者的免疫抑制管理提供参考。
移植前沿
耐受性树突状细胞在肝移植免疫耐受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杨志琦, 李明皓
2024, 15(4): 575-580.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4039
摘要(76) HTML(35) PDF 719KB()
摘要:
肝移植术后排斥反应严重影响受者生存,长期应用免疫抑制药是预防排斥反应的重要手段,但其存在毒性作用,以及会增加全身感染、肿瘤复发等不良事件的风险。因此,在成功肝移植手术之前,如何对受者实施个体化免疫耐受诱导,实现术后免疫抑制药完全或早期撤退,仍然是器官移植工作者不断探索的研究方向。近年来,耐受性树突状细胞诱导肝移植免疫耐受的机制研究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临床试验初显成效。本文就耐受性树突状细胞的特征、参与重塑肝脏免疫微环境的机制及其诱导肝移植免疫耐受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耐受性树突状细胞在肝移植免疫耐受中的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论著
基于FAERS数据库的儿童实体器官移植受者应用他克莫司相关药物不良事件的研究
董博清, 王婧雯, 毕焕京, 陈祖涵, 路翠楠, 薛武军, 李杨, 丁小明
2024, 15(4): 581-590.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4031
摘要(74) HTML(30) PDF 4125KB()
摘要:
  目的   探讨他克莫司(Tac)在儿童实体器官移植受者中的不良药物事件(ADE)特征。  方法  研究数据来源于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库,时间覆盖2004年第1季度至2023年第2季度,提取了以Tac为首要怀疑药物的儿童器官移植受者的ADE数据,运用比例失衡法对Tac与ADE之间的关联进行定量分析。分析Tac相关ADE的基本特征及信号强度。探究不同年龄儿童及不同移植器官类型的Tac相关ADE。  结果  共筛选出1 443份涉及Tac的儿童ADE报告,其中心脏移植188例(13.0%)、肝移植668例(46.3%)、肾移植531例(36.8%)、肺移植56例(3.9%),儿童的中位年龄为10岁,ADE上报国家的前3位分别是美国、法国及英国,中国上报为26例,占比为1.8%。感染及侵染类疾病在Tac相关ADE报告中占比最高(20.96%),包括EB病毒及巨细胞病毒感染等。不同年龄段儿童的Tac相关ADE中感染及侵染类疾病均占据最大比例,但病原体种类存在差异。排斥反应、免疫抑制水平不稳定以及肾功能损伤也是各年龄段儿童常见的Tac相关ADE。心脏移植受者中以神经系统疾病的ADE为主,而肝移植和肾移植受者中感染及侵染类疾病更为常见,肺移植受者中的ADE以排斥反应最为常见。  结论  Tac相关ADE在不同器官移植类型中呈现出不同的分布特点,需重视在儿童器官移植中进行个性化药物监测和风险评估,以优化Tac治疗并降低ADE风险。
特发性肺纤维化肺移植受者术后严重原发性移植物功能障碍预后模型的建立
宋志云, 戴韬寅, 顾思佳, 李小杉, 黄睦容, 唐诗笑, 胡春晓, 陈静瑜
2024, 15(4): 591-598.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4066
摘要(7) HTML(2) PDF 3244KB()
摘要:
  目的  探索性构建基于机器学习算法预测特发性肺纤维化(IPF)肺移植受者术后原发性移植物功能障碍(PGD)的预后模型。  方法  回顾性分析226例行肺移植手术的IPF患者的资料。所有入组患者按7∶3随机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利用正则化logistic回归、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和人工神经网络4种方法,通过变量筛选、构建模型、模型调优流程构建模型。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进行模型性能评估。  结果  共筛选出16个关键特征用于建模。4种预后模型的AUC值均>0.7。DeLong检验和McNemar检验发现模型间性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  结论  基于4种机器学习算法初步构建了肺移植术后3级PGD的预后模型。各模型整体预测性能相似,均可对IPF患者肺移植术后3级PGD进行较好的预测。
肾移植受者代谢标志物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徐媛, 侯霜, 陈乾, 牛玉林, 李海洋
2024, 15(4): 599-606.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4014
摘要(66) HTML(48) PDF 2937KB()
摘要:
