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优先发表栏目展示本刊经同行评议确定正式录用的文章,这些文章目前处在编校过程,尚未确定卷期及页码,但可以根据DOI进行引用。
显示方式:
移植肾功能丧失受者的临床管理策略
杨昊, 林俊, 张健
当前状态: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3149
摘要(0) HTML(0) PDF 531KB(0)
摘要:
随着肾移植手术技术的成熟和新型免疫抑制药的引入以及免疫抑制方案的改进,肾移植受者的短期存活率已显著提高,但长期存活并未得到显著改善。肾移植患者通常可能面临移植肾功能丧失。移植肾功能丧失后的医疗管理较为复杂,包括免疫抑制药的调整、移植肾的处理以及后续肾脏替代治疗方式的选择。这些医疗管理直接影响移植肾功能丧失患者的预后,但目前仍缺少相关指南或共识,往往根据临床医师的自身经验决定。本文对目前移植肾功能丧失后免疫抑制药的调整、移植肾的处理和后续肾脏替代治疗方式的选择等进行综述,旨在为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和提高生活质量提供参考。
异种肾移植:生理学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宋佳华, 余一凡, 邓文艺, 宋相钦, 靳帅, 李涛, 钱坤, 王毅
当前状态: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3148
摘要(0) HTML(0) PDF 529KB(0)
摘要:
器官移植是治疗各类终末期器官疾病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为了解决器官移植中供者短缺的问题,人们开始探究异种移植。目前人们普遍关注异种移植排斥反应及病毒感染相关的问题,在异种肾移植生理学方面的研究较少。肾脏通过产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肾素,激活维生素D来执行内分泌功能。虽然这些途径在同种移植中通常保存良好,但物种特有的差异,特别是猪和非人灵长类动物之间的差异,仍然可能会影响移植器官的生理机能。本文尝试从猪与人的EPO、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有活性的维生素D3等在异种移植后的作用变化等方面进行阐述,旨在为异种移植亚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肝移植受者雷帕霉素靶蛋白抑制剂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
霍枫, 徐骁, 叶啟发, 薛武军, 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器官移植受者健康管理专家委员会, 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 国家肝脏移植质控中心
当前状态: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3167
摘要(0) HTML(0) PDF 789KB(0)
摘要:
肝移植受者的长期存活和生存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术后中长期健康管理和免疫抑制方案。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可导致受者出现肾损伤、代谢性疾病和新发恶性肿瘤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增加肝癌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风险。目前肝移植受者常用的免疫抑制方案以钙调磷酸酶抑制剂(CNI)为基础,但是CNI引起的肾脏毒性、神经毒性和促进肿瘤复发等问题极大地影响了受者预后,近年来临床逐渐减少其用量并寻求替代药物。近年来使用以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抑制剂(mTORi)为基础的免疫抑制方案逐渐增多,国内外多部指南均对肝移植受者使用mTORi给出了指导意见。为了更好地为国内肝移植临床医师提供参考,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组织国内经验丰富的移植专家,结合已发表的国内外指南、共识和研究进展,经广泛征求意见,共同制订本专家共识。
低温机械灌注对大鼠肾脏炎症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
罗德, 刘江, 周鹏程, 王飘, 李栩嘉, 林号民, 苏松
当前状态: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3132
摘要(20) HTML(7) PDF 1611KB(2)
摘要:
  目的   探讨低温机械灌注(HMP)对大鼠肾脏炎症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  方法  雄性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静态冷保存组(SCS组)和HMP组,每组10只。记录HMP过程中灌注流速、肾内阻力和灌注流出液pH值。收集每组肾脏组织,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评估CXC趋化因子配体(CXCL)1、CXCL2、干扰素(IFN)-β1、IFN-α4、CC趋化因子配体(CCL)2、CCL20、白细胞介素(IL)-17α、IL-17C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信使RNA(mRNA)表达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评估肾脏组织病理学改变。  结果  HMP过程中的灌注流速、肾内阻力保持稳定,灌注流出液pH值缓慢降低。RT-PCR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比较,SCS组和HMP组CXCL1、CXCL2、CCL2、CCL20、IL-17α、IL-17c和TNF-α的mRNA相对表达量升高;与SCS组比较,HMP组CXCL1、CXCL2、CCL2、CCL20、IL-17α和TNF-α的mRNA相对表达量升高(均为P<0.05)。HE染色结果显示,Control组肾脏细胞形态正常,SCS组出现明显的细胞坏死、胞质空泡化、刷状缘丢失、上皮脱落,与SCS组比较,HMP组病理改变程度减轻。  结论  HMP能激活肾脏炎症反应,抑制HMP过程中的炎症反应激活有望进一步提高移植物保存效果。
