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优先发表栏目展示本刊经同行评议确定正式录用的文章,这些文章目前处在编校过程,尚未确定卷期及页码,但可以根据DOI进行引用。
显示方式:
移植肾纤维化的诊断和治疗优化方案
王浩钧, 孙泽家, 王玮
当前状态: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3156
摘要(10) HTML(7) PDF 1558KB(1)
摘要:
移植肾纤维化是肾移植术后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移植肾的功能和存活率,甚至可能导致器官衰竭和患者死亡。目前关于移植肾纤维化的研究非常复杂,包括免疫、缺血-再灌注损伤、感染、药物毒性等,移植肾纤维化的诊断和治疗依然极具挑战性。本文旨在总结当前研究的最新进展,深入探讨移植肾纤维化的成因以及最新的诊断和治疗方法。通过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和优化治疗方案,有望改善肾移植受者的预后,也将为临床医师更好地管理肾移植受者提供参考。
劈离式供肝儿童肝移植门静脉并发症的诊断与治疗
曾凯宁, 杨卿, 姚嘉, 唐晖, 傅斌生, 冯啸, 吕海金, 易慧敏, 易述红, 杨扬
当前状态: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3241
摘要(11) HTML(10) PDF 518KB(1)
摘要:
  目的  探讨劈离式供肝儿童肝移植门静脉并发症的诊断及治疗策略。  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劈离式肝移植的88例儿童受者的临床资料。术中根据受者门静脉内径、发育情况,利用门静脉左右分支处进行吻合或间置供者髂血管搭桥吻合,围手术期采用规范化的门静脉血流监测,术后按肝素钠桥接华法林抗凝。经增强CT或门静脉造影确诊门静脉狭窄或血栓形成后,予切开取栓、全身抗凝、介入下取栓、球囊扩张成形和(或)支架置入等处理。  结果  88例受者中共10例患儿确诊门静脉并发症,其中4例门静脉狭窄,确诊时间分别为术后1 d、2个月、8个月、11个月,6例门静脉血栓形成,确诊时间分别为术中、术后2 d、术后3 d(2例)、术后6 d、术后11个月。1例门静脉狭窄者和1例门静脉血栓形成者于围手术期死亡,门静脉并发症相关病死率为2%(2/88)。其余8例患者中,1例行全身抗凝治疗、2例行门静脉切开取栓术、1例行介入下球囊扩张成形、4例行介入下球囊扩张成形及支架置入,术后均长期随访,未再出现门静脉相关症状,复查门静脉血流参数正常。  结论  规范化的术中及术后门静脉血流监测有助于早期发现门静脉并发症,及时采取术中门静脉切开取栓,术后介入下球囊扩张成形、支架置入等手段可有效治疗门静脉并发症,减少门静脉并发症导致的移植物丢失和受者死亡。
供肝保存液的演变和革新
喻国涛, 尹燕锋, 颜春涛, 邹光旭, 张黄燕, 马丽, 胡宗强
当前状态: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3165
摘要(9) HTML(7)
摘要:
器官保存液能够改善移植物冷缺血损伤和维持移植物良好的功能。目前,如何减少供肝在冷缺血期间引起的一系列损伤,改善和提高移植物的保存质量,是目前该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现阶段,临床上的保存液仍未达到理想的保存效果,尤其是对于边缘供器官的保护作用不尽如人意。在当今供者极度匮乏的情况下,为了改善移植物免受冷缺血损伤,其关键要素仍然是寻求最佳的供肝保存方案。本文总结了供肝在冷缺血期间的损伤机制,保存液的分类及供肝保存液的演变历程,探讨了供肝保存液的发展方向及面临的困境,为供肝保存液的研发提供新思路和参考。
激励制度在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中的伦理分析
冯龙飞, 翟晓梅
当前状态: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3225
摘要(13) HTML(7)
摘要:
器官移植在重建健康、挽救生命的卓越成效表明了其重大价值所在,其中器官捐献是促进我国器官移植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器官移植取得了重大进展,器官捐献率也逐年上升。尽管如此,我国依然面临捐献器官数量不足的严峻事实,破解这个难题需要医学科学技术和公共卫生政策进一步完善。根据国际经验,实施一定的激励制度可以有效地提高捐献率,但是激励制度本身隐藏的伦理特性似乎与器官捐献事业中的利他精神有着根本性的冲突。因此,本文从激励的性质、器官捐献与激励制度以及激励制度的伦理论证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官捐献和移植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肝移植围手术期门静脉血栓管理的研究进展
吕少诚, 贺强
当前状态: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3185
摘要(15) HTML(12)
摘要:
门静脉血栓是肝硬化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随着疾病的发展而增加。门静脉血栓的发生发展与多种因素有关,抗凝治疗的指征仍需进一步研究探索。门静脉血栓目前已不再认为是肝移植手术的禁忌,但是复杂的门静脉血栓会增加肝移植围手术期风险,如何恢复门静脉系统血流是临床手术方案决策的难点,合理的术前分型、手术规划和门静脉重建方式是保障肝移植受者远期良好预后的关键。本文就门静脉血栓的流行病学现状、危险因素、分型与鉴别,肝移植术前门静脉血栓管理和术中处理,以及门静脉血栓对肝移植结局的影响进行综述,为肝移植围手术期门静脉血栓的管理提供参考。
青少年百草枯中毒后肺移植1例并文献复习
孟凡杰, 张岩, 蔡宏飞, 孟凡宇, 王瑞, 崔有斌, 陈静瑜, 李洋
当前状态: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3175
摘要(19) HTML(4)
摘要:
  目的  总结百草枯中毒患者中毒后移植时机以及相关处理措施对预后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百草枯中毒行双肺移植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该例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以及诊治经过。  结果  1例17岁青少年在摄入25%百草枯20~30 mL后出现恶心、呕吐、咳嗽伴全身乏力入院。患者经对症支持治疗后,氧饱和情况无改善,肺部纤维化持续进展,遂在体外膜肺氧合(ECMO)辅助下行序贯双侧肺移植。经术后康复治疗,并积极防治并发症,患者于术后50 d出院。  结论  百草枯中毒后的移植时机可选择在肝肾功能开始恢复时,围手术期主动、有针对性地预防潜在致病性细菌感染,以及早期康复训练有助于改善肺移植受者的预后。
2024 年 1 期目录
当前状态:
摘要(12) HTML(10)
摘要:
中国公众对异种肾移植接受度的预测模型构建及验证
杨树军, 卫浩, 彭江, 崔梦一, 尚攀峰, 孙圣坤
当前状态: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3164
摘要(13) HTML(8)
摘要:
  目的   通过构建和验证基于异种移植调查问卷的预测模型,探讨中国公众对异种肾移植的态度。  方法   使用问卷星平台对中国公众进行方便抽样调查,分析公众对异种肾移植的接受度及影响因素。使用随机分配法将所有纳入的问卷(2 280份)按7∶3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构建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  结果   共纳入2 280份调查问卷,公众对于异种肾移植的接受度为71.3%。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婚姻状况、居住地区、医保状况、宗教信仰、是否素食主义、异种肾移植知晓情况、是否肾移植等待者是公众能否接受异种肾移植的独立影响因素(均为P<0.05)。训练集预测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73,验证集预测模型ROC AUC为0.785,训练集和验证集校准曲线均提示预测模型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决策曲线分析(DCA)均提示模型预测效能较好。  结论   中国公众对于异种肾移植的接受程度相对较高且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基于问卷调查所构建的预测模型预测效能较好,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酒精性肝炎自噬关键基因的筛选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袁超, 练庆海, 尼贝贝, 许燕, 张彤, 张剑