  目的   分析肾移植受者血脂代谢、高脂血症、他克莫司药物代谢中共表达的基因及其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  方法   从比较毒理基因组学数据库(CTD)中筛选出共表达的基因。收集25例肾移植受者的一般资料,检测ATP结合盒亚家族A成员1(ABCA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糖基磷脂酰肌醇锚定高密度脂蛋白结合蛋白1(GPIHBP1)的表达情况。对肾移植受者进行跟踪随访,收集术后1、3、6、12个月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他克莫司血药浓度,并分析受者高脂血症的发生情况。分析ABCA1、GPIHBP1、PPAR-γ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及其与相关指标对肾移植术后高脂血症的诊断效能。  结果   共筛选出3个共表基因ABCA1、PPAR-γ、GPIHBP1。ABCA1与术后6个月胆固醇、术后3个月他克莫司血药浓度成正相关,与术后3个月空腹血糖呈负相关(均为P<0.05);GPIHBP1与术前胆固醇、术前甘油三酯呈负相关,与术后3个月他克莫司血药浓度呈正相关(均为P<0.05)。PPAR-γ与术前球蛋白、术前低密度脂蛋白呈负相关(均为P<0.05)。ABCA1、GPIHBP1、PPAR-γ联合术前球蛋白及术后1、6个月血糖水平诊断肾移植术后高甘油三酯血症的效果较好(AUC=0.900)。ABCA1、GPIHBP1、PPAR-γ联合术后1、6个月他克莫司血药浓度及术后6个月血糖水平诊断肾移植术后高胆固醇血症的效果较好(AUC=0.931)。  结论   ABCA1、GPIHBP1、PPAR-γ与肾移植术后血脂、他克莫司血药浓度等指标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关系,但用于预测肾移植术后高脂血症尚无确切依据。提升机体免疫力、规范的血糖管理可能是控制高脂血症的有益因素。
肾移植受者术前合并代谢综合征对早期移植肾功能的影响
唐永斌, 田子健, 张志鹏, 王劲夫, 刘明, 张亚群
2024, 15(4): 607-613.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4045
摘要(50) HTML(30) PDF 544KB()
摘要:
  目的   探讨同种异体肾移植受者术前合并代谢综合征对早期移植肾功能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117例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移植肾功能分为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DGF)组(29例)和非DGF组(88例),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同种异体肾移植受者发生DGF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肾移植受者术前合并代谢综合征对早移植肾功能的影响。  结果  117例肾移植受者,47例术前合并代谢综合征,29例术后发生DGF,DGF组中83%术前合并代谢综合征,高于非DGF组中的74%(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DGF组供者体质量指数(BMI)、终末血清肌酐(Scr),受者术前BMI、血糖、甘油三酯水平、术前合并代谢综合征比例均高于非DGF组(均为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供者Scr水平高、受者术前血红蛋白水平高、受者术前合并代谢综合征是肾移植术后发生DGF的独立危险因素(均为P<0.05)。  结论  受者术前合并代谢综合征是同种异体肾移植发生DGF的独立危险因素,应采取相关策略以减少DGF和其他与代谢相关的并发症的发生率。
肾移植术后尿路感染209例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王培宇, 丁汉东, 钟金彪, 廖贵益, 梁朝朝
2024, 15(4): 614-621.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4095
摘要(63) HTML(30) PDF 554KB()
摘要: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不同时期尿路感染的特点及其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9例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术后随访时间分为3个时期,第一时期为移植术后1个月内,第二时期为术后1~6个月,第三时期为术后7~12个月。分析肾移植术后不同时期尿路感染的发生情况,发生尿路感染受者的尿培养结果及常见病原菌耐药特点。分析反复尿路感染者的菌群,分析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尿路感染对移植肾功能的影响。  结果  第一时期尿路感染率为90.0%,第二时期尿路感染率为49.3%,第三时期尿路感染率为22.5%。第二时期、第三时期亲属活体器官捐献男性受者的尿路感染率低于女性受者(均为P<0.05)。尿培养结果阳性60例,共检出病原菌84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中肺炎克雷伯菌占比最高。66例受者反复发生尿路感染,检出病原菌包括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光滑假丝酵母菌和其他。