ABO血型不相容亲属活体肾移植23例报告
史晓峰, 窦古枫, 杜青, 郭丽平, 王振, 赵杰, 冯钢, 莫春柏
当前状态: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3141
摘要(15) HTML(7)
摘要:
  目的  探讨ABO血型不相容(ABOi)亲属活体肾移植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ABOi亲属活体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术前根据受者的初始血型抗体滴度,采取不同的个体化预处理方案,包括口服免疫抑制药+利妥昔单抗,或口服免疫抑制药+血浆置换和(或)血浆双重滤过+利妥昔单抗等,监测预处理前、后,肾移植术前及术后的血型抗体滴度和围手术期移植肾功能、相关并发症。并随访移植肾功能及相关并发症。  结果  23例ABOi亲属活体肾移植受者中,除1例术中出现超急性排斥反应,其余22例血清肌酐水平恢复良好。围手术期并发症包括4例淋巴瘘、1例尿瘘、1例肾周血肿合并T细胞介导的排斥反应、6例泌尿系统感染、1例急性肾小管坏死、1例急性胰腺炎、1例血型抗体反弹,1例原发病复发,经治疗均痊愈。截止至随访日,22例受者的移植物和受者存活率均为100%,移植肾功能良好。随访期间血型抗体滴度均≤1∶8。随访期并发症包括2例严重肺部感染、1例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2例原发病复发、1例淋巴囊肿、1例泌尿系统感染、1例带状疱疹、1例BK病毒尿症各和2例血糖异常。  结论  根据不同血型抗体水平选择个体化预处理方案,可以安全地实施ABOi亲体肾移植。但大剂量使用利妥昔单抗,或在高致敏受者中联合使用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诱导,均可能出现严重的感染并发症。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我国器官捐献学科建设现状分析与展望
江文诗
当前状态: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3131
摘要(12) HTML(3) PDF 2012KB(0)
摘要:
  目的  探索我国器官捐献学科的研究现状及学科发展趋势变化。  方法  以2018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中国知网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收录的有关器官捐献研究的中文和英文文献为样本,应用CiteSpace软件从发文量、关键词、期刊来源分布、核心作者合作网络、主要研究机构、重点文献被引等方面进行可视化分析。  结果  2018年至2022年共发表792篇,年均发文量达158篇,趋势呈现出迅速上升态势,以研究生毕业论文形式发表的论文达182篇(占23%)。常见的研究关键词包括器官移植、脑死亡、心死亡、意愿/认知/态度、法制、影响因素/危险因素、感染/并发症、器官获取组织、预后/质量、大学生/医学生教育、体外膜肺氧合、儿童、缺血再灌注损伤、供者来源性感染、伦理、扩大标准供者、护理、协调员等,关键词聚类热点呈现围绕“器官捐献”这一主题向各个学科领域展开的趋势。研究成果发表刊物具有多元性和多样性的特点,研究内容以医学为核心,并跨越多个学科领域。大型器官移植机构团队发表的研究数量占绝大多数,机构内形成了相对紧密的合作关系;各机构间的合作强度较低,各作者之间的合作关系也较为松散,尚未能形成紧密的学术合作关系。全球“器官捐献”主题研究发文量前5的国家分别是美国(940篇)、英国(377篇)、西班牙(263篇)、加拿大(241篇)、中国(181篇),表明中国研究者在国际上学术舞台的发声已逐渐被认可。  结论  从近年文献发表的数量和内容来看,“器官捐献”在我国学术领域已有一定的研究基础,是我国多个学界关心和广泛研究的课题之一,且相关的研究问题具有跨界、多元和多样的特点。
经腹腔心包路径肝上下腔静脉与右心房吻合肝移植治疗布-加综合征合并肝癌1例附手术视频
叶征辉, 赵红川, 耿小平, 黄帆, 王国斌, 王伟, 余孝俊, 吴若林, 侯刘进, 张兴华, 贺智翔
当前状态: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3116
摘要(57) HTML(24) PDF 1108KB(0)
摘要:
  目的  总结经腹腔心包路径供肝肝上下腔静脉与受体右心房吻合肝移植治疗布-加综合征(BCS)合并肝癌的相关经验。  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经腹腔心包路径肝上下腔静脉与右心房吻合肝移植治疗BCS合并肝癌病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  患者的肝静脉和肝上下腔静脉局部闭塞,在心脏不停跳情况下,采用经腹腔心包路径完成肝上下腔静脉与右心房吻合肝移植,此外,由于受者肝动脉病变,采用受者脾动脉切断,远端结扎,近端反转与供肝肝总动脉吻合,完成肝动脉重建,手术过程顺利。术后1周左右移植肝肝功能逐步恢复正常,无重大并发症发生。患者术后25 d出院,随访8个月余无肿瘤复发迹象。  结论  经腹腔心包路径肝上下腔静脉与右心房吻合肝移植治疗BCS是安全可行的,对于合并肝癌的患者预后较好。
肝移植治疗肝内胆管癌的研究进展
汪国营, 何才华
当前状态: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3144
摘要(41) HTML(47) PDF 1651KB(1)
摘要:
肝内胆管癌(ICC)是仅次于肝细胞癌的肝脏原发性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肝切除术一直是ICC患者外科治疗的首选,而ICC肝移植过去由于高肿瘤复发率和较差的生存结果,被视为肝移植禁忌证。目前,ICC肝移植治疗已经取得了诸多重要进展,对于严格选择的ICC患者,肝移植或在新辅助治疗后肝移植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生存结果。同时,随着ICC肝移植治疗预后风险分层的完善,也将进一步优化ICC肝移植候选者的选择标准。此外,ICC现代多模式综合治疗的发展,也将进一步指导ICC肝移植术前新辅助治疗方案的选择。ICC肝移植前应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也是未来重要的研究方向。本文从ICC肝移植治疗的预后、ICC肝移植的预后风险因素及候选者选择标准、正在进行的试验和挑战进行总结,以期为肝移植治疗ICC提供参考。