当前状态: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4163
摘要(12) HTML(7)
摘要:
  目的   筛选酒精性肝炎(AH)的自噬关键基因,探讨AH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方法  采用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中的2个AH基因芯片和从MSigDB、GeneCards数据库中获得的自噬相关数据集,通过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获取关键基因。对筛选的关键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O)、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功能富集分析,蛋白质相互作用(PPI)分析,免疫浸润分析,构建信使RNA(mRNA)-微小RNA(miRNA)网络,进行酒精性肝病不同分期的自噬相关关键基因的表达差异分析,并进一步通过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在AH患者和小鼠肝脏组织中验证。  结果  本研究筛选得到了11个与AH自噬相关的基因(EEF1A2、CFTR、SOX4、TREM2、CTHRC1、HSPB8、TUBB3、PRKAA2、RNASE1、MTCL1、HGF),均为上调基因。在AH患者和小鼠肝脏组织中,SOX4、TREM2、HSPB8、PRKAA2在AH组中的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  结论  SOX4、TREM2、HSPB8、PRKAA2可能是AH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巨噬细胞转分化在肾纤维化中的调控机制
杨艳燕, 陶涛, 罗朋立
当前状态: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3190
摘要(11) HTML(9)
摘要:
肾纤维化是所有进展性慢性肾病发展至终末期肾病的共同病理改变。肾移植术后发生肾纤维化会严重影响移植肾功能。巨噬细胞具有高度的异质性和可塑性,在肾损伤过程中,受局部微环境刺激被募集、激活和极化,通过多种机制参与肾组织损伤、修复和纤维化的过程。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巨噬细胞可以转分化为肌成纤维细胞直接参与肾纤维化形成,这一过程被称为巨噬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但其调控机制尚不清楚。因此,本文就巨噬细胞在肾纤维化中的作用、巨噬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的特点及可能的调控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肾纤维化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移植后糖尿病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董骏峰, 薛强, 滕飞, 赵渊宇, 殷浩
当前状态: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3154
摘要(8) HTML(8)
摘要:
实体器官移植极大地延长了终末期疾病患者的生存时间,但器官移植受者术后需要长期服用免疫抑制药,会导致移植后糖尿病(PTDM)的发生风险增加,从而使感染、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的风险升高。近年来,随着PTDM诊断标准的不断完善,临床医师对其认识越来越深入,与2型糖尿病相比,PTDM在病理生理特征和临床进展上存在着明显差异,需采用不同的治疗策略。及早识别器官移植受者的危险因素,早期诊断和干预对于改善受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移植物的存活时间以及降低受者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就PTDM的诊断、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做一综述,以期为临床医师早期识别并干预PTDM提供参考。
肺缺血-再灌注核心基因介导的竞争性内源性RNA网络的构建
李晓凤, 唐明政, 刘禧禧, 宋子晴, 张国欣, 杨开银, 张凌云
当前状态: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3166
摘要(13) HTML(11)
摘要:
  目的  分析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的核心基因并构建竞争性内源性RNA(ceRNA)网络。  方法  从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库下载GSE145989的原始数据当作训练集,GSE172222和GSE9634数据集作为验证集,并鉴定差异表达基因(DEG)。进行基因本体(GO)、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筛选核心基因并分析核心基因的诊断价值、免疫细胞的免疫浸润水平。构建并验证ceRNA网络。分析基于ceRNA网络的靶向药物。  结果  共检测到179个DEG,其中61个下调基因,118个上调基因。GO分析结果显示,DEG与细胞迁移、分化和调节等生物学过程有关;与内细胞囊泡膜、浆膜和膜筏等细胞成分有关;与趋化因子受体、G蛋白偶联受体、免疫受体活性和抗原结合等分子功能有关。KEGG分析显示DEG参与肿瘤坏死因子(TNF)、Wnt、白细胞介素(IL)-17和核因子(NF)-κB等信号通路。PPI网络提示CD8A、IL2RG、STAT1、CD3G和SYK是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核心基因。ceRNA网络提示miR-146a-3p、miR-28-5p和miR-593-3p与CD3G的表达相关;miR-149-3p、miR-342-5p、miR-873-5p和miR-491-5p与IL2RG表达相关;miR-194-3p、miR-512-3p、miR-377-3p和miR-590-3p与SYK表达相关;miR-590-3p和miR-875-3p与CD8A表达相关;miR-143-5p、miR-1231、miR-590-3p、miR-875-3p与STAT1表达相关。CD3G有13种靶向药物,IL2RG有4种靶向药物,SYK有28种靶向药物,lncRNA MUC2有3种靶向药物,未发现CD8A、STAT1和其他ceRNA网络基因的靶向药物。  结论   CD8A、IL2RG、STAT1、CD3G和SYK是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核心基因,对核心基因进行研究分析可能有助于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诊断,并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治疗靶点。
转基因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及与猪胰岛的共培养研究
朱淑芳, 曲泽澎, 陆赢, 潘登科, 牟丽莎
当前状态: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3205
摘要(23) HTML(14)
摘要:
  目的   探讨α-1, 3-半乳糖基转移酶(GGTA1)基因敲除(GTKO)、GTKO/人补体调节蛋白(hCD46)插入、单磷酸胞嘧啶-N-乙酰神经氨酸羟化酶(CMAH)/GGTA1双基因敲除(Neu5GC/Gal)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的分离培养,以及与猪胰岛共培养对胰岛的保护作用。  方法  从不同转基因修饰GTKO、GTKO/hCD46及Neu5GC/Gal猪中提取骨髓,采用全骨髓法分离猪BMSC后进行培养。对BMSC进行形态学观察,并使用流式细胞术鉴定BMSC表面标志物。同时,观察BMSC诱导的多向分化,通过绿色荧光蛋白(GFP)转染标记猪BMSC来实现对BMSC的标记和示踪。将GFP转染标记的猪BMSC与猪胰岛细胞共培养,观察猪胰岛形态变化,与单纯猪胰岛细胞培养组进行比较。  结果  猪来源的MSC在体外培养时呈梭形,表达标志物CD29、CD44、CD73、CD90、CD105及CD166,不表达CD34、CD45,具有向脂肪细胞、成骨细胞、软骨细胞分化的能力;通过GFP转染标记的猪BMSC能够实现BMSC的标记和示踪,且在细胞分裂后的子代细胞中也能够稳定表达。猪BMSC对胰岛细胞有一定保护能力。  结论  成功建立了GFP标记的GTKO、GTKO/hCD46及Neu5GC/Gal猪来源的BMSC,其对胰岛细胞具有一定的保护能力。
ABO血型不相容肝移植策略
张晓峰, 朱震宇
当前状态: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3187
摘要(11) HTML(10)
摘要:
随着器官移植的高速发展,全球性器官短缺问题日益凸显。肝移植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肝病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但供者短缺一直是制约肝移植发展的关键问题,我国是乙型病毒性肝炎大国,供肝短缺问题尤为显著,很多危重症患者往往因为无法及时获得匹配的供肝,而失去最佳时机甚至死亡。ABO血型不相容(ABOi)肝移植作为一种扩大供者资源的策略,为那些等待合适供者的患者提供了新的希望。然而,由于ABOi肝移植术后更容易发生严重感染、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MR)、胆道并发症、血栓性微血管病以及急性肾损伤等并发症,因此备受争议。本文综述了ABOi肝移植的术前、术中和术后策略研究进展,旨在为ABOi肝移植临床应用及研究提供参考。
肝移植术后严重门静脉狭窄的三维可视化成像与门静脉支架植入术疗效分析
赵洪强, 刘影, 马建明, 李昂, 于里涵, 童翾, 吴广东, 卢倩, 张跃伟, 汤睿
当前状态: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3201
摘要(18) HTML(13)
摘要:
  目的  分析肝移植术后严重门静脉狭窄的三维成像特征与优势,评估门静脉支架植入术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肝移植术后因严重门静脉狭窄接受门静脉支架植入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严重门静脉狭窄的影像学特征、三维重建的成像优势及介入治疗效果。结果10例患者中狭窄类型包括向心性缩窄3例,曲折成角致狭窄2例,受压狭窄2例,长段狭窄和(或)血管闭塞3例。三维重建图像在狭窄的准确判断、狭窄类型的辨别和狭窄累及长度判断方面具有优势。所有患者均成功接受门静脉支架植入术,支架植入后门静脉最狭窄处直径较治疗前增加[(6.2±0.9)mm比(2.6±1.7)mm,P<0.05],吻合口流速较治疗前下降[(57±19)cm/s比(128±27)cm/s,P<0.05],近肝处门静脉主干流速较治疗前增加[(41±6)cm/s比(18±6)cm/s,P<0.05]。1例患者因介入穿刺引起肝内血肿,经保守观察治疗后好转,其余患者均未出现相关并发症。  结论  三维可视化技术可以立体直观展示狭窄部位、特征与严重程度,有利于临床医师进行治疗决策和辅助介入操作。及时的门静脉支架植入术可以有效逆转病变进程并改善门静脉血流。
巨噬细胞与缺血-再灌注损伤相关研究进展
刘琦, 张燕楠, 孙启全
当前状态: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3161
摘要(21) HTML(12)
摘要:
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是一个及其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可在心肌梗死、卒中、器官移植、涉及暂时中断血流的手术等过程中发生。巨噬细胞作为免疫系统的关键分子,在IRI的发病机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M1型巨噬细胞是促炎细胞,参与病原体的清除;而M2型巨噬细胞具有抗炎作用,参与组织修复和重塑以及细胞外基质重塑。巨噬细胞表型之间的平衡对于IRI的结局和治疗十分重要。本文综述了巨噬细胞在IRI中的作用,包括巨噬细胞M1/M2表型平衡、向不同缺血组织浸润和募集的机制。此外,还讨论了IRI过程中靶向巨噬细胞的潜在治疗策略,为减轻IRI和促进组织修复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肾移植术后血管并发症的诊疗策略
张江伟, 丁小明
当前状态: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3168
摘要(12) HTML(16)
摘要:
随着肾移植供受者评估标准、器官获取保存方案、手术技术等的不断进步,肾移植术后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所下降,但仍是肾移植较为严重的手术并发症之一,可导致移植物丢失及受者死亡,严重影响肾移植效果。因此,本文就肾移植术后常见血管并发症,包括血管狭窄、动脉夹层、假性动脉瘤、破裂、血栓等的发生概况、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策略进行综述,并结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移植术后血管并发症发生和诊治情况,总结肾移植术后常见血管并发症的诊疗策略,以期为肾移植术后血管并发症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降低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肾移植疗效和受者生存率。
下调XBP1s通过Sirt3/SOD2/mtROS轴减轻缺氧/复氧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衰老
彭宣, 倪海强, 顾世琦, 宫念樵
当前状态: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3186
摘要(10) HTML(7)
摘要:
  目的   探讨剪接型X-盒结合蛋白1(XBP1s)在缺氧/复氧(H/R)诱导的原代肾小管上皮细胞衰老中的作用及机制。  方法   将原代肾小管上皮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NC组)、H/R组、空载腺病毒阴性对照组(Ad-shNC组)、靶向沉默XBP1s腺病毒组(Ad-shXBP1s组)、空载腺病毒+H/R处理组(Ad-shNC+H/R组)、靶向沉默XBP1s腺病毒+H/R处理组(Ad-shXBP1s+H/R组)。检测NC组、H/R组、Ad-shNC组、Ad-shXBP1s组XBP1s的表达情况。检测Ad-shNC组、Ad-shNC+H/R组、Ad-shXBP1s+H/R组β-半乳糖苷酶染色情况,细胞衰老标志物p53、p21、γH2AX表达情况,氧化应激相关指标活性氧(ROS)、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采用染色质免疫共沉淀验证XBP1s转录调控沉默信息调节因子3(Sirt3),检测下调XBP1s后Sirt3及下游SOD2表达,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线粒体活性氧(mtROS)。  结果   与NC组比较,H/R组XBP1s表达增多;与Ad-shNC组比较,Ad-shXBP1s组XBP1s表达减少(均为P<0.001)。与Ad-shNC组比较,Ad-shNC+H/R组β-半乳糖苷酶染色阳性细胞数增加,p53、p21、γH2AX表达增多,ROS、MDA、mtROS水平升高,SOD活性下降,Sirt3表达量降低,Ac-SOD2/SOD2比值升高;与Ad-shNC+H/R组相比,Ad-shXBP1s+H/R组β-半乳糖苷酶染色阳性细胞数减少,p53、p21、γH2AX表达减少,ROS、MDA、mtROS水平下降,SOD活性升高,Sirt3表达量升高,Ac-SOD2/SOD2比值下降(均为P<0.05)。  结论   下调XBP1s可减轻H/R诱导的原代肾小管上皮细胞衰老,可能是通过Sirt3/SOD2/mtROS信号轴发挥作用。
移植肾功能丧失受者的临床管理策略
杨昊, 林俊, 张健
当前状态: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3149
摘要(93) HTML(60) PDF 531KB(13)
摘要:
随着肾移植手术技术的成熟和新型免疫抑制药的引入以及免疫抑制方案的改进,肾移植受者的短期存活率已显著提高,但长期存活并未得到显著改善。肾移植患者通常可能面临移植肾功能丧失。移植肾功能丧失后的医疗管理较为复杂,包括免疫抑制药的调整、移植肾的处理以及后续肾脏替代治疗方式的选择。这些医疗管理直接影响移植肾功能丧失患者的预后,但目前仍缺少相关指南或共识,往往根据临床医师的自身经验决定。本文对目前移植肾功能丧失后免疫抑制药的调整、移植肾的处理和后续肾脏替代治疗方式的选择等进行综述,旨在为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和提高生活质量提供参考。
指南与共识
肝移植受者雷帕霉素靶蛋白抑制剂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
霍枫, 徐骁, 叶啟发, 薛武军, 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器官移植受者健康管理专家委员会, 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 国家肝脏移植质控中心
2023, 14(6): 765-780.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3167
摘要(138) HTML(110) PDF 787KB()
摘要:
肝移植受者的长期存活和生存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术后中长期健康管理和免疫抑制方案。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可导致受者出现肾损伤、代谢性疾病和新发恶性肿瘤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增加肝癌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风险。目前肝移植受者常用的免疫抑制方案以钙调磷酸酶抑制剂(CNI)为基础,但是CNI引起的肾脏毒性、神经毒性和促进肿瘤复发等问题极大地影响了受者预后,近年来临床逐渐减少其用量并寻求替代药物。近年来使用以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抑制剂(mTORi)为基础的免疫抑制方案逐渐增多,国内外多部指南均对肝移植受者使用mTORi给出了指导意见。为了更好地为国内肝移植临床医师提供参考,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组织国内经验丰富的移植专家,结合已发表的国内外指南、共识和研究进展,经广泛征求意见,共同制订本专家共识。
述评
论“器官捐献学”的创立
杨顺良, 王栋, 吕立志
2023, 14(6): 781-788.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3173
摘要(131) HTML(70) PDF 1745KB()
摘要:
生动而又丰富的社会实践不断产生新认识,必然催生新的学科出现。器官捐献涉及伦理、法律、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进入器官捐献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以后,是否有必要成立“器官捐献学”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对照成立一门新学科的基本标准,器官捐献工作所取得的突破性成就构成了创立“器官捐献学”的坚实基础。但是,现阶段成立“器官捐献学”的条件还不完全成熟,创立过程肯定会面临阻力。今后要进一步明确器官捐献学的学科范围和定位,并采取建立独立的学术组织、开设器官捐献课程、开展专项研究和创新、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等措施来推动器官捐献学科的设立。学术界和政府的合作是推动“器官捐献学”学科创立的关键,政府部门将综合考虑资源投入、学科发展需求、现有学科间的关系等做出最终决策。
肝移植治疗肝内胆管癌的研究进展
汪国营, 何才华
2023, 14(6): 789-796.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3144
摘要(145) HTML(150) PDF 1654KB()
摘要:
肝内胆管癌(ICC)是仅次于肝细胞癌的肝脏原发性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肝切除术一直是ICC患者外科治疗的首选,而ICC过去由于高肿瘤复发率和较差的生存结果,被视为肝移植禁忌证。目前,ICC肝移植治疗已经取得了诸多重要进展,对于严格筛选的ICC患者,肝移植或在新辅助治疗后肝移植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生存结果。同时,随着ICC肝移植治疗预后风险分层的完善,也将进一步优化ICC肝移植候选者的选择标准。此外,ICC现代多模式综合治疗的发展,也将进一步指导ICC肝移植术前新辅助治疗方案的选择。ICC肝移植前应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也是未来重要的研究方向。本文从ICC肝移植治疗的预后、ICC肝移植的预后风险因素及候选者选择标准、正在进行的试验和挑战进行总结,以期为肝移植治疗ICC提供参考,提高ICC患者的生存质量。
专家论坛
构建联合OPO可持续发展长效运行机制
魏琴, 黄欣瑜, 午建全, 谢贤宇, 张蕙, 吴勇
2023, 14(6): 797-803.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3184
摘要(95) HTML(37) PDF 1901KB()
摘要:
人体器官获取组织(OPO)是器官捐献事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我国器官捐献事业快速发展,在基于本国国情并借鉴国外OPO建设的基础上,我国成立了联合OPO,该创新模式为OPO工作开展做了很好的补充和探索,让器官捐献事业发展步入新阶段。但其在发展中也存在不足,需要我们紧跟器官捐献事业发展步伐,瞄准长远目标,有的放矢促进发展。本研究通过分析联合OPO在器官捐献发展中的优势和不足,从政策支持、人才培养、技术提升、质量控制、伦理审查、财务管理、全程监管等方面分析构建联合OPO发展建设的长效运行机制,以期为我国联合OPO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移植前沿
原发性高草酸尿症II型与器官移植
方翊灵, 苗芸
2023, 14(6): 804-809.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3145
摘要(97) HTML(69) PDF 673KB()
摘要:
原发性高草酸尿症Ⅱ型(PH2)是由乙醛酸还原酶/羟基丙酮酸还原酶(GRHPR)基因突变引起的乙醛酸代谢障碍性遗传病。其特征是复发性肾草酸钙结石和肾钙盐沉着症,严重者可进展至终末期肾病。器官移植是目前治愈PH2的唯一方法,主要包括肾移植和肝肾联合移植两种策略。前者有较高的草酸盐肾病复发风险,可能造成移植肾早期失功。后者能纠正草酸代谢缺陷,但具有较高的移植物并发症发生风险。由于PH2的罕见性,目前尚未就该疾病器官移植的指征、术式选择、围手术期管理等达成共识。本文就PH2的发病机制、诊断与监测以及器官移植经验做一综述,旨在引起临床医师对PH2的重视,并为PH2诊治方案尤其是移植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
共刺激信号通路在异种移植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卫浩, 杨树军, 王科, 孙圣坤
2023, 14(6): 810-816.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3152
摘要(84) HTML(58) PDF 651KB()
摘要:
器官短缺是限制器官移植发展的重要因素,异种移植有望解决器官短缺问题,因此成为新的研究热点。T细胞调节相关的共刺激信号通路研究是当前异种移植免疫方面的热点话题。自从共刺激分子CD28发现以来,已经发现了多种共刺激分子,包括共刺激和共抑制受体及其相关配体。针对移植供体的特异性T细胞活化是引起急性免疫排斥反应的关键因素,不同免疫阶段共刺激分子在T细胞上表达和诱导有所不同,这些共刺激分子在维持T细胞耐受性以及T细胞免疫反应的平衡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目前共刺激信号通路在器官移植领域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就异种移植免疫相关的共刺激信号通路的最新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异种移植免疫抑制方案优化提供参考。