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使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是第一时期发生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术前尿路感染、供者类型是第二时期发生尿路感染组的危险因素,受者性别、年龄是第三时期发生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使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是第一时期发生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受者性别、年龄是第三时期发生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均为P<0.05)。第三时期治愈65例,未治愈38例,治愈患者治疗后血清肌酐及白细胞水平较治疗前下降(均为P<0.05)。  结论  肾移植受者尿路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耐药性较高;术后使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女性和高龄是肾移植受者发生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
伴急性肾损伤的DBD供肾肾移植的临床结局
王红宇, 王红, 沈松颖, 赵贺, 秦兴松, 秦威, 千新玲, 董慧君, 赵云峰, 王亚方, 李培亮
2024, 15(4): 622-629.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4027
摘要(7) HTML(2) PDF 1274KB()
摘要:
  目的  探讨伴急性肾损伤(AKI)的脑死亡器官捐献(DBD)供者供肾肾移植的临床结局。  方法  回顾性分析216例DBD供者的资料,按照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标准将分为AKI组(69例)与正常组(147例),AKI组进一步分为KDIGO 1期和2~3期两组,AKI组受者135例,正常组受者288例。总结受者术后肾功能恢复情况及临床结局。分析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DGF)发生的危险因素。  结果  AKI组供者血清肌酐(Scr)最高值、获取前Scr值、血钠最高值、获取前血钠值均高于正常组,升压药物应用时间长于正常组,48 h内液体复苏用量高于正常组,入院HCO3值低于正常组,尿崩症、低血压发生率高于对照组;KDIGO 2~3期供者Scr最高值、获取前Scr值较KDIGO 1期供者高(均为P<0.05)。与正常组比较,AKI组受者DGF、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较高,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比例较高,术后90 d内Scr水平较高,术后3 d尿量较少;与KDIGO 1期受者比较,KDIGO 2~3期受者术后3、4、5、15 d Scr水平较高,术后2 d尿量较少(均为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供者年龄、Scr最高值、血钠最高值、48 h内液体复苏用量是肾移植术后受者发生DGF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供者年龄是肾移植术后受者发生DGF的独立危险因素(均为P<0.05)。  结论  伴AKI的DBD供者供肾用于肾移植,经过积极的器官维护可纠正AKI,对术后6个月移植物功能和存活率没有影响,可达到与非AKI供肾同样的效果,可作为扩大供肾来源。
个体化给药辅助决策系统JPKD对肾移植受者他克莫司血药浓度预测能力评估
颜辉, 吴芙蓉, 季鹏, 沈爱宗, 张圣雨
2024, 15(4): 630-636.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4011
摘要(49) HTML(34) PDF 1096KB()
摘要:
  目的   分析个体化给药辅助决策系统Java PK® for Desktop(JPKD)对肾移植受者他克莫司血药浓度的预测能力及影响因素。  方法  收集149例肾移植术后早期受者他克莫司血药浓度监测数据,使用JPKD预测他克莫司剂量调整后的血药谷浓度,计算实测浓度与预测浓度之间的绝对值权重偏差和相对预测误差。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绝对权重偏差的相关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影响因素对软件预测准确性的判断价值。  结果  收集149例患者266例次血药浓度数据,他克莫司血药浓度实测值为(6.5±3.0)ng/mL(1.1~16.6 ng/mL),JPKD进行计算的预测值为(5.6±2.5)ng/mL(1.4~14.4 ng/mL),计算结果的绝对权重偏差为28.38%,相对预测误差为−13.55%。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白蛋白、红细胞比容变化、细胞色素P450(CYP)3A5*3基因型、C3435T基因型与预测结果不准确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YP3A5*3基因型为AA、红细胞比容变化是影响JPKD预测他克莫司血药浓度准确性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红细胞比容变化>2.25%时,软件预测不准确的风险增加。  结论  JPKD用于预测肾移植受者他克莫司血药浓度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可以提高血药浓度的达标率,但CYP3A5*3基因型、红细胞比容变化会影响预测的准确性。