调节性细胞过继回输在器官移植中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王若麟, 贾亚男, 朱继巧, 贺强, 李先亮
当前状态: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3103
摘要(24) HTML(22) PDF 517KB(2)
摘要:
排斥反应和长期使用免疫抑制药所带来的不良反应严重影响器官移植受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诱导免疫耐受是提高器官移植受者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的关键。近年来,调节性细胞过继回输治疗取得了巨大的进展。本文就调节性T细胞(Treg)、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以及调节性B细胞(Breg)在动物实验及临床应用中的进展进行综述,并总结调节性细胞过继回输临床上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嵌合抗原受体Treg的应用情况及免疫评估的细胞治疗概念,以期加深广大研究者对调节性细胞治疗的理解,促进调节性细胞在器官移植免疫耐受中的应用,改善器官移植效果和受者生存质量。
巨噬细胞在小肠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期的极化状态及意义
骆阳, 徐兴伟, 嵇武
当前状态: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3129
摘要(44) HTML(31) PDF 1600KB(0)
摘要:
  目的  探究小肠移植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AR)时巨噬细胞极化状态的改变。  方法  将6只Brown Norway(BN)大鼠和24只Lewis大鼠分为假手术组(6只Lewis大鼠)、同基因组(Lewis→Lewis,供受体各6只)和异基因组(BN→Lewis,供受体各6只)。对各组大鼠术后7 d的移植肠组织进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 dUTP 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观察其病理学表现和细胞凋亡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M1和M2型巨噬细胞极化相关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利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各组移植肠组织中M1和M2型巨噬细胞表面标志物并进行共定位计数分析。  结果  HE染色和TUNEL检测结果显示假手术组与同基因组肠上皮形态结构正常,未见明显凋亡小体;异基因组大鼠术后7 d移植肠组织上皮层绒毛结构破环严重,隐窝数量减少,凋亡小体增多,炎症细胞浸润肠壁全层,呈现中-重度AR。ELISA结果显示异基因组受体鼠血清中M1型巨噬细胞极化相关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2表达水平高于假手术组和同基因组,同基因组中M2型巨噬细胞极化相关细胞因子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表达水平高于假手术组和异基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异基因组移植肠组织中M1型巨噬细胞计数多于假手术组和同基因组,同基因组M2型巨噬细胞计数多于假手术组和异基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  结论  小肠移植术后发生AR的移植物中,大量巨噬细胞浸润肠壁全层,以M1型为主并分泌大量促炎因子,调控巨噬细胞极化方向是治疗小肠移植术后AR的潜在方法。
显示方式:
指南与共识
成人实体器官移植后糖尿病管理专家共识
毕艳, 鹿斌, 中国康复医学会器官移植康复专业委员会
2023, 14(5): 623-642.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3110
摘要(119) HTML(94) PDF 897KB()
摘要:
移植后糖尿病(PTDM)是成人实体器官移植(SOT)后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紊乱疾病,累及10%~40%的受者,严重威胁受者生存质量与长期存活。为进一步规范PTDM的诊治,相关专家依据国内外成人PTDM的研究进展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PTDM的流行病学、危险因素与发病机制、筛查与诊断、治疗、预防、心血管危险因素管理以及微血管并发症筛查等方面达成一致意见,提出指导建议。旨在规范化综合管理PTDM,以提高SOT受者的生存质量与长期存活。
述评
巨噬细胞与肾移植
郑龙, 蔡明
2023, 14(5): 643-648.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3139
摘要(80) HTML(18) PDF 1552KB()
摘要:
肾移植是终末期肾病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但移植肾远期存活仍是临床上面临的重要难题。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和移植肾排斥反应被认为是影响移植肾远期存活的重要因素,受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细胞调控。巨噬细胞是固有免疫细胞中一种,可协助启动适应性免疫,分为M1型巨噬细胞、M2型巨噬细胞和调节性巨噬细胞。先前研究揭示M1型巨噬细胞加重肾IRI和急性T细胞介导的排斥反应(TCMR);而M2型巨噬细胞减轻肾IRI和急性TCMR,但与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MR)呈正相关;调节性巨噬细胞是巨噬细胞一种特殊亚群,可诱导移植免疫耐受,具有极大临床应用前景和基础科研价值。本文述评了巨噬细胞分型、巨噬细胞与肾IRI、移植肾排斥反应及调节性巨噬细胞与免疫耐受的关系,并分析了其可能作用机制,以期诱导巨噬细胞亚型改变或清除特定亚型巨噬细胞,进而改善移植预后及移植肾远期存活。