论著
巨噬细胞在小肠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期的极化状态及意义
骆阳, 徐兴伟, 嵇武
2023, 14(6): 817-823.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3129
摘要(168) HTML(109) PDF 1613KB()
摘要:
  目的  探究小肠移植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AR)时巨噬细胞极化状态的改变。  方法  将6只Brown Norway(BN)大鼠和24只Lewis大鼠分为假手术组(6只Lewis大鼠)、同基因组(Lewis→Lewis,供受体各6只)和异基因组(BN→Lewis,供受体各6只)。对各组大鼠术后7 d的移植肠组织进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 dUTP 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观察其病理学表现和细胞凋亡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M1和M2型巨噬细胞极化相关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利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各组移植肠组织中M1和M2型巨噬细胞表面标志物并进行共定位计数分析。  结果  HE染色和TUNEL检测结果显示假手术组与同基因组肠上皮形态结构正常,未见明显凋亡小体;异基因组大鼠术后7 d移植肠组织上皮层绒毛结构破坏严重,隐窝数量减少,凋亡小体增多,炎症细胞浸润肠壁全层,呈现中-重度AR。ELISA结果显示异基因组受体鼠血清中M1型巨噬细胞极化相关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IL)-12表达水平高于假手术组和同基因组,同基因组中M2型巨噬细胞极化相关细胞因子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表达水平高于假手术组和异基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异基因组移植肠组织中M1型巨噬细胞计数多于假手术组和同基因组,同基因组M2型巨噬细胞计数多于假手术组和异基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  结论  小肠移植术后发生AR的移植物中,大量巨噬细胞浸润肠壁全层,以M1型为主并分泌大量促炎因子,调控巨噬细胞极化方向是治疗小肠移植术后AR的潜在方法。
低温机械灌注对大鼠肾脏炎症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
罗德, 刘江, 周鹏程, 王飘, 李栩嘉, 林号民, 苏松
2023, 14(6): 824-830.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3132
摘要(138) HTML(73) PDF 1425KB()
摘要:
  目的   探讨低温机械灌注(HMP)对大鼠肾脏炎症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  方法  雄性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静态冷保存组(SCS组)和HMP组,每组10只。记录HMP过程中流速、肾内阻力和灌注流出液pH值。收集每组肾脏组织,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CXC趋化因子配体(CXCL)1、CXCL2、干扰素(IFN)-β1、IFN-α4、CC趋化因子配体(CCL)2、CCL20、白细胞介素(IL)-17α、IL-17C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信使RNA(mRNA)表达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学改变。  结果  HMP过程中的流速、肾内阻力保持稳定,灌注流出液pH值缓慢降低。RT-PCR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比较,SCS组和HMP组CXCL1、CXCL2、CCL2、CCL20、IL-17α、IL-17C和TNF-α的mRNA相对表达量升高;与SCS组比较,HMP组CXCL1、CXCL2、CCL2、CCL20、IL-17α和TNF-α的mRNA相对表达量升高(均为P<0.05)。HE染色结果显示,Control组肾脏细胞形态正常,SCS组出现明显的上皮坏死、胞质空泡化、刷状缘丢失、上皮脱落,与SCS组比较,HMP组病理改变程度减轻。  结论  HMP能激活肾脏炎症反应,抑制HMP过程中的炎症反应激活有望进一步提高移植物保存效果。
ABO血型不相容亲属活体肾移植23例报告
史晓峰, 窦古枫, 杜青, 郭丽平, 王振, 赵杰, 冯钢, 莫春柏
2023, 14(6): 831-837.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3141
摘要(119) HTML(79) PDF 527KB()
摘要:
  目的  探讨ABO血型不相容(ABOi)亲属活体肾移植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ABOi亲属活体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术前根据受者的初始血型抗体滴度,采取不同的个体化预处理方案,包括口服免疫抑制药+利妥昔单抗,或口服免疫抑制药+血浆置换和(或)血浆双重滤过+利妥昔单抗等,监测预处理前、后,肾移植术前及术后的血型抗体滴度和围手术期移植肾功能、相关并发症。并随访移植肾功能及相关并发症。  结果  23例ABOi亲属活体肾移植受者中,除1例术中出现超急性排斥反应,其余22例血清肌酐水平恢复良好。围手术期并发症包括4例淋巴瘘、1例尿瘘、1例肾周血肿合并T细胞介导的排斥反应、6例泌尿系统感染、1例急性肾小管坏死、1例急性胰腺炎、1例血型抗体反弹、1例原发病复发,经治疗均痊愈。截止至随访日,22例受者的移植物和受者存活率均为100%,移植肾功能良好。随访期间血型抗体滴度均≤1∶8。随访期并发症包括2例严重肺部感染、1例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2例原发病复发、1例淋巴囊肿、1例泌尿系统感染、1例带状疱疹、1例BK病毒尿症和2例血糖异常。  结论  根据不同血型抗体水平选择个体化预处理方案,可以安全地实施ABOi亲体肾移植。但大剂量使用利妥昔单抗,或在高致敏受者中联合使用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诱导,均可能出现严重的感染并发症。
基于潜在剖面分析的儿童肝移植受者术后心理行为适应特征的异质性研究
王贝贝, 王艳, 黄明珠, 陆伊娜, 唐诗
2023, 14(6): 838-846.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3150
摘要(106) HTML(70) PDF 618KB()
摘要:
  目的   探索儿童肝移植受者心理行为适应特征的异质性亚型及不同类别儿童肝移植受者的特征差异。  方法  选取741例接受活体肝移植手术儿童受者,由其照护者填写自制一般资料调查表、世界卫生组织5项身心健康指标(WHO-5)中文版量表及长处与困难问卷(SDQ)(家长版),进行调查。以SDQ 5个维度得分为模型的外显变量,采用潜在剖面分析构建儿童肝移植受者心理行为适应特征分类模型,分析儿童肝移植受者心理行为适应特征的潜在类别,并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潜在类别的影响因素。  结果  儿童肝移植受者心理行为适应特征存在3个潜在类别,分别为同伴交往问题组(302例)、心理行为适应组(145例)及心理行为调节困难组(294例)。将前两组合并为心理行为健康组(447例),与心理行为调节困难组(294例)在长处与困难问卷的5个维度得分及困难总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5岁、原发病为非胆汁淤积性肝病、主干家庭类型为儿童肝移植受者心理行为调节困难的危险因素,性别为女、父母教育水平高、照护者WHO-5得分高为儿童肝移植受者术后心理行为调节困难的保护因素(均为P<0.05)。  结论  儿童肝移植受者的心理行为适应特征存在异质性,医护人员应关注不同心理行为适应类别的儿童肝移植受者的不同特征,采取针对性的筛查和干预策略,以改善儿童肝移植受者的心理行为适应结局。