综述
肺移植手术切口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
徐坚, 邵景博, 陈员, 卫栋, 叶书高, 陈静瑜
2024, 15(4): 637-642.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4048
摘要(65) HTML(29) PDF 664KB()
摘要:
肺移植手术技术对于受者的临床预后有着显著的影响,选择合适的手术切口决定了术中的视野暴露,是手术顺利进行的第一步,直接影响后续的手术进程。肺移植切口通常默认一期关闭,但对于肺移植术毕存在如供肺过大、原发性移植物失功等高危因素患者,不能一期关闭切口,此时延迟关胸是一种应对策略。肺移植手术切口的选择及是否延迟关闭,对于肺移植围手术期预后、受者远期生存质量、手术并发症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对肺移植Clamshell切口、前外侧切口、后外侧切口、胸骨正中切口的发展和研究现状进行综述,聚焦切口对肺移植预后的影响,为临床肺移植手术切口选择提供参考。
多巴胺在肾移植术中临床应用价值的再认识
钟羽琦, 王於尘, 苗芸
2024, 15(4): 643-647.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4030
摘要(36) HTML(34) PDF 492KB()
摘要:
多巴胺是去甲肾上腺素生物合成的前体,小剂量多巴胺主要兴奋多巴胺受体,可扩张肾及肠系膜血管,增加肾血流量,改善微循环。近年来,小剂量多巴胺以其血管活性作用广泛应用于肾移植领域。然而,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多巴胺在肾移植术中保护移植肾灌注功能的作用开始受到人们的质疑。多项研究发现多巴胺在肾移植术中对肾功能、心功能无明显益处,升压效能较低,甚至会增加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而去甲肾上腺素可成为一种较安全的替代。因此,本文就多巴胺在肾移植术中对肾功能、心功能以及血流动力学影响的新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多巴胺在肾移植术中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低镁血症与肾移植:免疫影响及感染风险的研究进展
胡瑶, 刘玲
2024, 15(4): 648-652.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4029
摘要(40) HTML(23) PDF 508KB()
摘要:
镁作为细胞内含量丰富且具有广泛作用的阳离子,在免疫功能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备受关注。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如使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等,肾移植术后低镁血症的发生并不罕见。感染是肾移植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导致肾移植受者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近年来的临床研究表明,肾移植术后低镁血症与移植后感染风险密切相关。在肾移植受者中关注并监测镁浓度可能有助于预防感染的发生,改善受者及移植物预后。因此,本文就镁与免疫反应、肾移植术后低镁血症发生的原因及肾移植术后低镁血症与感染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肾移植术后感染的预防与治疗提供参考。
中国肾移植受者免疫抑制治疗指南(2016版)
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 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
摘要(1553) HTML(1149) [PDF 201 KB](465)
摘要:
为提高临床医师对肾移植受者免疫抑制治疗的认识, 规范国内肾移植受者管理, 帮助医师在肾移植临床实践中做出合理决策, 我们组织专家制订了《中国肾移植受者免疫抑制治疗指南(2016版)》。该指南以《2009版改善全球肾病预后组织(KDIGO)肾移植受者管理指南》为主要参考, 结合我国的临床实践经验, 希望能为相关临床科室提供工作指引。
继往开来,中国器官移植的发展现状——在2018年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年会上的报告
石炳毅
摘要(1919) HTML(972) [PDF 886 KB](216)
摘要:
我国的器官移植事业正处于由数量规模型发展向高质量和高科技含量提升、由移植大国向移植强国冲刺的历史关键时期。在2018年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年会上,主任委员石炳毅教授从中国器官捐献与移植体系建设、中国器官移植发展现状两大方面,作了“继往开来,中国器官移植的发展现状”的报告。新的历史时期赋予我们新的历史使命,器官移植学分会要主动作为,推动科学发展,为贯彻新理念、拓宽新视野、实现新愿景而努力奋斗。
器官移植免疫抑制剂临床应用技术规范(2019版)
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
摘要(1804) HTML(2384) [PDF 1076 KB](681)
摘要:
为了进一步规范器官移植免疫抑制剂的临床应用,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组织全国31家移植中心的器官移植专家,从器官移植免疫诱导药物应用技术规范、器官移植维持期免疫抑制剂应用技术规范、器官移植常用免疫抑制方案技术规范、器官移植免疫抑制剂血药浓度监测技术规范、器官移植药物性肝肾损伤治疗技术规范等方面,制订本规范,以帮助器官移植工作者规范和优化器官移植免疫抑制剂的临床应用。
中国活体供肾移植临床指南(2016版)
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 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
摘要(2724) HTML(895) [PDF 323 KB](554)
摘要:
活体供肾移植经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成为终末期肾病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在我国,亲属活体器官捐献肾移植作为家庭自救的方式之一,近年来已成为肾脏供体来源的重要补充部分。本指南以世界卫生组织《人体器官移植指导原则》(199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人体器官移植条例》(2007)以及国家卫生部《关于规范活体器官移植的若干规定》(2010)为法律依据,在《中国活体供肾移植指南》(2009)的基础上进行更新。内容包括活体供肾移植的伦理学、供者与受者的医学评估、活体供肾摘取原则与手术方式、供者近期与远期并发症以及供者的长期随访等。
中国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流程和规范(2019版)
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
摘要(3416) HTML(1503) [PDF 5080 KB](352)
摘要:
为了进一步规范中国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的流程,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组织器官移植和器官捐献相关专家,从报名登记、捐献评估、捐献确认、器官获取、器官分配、遗体处理、人道救助、捐献文书归档等8个环节,制定中国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流程和规范(2019版)。
肾移植排斥反应临床诊疗技术规范(2019版)
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
摘要(1458) HTML(826) [PDF 882 KB](354)
摘要:
为了进一步规范肾移植排斥反应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组织器官移植学专家, 总结各移植中心的肾移植临床经验, 在《中国肾脏移植排斥反应临床诊疗指南(2016版)》的基础上, 并依据Banff标准, 从超急性排斥反应、急性加速性排斥反应、急性排斥反应、慢性排斥反应等方面, 制订本规范。
器官移植受者巨细胞病毒感染临床诊疗规范(2019版)
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
摘要(1740) HTML(1793) [PDF 7197 KB](430)
摘要:
为了进一步规范中国实体器官移植(SOT)受者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组织器官移植专家、感染病学专家及呼吸内科专家,在《实体器官移植受者巨细胞病毒感染诊疗指南(2017版)》的基础上,从CMV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实验室诊断、临床类型、预防方案,CMV病的治疗,儿童SOT术后CMV感染或CMV病的防治,CMV肺炎合并伊氏肺孢子菌肺炎的防治等方面,制订本规范,以期为我国SOT术后CMV感染的规范化防治提供指导意见。
中国移植后糖尿病诊疗技术规范(2019版)
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
摘要(359) HTML(192) [PDF 724 KB](106)
摘要:
为了进一步规范中国移植后糖尿病(PTDM)的诊断和治疗, 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组织器官移植专家和糖尿病专家, 总结器官移植后血糖异常的国内外最新进展, 在《中国器官移植术后糖尿病诊疗指南(2016版)》的基础上, 结合临床实践, 从PTDM的定义和诊断标准、流行病学、危险因素和发病机制、对移植受者和移植物预后的影响、预防及治疗策略等方面, 制定PTDM诊疗技术规范(2019版)。