移植前沿
眼类器官的体内移植及组织工程支架的应用
胡乐怡, 刘臻臻, 刘奕志
2023, 14(5): 649-655.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3059
摘要(85) HTML(44) PDF 677KB()
摘要:
眼类器官是指在体外利用干细胞诱导形成的一种与眼内组织具有相似细胞类型和功能的结构,将其移植入体内实现眼的修复再生是再生医学重点研究方向之一,也为重大致盲性眼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与策略。组织工程支架作为生物组织或细胞生长的载体,能为眼类器官的体内移植提供支撑,并促进其体内成熟。眼类器官与组织工程的有机结合是实现眼类器官体内整合,并重建相应结构和功能的重要手段。本综述总结了眼类器官及其体内移植的研究现状,并重点关注了组织工程支架辅助的眼类器官移植相关研究,旨在为今后的眼类器官与组织工程学交叉研究提供思路与参考。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李晓凤, 张国欣, 杨开银, 张凌云
2023, 14(5): 656-661.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3124
摘要(77) HTML(52) PDF 500KB()
摘要:
肾缺血-再灌注损伤(RIRI)是导致急性肾损伤(AKI)最主要的原因,常见于外科手术、严重创伤、休克和药物性肾损伤中。目前仍然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应对RIRI。氧化应激是RIRI主要的病理损伤机制,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是抗氧化应激反应的关键转录因子,可激活与氧化还原和解毒相关的各种细胞保护基因。近年来研究表明,Nrf2可通过调节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细胞凋亡以及细胞自噬等途径,在RIRI的防治中发挥保护作用。因此,本文围绕Nrf2的结构及其生物学功能、Nrf2相关信号通路及Nrf2在RIRI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RIRI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铁死亡在器官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与展望
李佳蔚, 许红阳
2023, 14(5): 662-668.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3058
摘要(114) HTML(75) PDF 789KB()
摘要:
铁死亡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被定义为由脂质过氧化损伤介导而引起的铁依赖性的程序性坏死。铁死亡作为一种保守性程序,在包括植物和动物界在内的各种生物的发展和疾病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自从2012年铁死亡被首次报道以来,人们对铁死亡的过程及其在疾病治疗中的作用产生较大兴趣。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一种在器官移植中常见的病理过程,而铁死亡被认为是引起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重要方式之一,因此,本文就铁死亡的定义、调控机制,以及其在肾、肝、心脏、肺移植术后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机制等进行综述,以期为器官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预防与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论著
受者体质量指数对肺移植术后早期预后的影响
王大鹏, 李小杉, 徐忠平, 梁城龙, 胡春晓, 许红阳
2023, 14(5): 669-675.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3081
摘要(114) HTML(62) PDF 519KB()
摘要:
  目的  探讨受者体质量指数(BMI)对肺移植术后早期预后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307例肺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受者术前BMI水平分为低BMI组(BMI<18.5 kg/m2,114例)、正常BMI组(18.5 kg/m2≤BMI<24 kg/m2,145例)和高BMI组(BMI≥24.0 kg/m2,48例)。比较各组受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血型、BMI、术前合并症、术前是否肺动脉高压、术中是否应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使用Kaplan-Meier法估计受者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生存率差异。使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不同BMI组受者肺移植术后30 d、90 d和180 d死亡风险。  结果  各组受者年龄、性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在肺移植术后180 d生存分析中,不同BMI组受者的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BMI组受者肺移植术后90 d的死亡风险是正常BMI组的2.295倍[风险比(HR)2.295,95%可信区间(CI) 1.064~4.947,P=0.034];高BMI组受者肺移植术后180 d的死亡风险是正常BMI组的2.783倍(HR 2.783,95%CI 1.333~5.810,P=0.006),低BMI组的死亡风险是正常BMI组的2.181倍(HR 2.181,95%CI 1.124~4.232,P=0.021)。  结论  相对于正常BMI的受者,术前受者高BMI与低BMI均增加肺移植术后早期死亡风险,术前尽量将受者BMI调整至正常范围有助于改善肺移植受者早期预后。