俯卧位在肾移植术后耶氏肺孢子菌肺炎致重度ARDS中的应用
田莉, 方晓楠, 张玲, 李克
2023, 14(6): 847-854.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3115
摘要(56) HTML(33) PDF 914KB()
摘要: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耶氏肺孢子菌肺炎(PJP)致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实施俯卧位治疗后对氧合的改善情况。  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肾移植术后PJP致中、重度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征、治疗方案及预后情况。  结果  5例患者临床表现为发热、干咳,伴胸闷、气短,全身大汗、乏力,体温波动在38~39 ℃,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进行性下降,呼吸窘迫症状加重。肺部CT表现为弥漫性磨玻璃影。入住重症监护室(ICU)后,所有患者暂停免疫抑制药,均予复方磺胺甲噁唑、卡泊芬净、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抗耶氏肺孢子菌(PJ)治疗、氧疗及其它对症支持治疗。4例患者入住ICU时为重度ARDS,行俯卧位治疗;1例患者为中度ARDS,未行俯卧位治疗。与俯卧位治疗前比较,治疗后1 d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氧合指数均升高,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O2)均下降(均为P<0.05);与治疗后1 d比较,治疗后4 d患者SpO2、PaO2和氧合指数均升高,A-aDO2下降(均为P<0.05)。箱形图结果显示,俯卧位治疗后氧合指数呈整体上升趋势,A-aDO2呈整体下降趋势。5例患者ICU入住时间为14(8,29)d。所有俯卧位患者均未出现皮肤压疮、脱管、管路移位等并发症。5例患者中,4例患者病情好转,1例患者因后期发生脓毒性休克、多器官衰竭而死亡。  结论  无论是清醒俯卧位还是插管俯卧位均可明显改善肾移植术后PJP致重度ARDS患者的氧合,并改善患者预后。早期尽快确诊及精准规范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经腹腔心包路径肝上下腔静脉与右心房吻合肝移植治疗布-加综合征合并肝癌1例附手术视频
叶征辉, 赵红川, 耿小平, 黄帆, 王国斌, 王伟, 余孝俊, 吴若林, 侯刘进, 张兴华, 贺智翔
2023, 14(6): 855-860.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3116
摘要(160) HTML(88) PDF 1314KB()
摘要:
  目的  总结经腹腔心包路径供肝肝上下腔静脉与受者右心房吻合肝移植治疗布-加综合征(BCS)合并肝癌的相关经验。  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经腹腔心包路径肝上下腔静脉与右心房吻合肝移植治疗BCS合并肝癌病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  患者的肝静脉和肝上下腔静脉局部闭塞,在心脏不停跳情况下,采用经腹腔心包路径完成肝上下腔静脉与右心房吻合肝移植,此外,由于受者肝动脉病变,采用受者脾动脉切断,远端结扎,近端反转与供肝肝总动脉吻合,完成肝动脉重建,手术过程顺利。术后1周左右移植肝肝功能逐步恢复正常,无重大并发症发生。患者术后25 d出院,随访8个月余无BCS复发征象。  结论  经腹腔心包路径肝上下腔静脉与右心房吻合肝移植治疗BCS是安全可行的,对于合并肝癌的患者预后较好。
捐献之窗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我国器官捐献学科建设现状分析与展望
江文诗
2023, 14(6): 861-870.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3131
摘要(122) HTML(75) PDF 2060KB()
摘要:
  目的  提炼和总结我国器官捐献学科的研究现状及学科发展趋势变化。  方法  以2018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中国知网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收录的有关器官捐献研究的中文和英文文献为样本,应用CiteSpace软件从发文量、关键词、期刊来源分布、核心作者合作网络、主要研究机构、重点文献被引等方面进行可视化分析。  结果  2018年至2022年共发表792篇,年均发文量达158篇,趋势呈现出迅速上升态势,以研究生毕业论文形式发表的论文达182篇(占23%)。常见的研究关键词包括器官移植、脑死亡、心死亡、意愿/认知/态度、法制、影响因素/危险因素、感染/并发症、器官获取组织、预后/质量、大学生/医学生教育、体外膜肺氧合、儿童、缺血-再灌注损伤、供者来源性感染、伦理、扩大标准供者、护理、协调员等,关键词聚类热点呈现围绕“器官捐献”这一主题向各个学科领域展开的趋势。研究成果发表刊物具有多元性和多样性的特点,研究内容以医学为核心,并跨越多个学科领域。大型器官移植机构团队发表的研究数量占绝大多数,机构内形成了相对紧密的合作关系;各机构间的合作强度较低,各作者之间的合作关系也较为松散,尚未能形成紧密的学术合作关系。全球“器官捐献”主题研究发文量前5的国家分别是美国(940篇)、英国(377篇)、西班牙(263篇)、加拿大(241篇)、中国(181篇),表明中国研究者在国际学术舞台上的发声已逐渐被认可。  结论  从近年文献发表的数量和内容来看,“器官捐献”在我国学术领域已有一定的研究基础,是我国多个学界关心和广泛研究的课题之一,且相关的研究问题具有跨界、多元和多样的特点。
我国ICU医务人员器官捐献认知、态度及意愿研究进展
马雅婕, 王鹏, 杨立明, 孙永康, 何湘湘, 江文诗, 武小桐
2023, 14(6): 871-877.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3140
摘要(78) HTML(31) PDF 567KB()
摘要:
近年来,我国的器官捐献与移植已经处于稳定发展的阶段。尽管如此,移植器官来源短缺、器官供需矛盾突出仍是实现世界卫生组织所倡导“实现器官移植自给自足”的瓶颈。世界卫生组织定义的“器官捐献关键路径”中阐述的供者丢失的关键原因包括潜在供者的识别和转介以及器官的维护与修复问题。器官捐献工作的顺利开展及高效率、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重症医学的支持,并与重症监护室(ICU)医务人员对该项工作的认知、认可及参与程度息息相关。本文就ICU医务人员对器官捐献的认知、态度及意愿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讨论相关影响因素,并尝试就如何改善相关困境给出针对性建议。
移植伦理
扩大标准供者器官受者权益保护的伦理建设
聂峰, 孙煦勇, 廖吉祥, 李壮江
2023, 14(6): 878-883.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3128
摘要(70) HTML(53) PDF 547KB()
摘要:
在移植器官严重短缺和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成为我国移植器官主要来源的背景下,扩大标准供者(ECD)器官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ECD存在基础疾病、高龄、外伤、休克或感染等情况,供器官质量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是影响移植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接受ECD器官移植受者也将承担ECD器官带来的额外风险和疗效的不确定性,需要重视受者权益保护。本文从ECD器官移植在受者保护方面面临的伦理问题、目前器官伦理委员会伦理审查上存在的不足进行综述,探讨器官移植受者权益的伦理审查机构与制度建设的建议,以期为促进ECD器官移植发展提供参考。
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伦理审查的规范化管理探索
张一山, 辜凤娟, 周静, 张辉, 秦超, 刘煜亮, 徐玲, 康简