肺移植围手术期体外膜肺氧合应用指南(2019版)
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 国家肺移植质量管理与控制中心
摘要(821) HTML(415) [PDF 1381 KB](125)
摘要:
肺移植是治疗多种终末期肺疾病的唯一有效方法,体外膜肺氧合(ECMO)在肺移植围手术期起到重要的桥接和支持作用。本指南从肺移植术前ECMO的桥接治疗、术中的心肺支持及术后功能维持等方面,总结肺移植临床实践经验,以期为我国肺移植相关临床科室提供工作指引。
器官移植受者侵袭性真菌病临床诊疗技术规范(2019版)
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
摘要(1008) HTML(641) [PDF 2552 KB](254)
摘要:
为了进一步规范实体器官移植(SOT)受者侵袭性真菌病(IFD)的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结合近期国内外临床证据,从SOT受者IFD的流行病学特点、诊断、预防、治疗等方面,在2017年版《器官移植受者侵袭性真菌病临床诊疗指南》的基础上制定本规范,以期为器官移植和相关学科的同道提供帮助。
2020年全球器官捐献和移植概况
江文诗, 孙永康, 闫娟, 姜峰, 王惠英, 马琪婼, 谢颖, 何湘湘, 武小桐
摘要(3867) HTML(5100) PDF 1734KB(816)
摘要:
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各地形势不一,疫情防控仍然不能松懈。在面对各自的社会环境和医疗资源配置的考验下,以及在行业赖以生存的体系运作惯性及固有生产力的支撑下,各国器官捐献和移植工作仍在努力前行。山西省人体器官获取与分配服务中心是在国家专家委员指导下,由原山西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于2018年8月28日批准成立的全省唯一、独立运行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本文通过剖析疫情期间美国和西班牙的器官捐献与移植数据,结合山西省人体器官获取与分配服务中心器官捐献工作的开展情况,进一步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省情的公民器官捐献与移植工作体系的建设。
中国移植器官保护专家共识(2022版)
中国肝移植注册中心, 国家肝脏移植质控中心, 国家人体捐献器官获取质控中心, 国家骨科与运动康复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移植器官质量控制专业委员会, 中国医院协会器官获取与分配工作委员会, 国家创伤医学中心器官保护专业委员会
摘要(3027) HTML(970) PDF 18636KB(796)
摘要:
器官移植是治疗终末期器官衰竭最有效的手段,公民逝世后自愿捐献器官已成为我国移植器官的唯一来源。在临床实践中,移植器官保护技术对提升移植器官质量,改善受者预后发挥重要作用。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器官移植学组及中国肝移植注册中心科学委员会组织专家,基于国内外移植器官保护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根据牛津循证医学证据分级和GRADE推荐意见系统,针对肝脏、肾脏、胰腺、小肠、心脏、肺脏移植器官编写了《中国移植器官保护专家共识(2016版)》。近期,在国家肝脏移植注册中心、国家创伤医学中心、国家人体捐献器官获取质控中心、国家骨科与运动康复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及国家肝脏移植质控中心的支持下,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器官移植及器官保护临床实践与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形成《中国移植器官保护专家共识(2022版)》。本共识重点更新了相关器官获取、保存、转运、质量评估在临床实践中的技术进展及相应循证医学研究证据。此外,还增加了包括以肢体移植为主的复合组织移植的内容,旨在促进临床器官移植工作科学、规范开展。

主   管: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   办: 中山大学

承   办: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总编辑: 陈规划

出   版: 《器官移植》编辑部

地   址: 广州市天河区天河路600号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广州)期刊有限责任公司

邮   编: 510630

电   话: 020-38736410

Email: organtranspl@163.com

邮发代号: 46-35

网址: http://www.organtranspl.com/

刊   期: 双月刊(单月15日)

定   价: 每期20元,全年120元

国内刊号: CN 44-1665/R

国际刊号: ISSN 1674-7445

开放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