肺移植受者术后肺功能的变化特点
蔡宇航, 练巧燕, 王晓华, 陈奥, 王璐琳, 杨雅兰, 徐钰, 何建行, 巨春蓉
2023, 14(5): 676-682.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3092
摘要(88) HTML(56) PDF 661KB()
摘要:
  目的   分析肺移植受者术后肺功能的变化特点。  方法   收集81例行双肺移植及心肺联合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受者术后一般情况。分析肺移植受者术后1个月、3个月、每3个月(术后3~18个月)以及每6个月(术后18~36个月)肺通气及弥散功能指标。分析受者术后的最佳肺功能特点。  结果   受者术后机械通气时间为4(2,9)d,术后重症监护室入住时间为10(7,20)d。81例受者中,27例术后发生原发性移植物功能障碍(PGD),发生率为33%。受者术后用力肺活量(FVC)占预计值百分比(FVC%pred)、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FEV1/FVC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FVC%pred)、校正后肺一氧化碳弥散功能占预计值百分比(DLCOc%pred)随时间发生变化(均为P<0.001)。FVC%pred、FEV1%pred在术后9个月内逐渐上升,DLCOc%pred在术后3个月内逐渐上升(均为P<0.05)。FVC%pred≥80%者36例,FEV1%pred≥80%者41例,FEV1/FVC%pred≥92%者76例;FVC%pred≤40%者1例,FEV1%pred≤40%者1例。DLCOc%pred≥80%者16例,校正后肺一氧化碳弥散功能/肺泡容量占预计值百分比(DLCOc/VA%pred)≥80%者63例;DLCOc%pred≤40%者4例,DLCOc/VA%pred≤40%者1例。原发病为阻塞性肺疾病的受者术后FVC%pred、FEV1/FVC%pred、DLCOc%pred均高于原发病为限制性肺疾病的受者(均为P<0.05)。发生PGD的受者术后DLCOc%pred低于未发生PGD的受者(P<0.05)。  结论   肺移植受者肺通气功能在术后9个月达到最佳状态且达到稳态,肺弥散功能在术后3个月达到稳态,原发病以及是否发生PGD可能对术后肺功能存在影响。
移植相关人群对异种肾移植的态度及影响因素
徐莹, 陈佳弘, 何松哲, 李涛, 齐津浩, 王毅
2023, 14(5): 683-690.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3118
摘要(125) HTML(76) PDF 574KB()
摘要:
  目的   调查移植相关人群对于异种肾移植的态度及影响因素。  方法   2022年6月至2023年1月,对等待肾移植患者、肾移植术后患者、患者家属及医学生进行分层随机抽样,每个群体抽取400名,共1 600名进行自制问卷调查。分析受访者的一般资料、对异种肾移植的态度及不能接受异种肾移植的原因。分析受访者对异种肾移植态度的影响因素。  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1 493份,回收有效率93.31%。能接受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的占93.10%;知晓异种肾移植的占66.78%。795名受访者表示“在异种肾移植与同种异体肾移植有着相同结果及风险时”能接受异种肾移植;698名表示“不能”或“不确定”能否接受异种肾移植(χ2=16.409,P=0.001)。698名表示“不能”或“不确定”能否接受异种肾移植的受访者中,在不符合同种异体肾移植的条件下,愿意接受异种肾移植的占10.9%;如果与同种异体肾移植相比,异种肾移植有着更小的风险及更好的预后的条件下,愿意接受异种肾移植的占35.8%;如果与同种异体肾移植相比,异种肾移植等待时间更短,愿意接受异种移植的占21.2%;如果与同种异体肾移植相比,异种肾移植花费更少,愿意接受异种肾移植的占24.5%。受访者不能接受异种肾移植的主要原因为担心手术风险及担心其他未知风险。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长期居住在城镇的受访者、能接受同种异体肾移植的受访者、知晓异种肾移植的受访者对异种肾移植态度更积极。  结论  不同移植相关人群对异种肾移植态度存在差别,总体态度良好。积极推进异种肾移植的研究、开展相关科普教育有利于提高公众对异种肾移植的接受度。
肾移植受者新发高甘油三酯血症的危险因素:单中心分析
徐媛, 杨波, 陈成鑫, 朱科静, 牛玉林, 李海洋
2023, 14(5): 691-699.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3055
摘要(115) HTML(69) PDF 594KB()
摘要:
  目的  探讨肾移植受者新发高甘油三酯血症(HTG)的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149例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血清甘油三酯(TG)水平,分为无HTG组(TG≤1.7 mmol/L,60例)与新发HTG组(TG>1.7 mmol/L,89例)。比较两组受者的一般资料,采用广义估计方程(GEE)分析肾移植受者发生HTG的危险因素,并应用多个回归方程验证。  结果  两组受者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低浓度Tac组受者相比,中浓度Tac组和高浓度Tac组的HTG发生率升高[中浓度Tac组比值比(OR)3.11,95%可信区间(CI)1.22~7.93,P=0.018;高浓度Tac组OR 5.11,95%CI 1.31~19.98,P=0.019]。与A型血受者相比,O型血受者新发HTG的风险增加(OR 2.77,95%CI 1.14~6.71,P=0.024)。随着术前球蛋白水平升高,受者新发HTG的风险降低(OR 0.93,95%CI 0.87~0.99,P=0.043)。术后3个月时,新发HTG组Tac血药浓度高于无HT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个回归方程验证了O型血肾移植受者较A型血受者新发HTG的风险增加,中浓度Tac组和高浓度Tac组肾移植受者较低浓度Tac组新发HTG的风险增加(均为P<0.05)。  结论  O型血肾移植受者更易发生HTG,加强血脂的术后监测和控制十分重要。Tac血药浓度对肾移植受者术后新发HTG可能存在一定影响,维持适宜血药浓度可能有利于降低HTG发生率。