2023, 14(6): 884-891.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3134
摘要(83) HTML(60) PDF 560KB()
摘要:
  目的   探讨医院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伦理委员会的规范化管理模式。  方法  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人体器官捐献伦理委员会规范化调整前后伦理审查情况,比较人体器官捐献伦理委员会规范化调整前后捐献者的基本资料,分析伦理委员会规范化调整对委员到会率、伦理审查时长的影响。  结果  伦理委员会结构规范化调整前后性别、年龄、死亡判定等捐献者伦理审查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伦理审查死亡原因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伦理委员会规范化调整、死亡原因对委员到会率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死亡原因、伦理委员会规范化调整是委员到会率的影响因素,规范化调整后委员到会率较调整前提高(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伦理委员会规范化调整、委员到会率、死亡原因对伦理审查时长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伦理委员会规范化调整是伦理审查时长的影响因素,规范化调整后伦理审查时长较调整前缩短(P<0.05)。  结论  合理设置伦理委员会总人数、标准化审核流程,可以提高伦理审核时效,应建立委员考评机制动态调整委员、明确委员和秘书的职责和分工,以进一步提高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伦理审查规范化管理水平。
综述
调节性细胞过继回输在器官移植中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王若麟, 贾亚男, 朱继巧, 贺强, 李先亮
2023, 14(6): 892-897.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3103
摘要(101) HTML(82) PDF 521KB()
摘要:
排斥反应和长期使用免疫抑制药所带来的不良反应严重影响器官移植受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诱导免疫耐受是提高器官移植受者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的关键。近年来,调节性细胞过继回输治疗取得了巨大的进展。本文就调节性T细胞(Treg)、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以及调节性B细胞(Breg)在动物实验及临床应用中的进展进行综述,并总结调节性细胞过继回输临床上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嵌合抗原受体Treg的应用情况及免疫评估的细胞治疗概念,以期加深广大研究者对调节性细胞治疗的理解,促进调节性细胞在器官移植免疫耐受中的应用,改善器官移植效果和受者生存质量。
异种肾移植:生理学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宋佳华, 余一凡, 邓文艺, 宋相钦, 靳帅, 李涛, 钱坤, 王毅
2023, 14(6): 898-904.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3148
摘要(124) HTML(74) PDF 529KB()
摘要:
器官移植是治疗各类终末期器官疾病最有效的手段,为了解决器官移植中供者短缺的问题,人们开始探究异种移植。目前人们普遍关注异种移植排斥反应及病毒感染相关的问题,在异种肾移植生理学方面的研究较少。肾脏通过产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肾素,激活维生素D来执行内分泌功能。虽然这些途径在同种移植中通常保存良好,但物种特有的差异,特别是猪和非人灵长类动物之间的差异,仍然可能会影响移植器官的生理机能。本文尝试从猪与人的EPO、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有活性的维生素D3等在异种移植后的作用变化等方面进行阐述,旨在为异种移植亚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肝移植受者营养评估与营养支持进展
龚财芳, 熊永福, 赵俊宇, 游川
2023, 14(6): 905-912.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3153
摘要(117) HTML(73) PDF 567KB()
摘要:
接受肝移植的终末期肝病患者常因原发病和移植相关因素发生营养不良,营养不良会导致患者的临床状况恶化,增加移植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和费用,并降低其生存率。在肝移植各个阶段提供足够的营养支持至关重要,准确评估营养状况和及时干预是肝移植围手术期营养治疗的先决条件。本文就最新的营养风险筛查指标及评估工具,营养支持方式等肝移植围术期营养干预措施进行综述。加深对肝移植围手术期营养治疗的理解与认知,以期为改善肝移植受者的营养状况及预后提供借鉴。
中国肾移植受者免疫抑制治疗指南(2016版)
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 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
摘要(1181) HTML(935) [PDF 201 KB](313)
摘要:
为提高临床医师对肾移植受者免疫抑制治疗的认识, 规范国内肾移植受者管理, 帮助医师在肾移植临床实践中做出合理决策, 我们组织专家制订了《中国肾移植受者免疫抑制治疗指南(2016版)》。该指南以《2009版改善全球肾病预后组织(KDIGO)肾移植受者管理指南》为主要参考, 结合我国的临床实践经验, 希望能为相关临床科室提供工作指引。
继往开来,中国器官移植的发展现状——在2018年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年会上的报告
石炳毅
摘要(1424) HTML(793) [PDF 886 KB](152)
摘要:
我国的器官移植事业正处于由数量规模型发展向高质量和高科技含量提升、由移植大国向移植强国冲刺的历史关键时期。在2018年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年会上,主任委员石炳毅教授从中国器官捐献与移植体系建设、中国器官移植发展现状两大方面,作了“继往开来,中国器官移植的发展现状”的报告。新的历史时期赋予我们新的历史使命,器官移植学分会要主动作为,推动科学发展,为贯彻新理念、拓宽新视野、实现新愿景而努力奋斗。
器官移植免疫抑制剂临床应用技术规范(2019版)
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
摘要(1349) HTML(1766) [PDF 1076 KB](492)
摘要:
为了进一步规范器官移植免疫抑制剂的临床应用,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组织全国31家移植中心的器官移植专家,从器官移植免疫诱导药物应用技术规范、器官移植维持期免疫抑制剂应用技术规范、器官移植常用免疫抑制方案技术规范、器官移植免疫抑制剂血药浓度监测技术规范、器官移植药物性肝肾损伤治疗技术规范等方面,制订本规范,以帮助器官移植工作者规范和优化器官移植免疫抑制剂的临床应用。
中国活体供肾移植临床指南(2016版)
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 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
摘要(1825) HTML(733) [PDF 323 KB](319)
摘要:
活体供肾移植经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成为终末期肾病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在我国,亲属活体器官捐献肾移植作为家庭自救的方式之一,近年来已成为肾脏供体来源的重要补充部分。本指南以世界卫生组织《人体器官移植指导原则》(199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人体器官移植条例》(2007)以及国家卫生部《关于规范活体器官移植的若干规定》(2010)为法律依据,在《中国活体供肾移植指南》(2009)的基础上进行更新。内容包括活体供肾移植的伦理学、供者与受者的医学评估、活体供肾摘取原则与手术方式、供者近期与远期并发症以及供者的长期随访等。