肾移植受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卫芬, 李宁, 王明君, 郭晓红
2023, 14(5): 700-707.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3098
摘要(95) HTML(58) PDF 530KB()
摘要:
  目的  探讨肾移植受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感染重型/危重型的危险因素及保护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感染新冠病毒的468例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按感染严重程度分为新冠病毒感染轻型受者(439例)和新冠肺炎组(29例)。将439例新冠病毒感染轻型受者按性别、年龄、移植时间与新冠肺炎组以3∶1进行随机配比的87例受者分为新冠病毒感染轻型组。将29例新冠肺炎组受者分为新冠肺炎中型组(21例)及新冠肺炎重型/危重型组(8例)。收集受者一般资料,分析肾移植受者新冠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及保护因素。  结果  新冠肺炎组受者合并症种类2~3种的比例高于新冠病毒感染轻型组,新冠肺炎组受者采用他克莫司(Tac)+咪唑立宾+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方案的比例低于新冠病毒感染轻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29例新冠肺炎组肾移植受者患新冠肺炎后白细胞、淋巴细胞绝对值、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总T细胞绝对值、CD4+T细胞绝对值、CD8+T细胞绝对值及血尿酸较患新冠肺炎前明显下降,铁蛋白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新冠肺炎中型组比较,重型/危重型组受者低氧血症的比例更高,采用Tac/环孢素(CsA)+霉酚酸酯+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方案的受者比例更高,接种2~3针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新冠疫苗)者比例更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  结论  肾移植受者合并症多、使用含霉酚酸酯的免疫抑制方案是新冠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接种新冠疫苗、使用含咪唑立宾的免疫抑制方案可能是降低新冠病毒感染率的保护因素,炎症因子水平与新冠肺炎的严重程度相关。
肝移植术后门静脉瘤2例并文献复习
赵洪强, 董草儿, 侯昱丞, 吴广东, 童翾, 李昂, 于里涵, 卢倩, 徐光勋, 陈虹, 汤睿
2023, 14(5): 708-713.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3105
摘要(127) HTML(80) PDF 1555KB()
摘要:
  目的  总结肝移植术后门静脉瘤的诊疗经验。  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肝移植术后门静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总结其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  结果  两例肝移植术后门静脉瘤均为肝内型,同时合并门静脉血栓、门静脉高压表现。例1患者给予针对性内科保守治疗,患者拒绝行再次肝移植手术,出院后病情加重,最终因移植肝衰竭、肾衰竭、肺部感染、感染性休克死亡。例2患者给予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患者肝功能无改善,接受二次肝移植后恢复顺利。  结论  肝移植术后远期合并门静脉瘤(尤其是肝内型)可能预示预后不良,需正确认识、密切随访、积极处理,适时考虑再次肝移植是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案。
基于洋葱模型的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岗位胜任力模型构建研究
午建全, 商曼曼, 郑桂芳, 魏琴, 谢贤宇, 李跃平
2023, 14(5): 714-722.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3100
摘要(103) HTML(62) PDF 1066KB()
摘要:
  目的  构建科学合理的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岗位胜任力模型。  方法  基于洋葱模型,采用文献研究法和行为事件访谈法初步构建指标池;采用德尔菲法对指标体系进行筛选、修改和完善;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权重。  结果   两轮德尔菲专家函询的有效应答率均为100%,专家意见可靠性较高;专家的判断系数(Ca)、熟悉程度(Cs)及权威系数(Cr)均>0.7,提示专家意见可信度高;专家协调系数(W)值分别为0.294、0.342,均为P<0.001,表明专家意见协调,对指标的重要性认识差异性较小。最终根据“洋葱模型”理论及专家意见确定构建了一套包含6个一级指标和55个二级指标的协调员岗位胜任力模型。包括指标表层、中间层和核心层3层。其中,核心层为“核心职业价值观”,中间层为“个人品质”“职业道德和素养”,表层为“人际沟通能力”“组织协作能力”和“专业知识与终身学习能力”。  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器官捐献协调员岗位胜任力模型包括6个一级指标和55个二级指标,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综述
巨噬细胞在移植肾纤维化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任滌非, 王於尘, 苗芸
2023, 14(5): 723-729.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3084
摘要(116) HTML(70) PDF 519KB()
摘要:
缺血-再灌注损伤、排斥反应、钙调磷酸酶抑制剂造成的肾毒性等因素会在肾移植术后使肾细胞外基质过度积聚,逐渐造成移植肾纤维化,最终导致肾衰竭。近年来,巨噬细胞在移植肾纤维化中的作用机制逐渐受到关注,有研究表明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抑制剂等药物可以通过巨噬细胞途径减缓肾移植术后移植肾纤维化。本文就移植肾纤维化的主要病因及病理生理学机制、不同巨噬细胞在移植肾纤维化进展中的作用、外周募集巨噬细胞和肾驻留巨噬细胞对肾损伤区域的浸润、巨噬细胞对肌成纤维细胞的诱导作用及巨噬细胞相关的移植肾纤维化潜在治疗方案进行综述,以期为巨噬细胞在移植肾纤维化中的研究提供参考。
非HLA抗体相关肾移植排斥反应的研究进展
张淑宇, 李月红
2023, 14(5): 730-735.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3101
摘要(115) HTML(60) PDF 572KB()
摘要:
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是由HLA基因复合体所编码的产物,定位于6号染色体短臂上,是异体免疫的主要靶点,但HLA抗体阳性并不能解释所有的肾移植排斥反应。非HLA抗体是同种异体肾移植中供者基因表达的产物,术中缺血-再灌注损伤、异体和自身免疫相互作用、细胞外囊泡的介导作用等都可以触发免疫系统反应,促使非HLA抗体产生。多项研究表明非HLA抗体是诱发排斥反应、影响肾移植结局的重要因素。因此,本文就肾移植非HLA抗体类型及形成机制进行综述,总结非HLA抗体相关肾移植排斥反应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肾移植术后非HLA抗体相关排斥反应的研究提供参考。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在肝移植术后并发症诊疗中的作用
刘彦尧, 秦小琰, 吴忠均
2023, 14(5): 736-744.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3093
摘要(90) HTML(57) PDF 578KB()
摘要:
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对于维护移植肝功能,改善移植受者预后至关重要。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是由中性粒细胞激活后释放到胞外的一种以DNA为骨架,多种组蛋白和颗粒蛋白构成的纤维网状结构,研究表明肝移植术后供肝内中性粒细胞激活和NET的释放参与了包括缺血-再灌注损伤、急性排斥反应、急性肝衰竭和肝细胞癌复发在内的多种肝移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本文将重点探讨NET对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影响,详述NET作为肝移植术后并发症防治潜在靶点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肝移植受者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提供参考,提高临床肝移植疗效,改善肝移植受者预后。
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实践:调节性T细胞在移植免疫耐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胡露, 粘烨琦
2023, 14(5): 745-753.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3049
摘要(106) HTML(69) PDF 582KB()
摘要:
调节性T细胞(Treg)是机体建立免疫耐受的重要抑制性免疫细胞,在调控机体过度免疫应答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移植免疫耐受相关研究中,增加体内Treg数量或增强其功能已被证明是一种能够诱导移植免疫耐受的治疗策略。目前,基于Treg诱导移植免疫耐受的方法包括过继输注Treg、体内扩增Treg和利用抗原特异性Treg。本文对Treg的特征及其作用机制,基础实验最新研究进展及国内外与移植免疫耐受相关的Treg临床实践进行综述,并对Treg治疗未来的挑战与发展进行展望,旨在揭示Treg在移植免疫耐受相关研究中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探讨Treg治疗策略的优势和局限性,并为今后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和启示。
异种移植中猪内源性逆转录病毒的传播
余一凡, 宋佳华, 宋相钦, 李涛, 江建, 白云昊, 王毅
2023, 14(5): 754-759.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3293
摘要(119) HTML(77) PDF 534KB()
摘要:
器官移植是治疗各类终末期疾病最有效的手段,为了解决器官移植中供体短缺的问题,人们开始探究异种移植的可能。猪是异种器官移植常见的供体来源之一,猪器官作为连接两个物种间的桥梁,其携带的病毒有可能在物种间传播并存在引起人畜共患病的风险。猪内源性逆转录病毒(PERV)整合在基因组中,是一种跨物种传播的逆转录病毒。本文介绍了PERV传播特性的影响因素、PERV及其重组病毒的传播风险以及异种移植试验中PERV的检测与传播风险评估,以期为缓解器官移植供体严重短缺的现状,推动异种移植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自膨式输尿管金属支架治疗移植肾输尿管狭窄的研究进展
陈元堂, 郑杰方, 梁鹏, 张智铭, 江先汉, 李天
2023, 14(5): 760-764.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3127