肾移植排斥反应临床诊疗技术规范(2019版)
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
摘要(952) HTML(659) [PDF 882 KB](276)
摘要:
为了进一步规范肾移植排斥反应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组织器官移植学专家, 总结各移植中心的肾移植临床经验, 在《中国肾脏移植排斥反应临床诊疗指南(2016版)》的基础上, 并依据Banff标准, 从超急性排斥反应、急性加速性排斥反应、急性排斥反应、慢性排斥反应等方面, 制订本规范。
器官移植受者巨细胞病毒感染临床诊疗规范(2019版)
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
摘要(1406) HTML(1326) [PDF 7197 KB](322)
摘要:
为了进一步规范中国实体器官移植(SOT)受者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组织器官移植专家、感染病学专家及呼吸内科专家,在《实体器官移植受者巨细胞病毒感染诊疗指南(2017版)》的基础上,从CMV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实验室诊断、临床类型、预防方案,CMV病的治疗,儿童SOT术后CMV感染或CMV病的防治,CMV肺炎合并伊氏肺孢子菌肺炎的防治等方面,制订本规范,以期为我国SOT术后CMV感染的规范化防治提供指导意见。
中国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流程和规范(2019版)
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
摘要(2706) HTML(1263) [PDF 5080 KB](168)
摘要:
为了进一步规范中国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的流程,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组织器官移植和器官捐献相关专家,从报名登记、捐献评估、捐献确认、器官获取、器官分配、遗体处理、人道救助、捐献文书归档等8个环节,制定中国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流程和规范(2019版)。
肺移植围手术期体外膜肺氧合应用指南(2019版)
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 国家肺移植质量管理与控制中心
摘要(540) HTML(286) [PDF 1381 KB](90)
摘要:
肺移植是治疗多种终末期肺疾病的唯一有效方法,体外膜肺氧合(ECMO)在肺移植围手术期起到重要的桥接和支持作用。本指南从肺移植术前ECMO的桥接治疗、术中的心肺支持及术后功能维持等方面,总结肺移植临床实践经验,以期为我国肺移植相关临床科室提供工作指引。
器官移植受者侵袭性真菌病临床诊疗技术规范(2019版)
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
摘要(619) HTML(474) [PDF 2552 KB](180)
摘要:
为了进一步规范实体器官移植(SOT)受者侵袭性真菌病(IFD)的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结合近期国内外临床证据,从SOT受者IFD的流行病学特点、诊断、预防、治疗等方面,在2017年版《器官移植受者侵袭性真菌病临床诊疗指南》的基础上制定本规范,以期为器官移植和相关学科的同道提供帮助。
中国肺移植供体标准及获取转运指南
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 国家肺移植质量管理与控制中心
摘要(837) HTML(328) [PDF 1533 KB](64)
摘要:
2015年我国供肺利用率仅约5%。从器官获取组织(OPO)进行供肺协调、初步评估和维护,到供肺获取直至最后经民航、高速公路、高铁转运完成肺移植,每一环节都相当艰难。许多初评合格的供肺,由于缺乏有效的维护而无法用于移植。因此,我们组织专家制订我国肺移植供体标准及获取转运指南,从我国肺移植供肺捐献的分类、供肺选择标准、供肺维护策略、供肺获取流程、供肺转运流程等方面,总结我国肺移植的临床实践经验,希望能为肺移植相关临床科室提供工作指引。
中国移植器官保护专家共识(2022版)
中国肝移植注册中心, 国家肝脏移植质控中心, 国家人体捐献器官获取质控中心, 国家骨科与运动康复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移植器官质量控制专业委员会, 中国医院协会器官获取与分配工作委员会, 国家创伤医学中心器官保护专业委员会
摘要(2014) HTML(641) PDF 18636KB(598)
摘要:
器官移植是治疗终末期器官衰竭最有效的手段,公民逝世后自愿捐献器官已成为我国移植器官的唯一来源。在临床实践中,移植器官保护技术对提升移植器官质量,改善受者预后发挥重要作用。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器官移植学组及中国肝移植注册中心科学委员会组织专家,基于国内外移植器官保护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根据牛津循证医学证据分级和GRADE推荐意见系统,针对肝脏、肾脏、胰腺、小肠、心脏、肺脏移植器官编写了《中国移植器官保护专家共识(2016版)》。近期,在国家肝脏移植注册中心、国家创伤医学中心、国家人体捐献器官获取质控中心、国家骨科与运动康复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及国家肝脏移植质控中心的支持下,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器官移植及器官保护临床实践与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形成《中国移植器官保护专家共识(2022版)》。本共识重点更新了相关器官获取、保存、转运、质量评估在临床实践中的技术进展及相应循证医学研究证据。此外,还增加了包括以肢体移植为主的复合组织移植的内容,旨在促进临床器官移植工作科学、规范开展。
2020年全球器官捐献和移植概况
江文诗, 孙永康, 闫娟, 姜峰, 王惠英, 马琪婼, 谢颖, 何湘湘, 武小桐
摘要(2941) HTML(3858) PDF 1734KB(593)
摘要:
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各地形势不一,疫情防控仍然不能松懈。在面对各自的社会环境和医疗资源配置的考验下,以及在行业赖以生存的体系运作惯性及固有生产力的支撑下,各国器官捐献和移植工作仍在努力前行。山西省人体器官获取与分配服务中心是在国家专家委员指导下,由原山西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于2018年8月28日批准成立的全省唯一、独立运行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本文通过剖析疫情期间美国和西班牙的器官捐献与移植数据,结合山西省人体器官获取与分配服务中心器官捐献工作的开展情况,进一步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省情的公民器官捐献与移植工作体系的建设。

主   管: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   办: 中山大学

承   办: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总编辑: 陈规划

出   版: 《器官移植》编辑部

地   址: 广州市天河区天河路600号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广州)期刊有限责任公司

邮   编: 510630

电   话: 020-38736410

Email: organtranspl@163.com

邮发代号: 46-35

网址: http://www.organtranspl.com/

刊   期: 双月刊(单月15日)

定   价: 每期20元,全年120元

国内刊号: CN 44-1665/R

国际刊号: ISSN 1674-7445

开放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