摘要(44) HTML(19) PDF 497KB()
摘要:
移植肾输尿管狭窄是肾移植受者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之一,由于移植肾输尿管较短,重建手术前应先采用腔内治疗以避免不可逆性损伤。治疗此类狭窄的重点是尽可能减少移植肾损伤、解除梗阻或建立引流通道。腔内治疗中,球囊扩张术和内切开术的狭窄复发率较高,而自膨式输尿管金属支架长期留置或许是较好的选择。相较于传统支架,金属支架可长期保持尿路通畅,减少下尿路症状刺激,但适应证和疗效等各有不同。尽管所有金属支架均可能发生支架移位、堵塞,但总体上对移植肾输尿管狭窄治疗仍有积极意义。本文主要介绍自膨式输尿管金属支架在移植肾输尿管狭窄中的应用,以期为优化移植肾输尿管狭窄的治疗提供参考。
中国肾移植受者免疫抑制治疗指南(2016版)
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 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
摘要(1078) HTML(846) [PDF 201 KB](281)
摘要:
为提高临床医师对肾移植受者免疫抑制治疗的认识, 规范国内肾移植受者管理, 帮助医师在肾移植临床实践中做出合理决策, 我们组织专家制订了《中国肾移植受者免疫抑制治疗指南(2016版)》。该指南以《2009版改善全球肾病预后组织(KDIGO)肾移植受者管理指南》为主要参考, 结合我国的临床实践经验, 希望能为相关临床科室提供工作指引。
继往开来,中国器官移植的发展现状——在2018年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年会上的报告
石炳毅
摘要(1292) HTML(716) [PDF 886 KB](138)
摘要:
我国的器官移植事业正处于由数量规模型发展向高质量和高科技含量提升、由移植大国向移植强国冲刺的历史关键时期。在2018年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年会上,主任委员石炳毅教授从中国器官捐献与移植体系建设、中国器官移植发展现状两大方面,作了“继往开来,中国器官移植的发展现状”的报告。新的历史时期赋予我们新的历史使命,器官移植学分会要主动作为,推动科学发展,为贯彻新理念、拓宽新视野、实现新愿景而努力奋斗。
器官移植免疫抑制剂临床应用技术规范(2019版)
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
摘要(1176) HTML(1566) [PDF 1076 KB](436)
摘要:
为了进一步规范器官移植免疫抑制剂的临床应用,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组织全国31家移植中心的器官移植专家,从器官移植免疫诱导药物应用技术规范、器官移植维持期免疫抑制剂应用技术规范、器官移植常用免疫抑制方案技术规范、器官移植免疫抑制剂血药浓度监测技术规范、器官移植药物性肝肾损伤治疗技术规范等方面,制订本规范,以帮助器官移植工作者规范和优化器官移植免疫抑制剂的临床应用。
中国活体供肾移植临床指南(2016版)
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 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
摘要(1631) HTML(666) [PDF 323 KB](287)
摘要:
活体供肾移植经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成为终末期肾病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在我国,亲属活体器官捐献肾移植作为家庭自救的方式之一,近年来已成为肾脏供体来源的重要补充部分。本指南以世界卫生组织《人体器官移植指导原则》(199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人体器官移植条例》(2007)以及国家卫生部《关于规范活体器官移植的若干规定》(2010)为法律依据,在《中国活体供肾移植指南》(2009)的基础上进行更新。内容包括活体供肾移植的伦理学、供者与受者的医学评估、活体供肾摘取原则与手术方式、供者近期与远期并发症以及供者的长期随访等。
肾移植排斥反应临床诊疗技术规范(2019版)
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
摘要(819) HTML(589) [PDF 882 KB](252)
摘要:
为了进一步规范肾移植排斥反应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组织器官移植学专家, 总结各移植中心的肾移植临床经验, 在《中国肾脏移植排斥反应临床诊疗指南(2016版)》的基础上, 并依据Banff标准, 从超急性排斥反应、急性加速性排斥反应、急性排斥反应、慢性排斥反应等方面, 制订本规范。
器官移植受者巨细胞病毒感染临床诊疗规范(2019版)
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
摘要(1274) HTML(1266) [PDF 7197 KB](302)
摘要:
为了进一步规范中国实体器官移植(SOT)受者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组织器官移植专家、感染病学专家及呼吸内科专家,在《实体器官移植受者巨细胞病毒感染诊疗指南(2017版)》的基础上,从CMV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实验室诊断、临床类型、预防方案,CMV病的治疗,儿童SOT术后CMV感染或CMV病的防治,CMV肺炎合并伊氏肺孢子菌肺炎的防治等方面,制订本规范,以期为我国SOT术后CMV感染的规范化防治提供指导意见。
中国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流程和规范(2019版)
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
摘要(2505) HTML(1194) [PDF 5080 KB](152)
摘要:
为了进一步规范中国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的流程,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组织器官移植和器官捐献相关专家,从报名登记、捐献评估、捐献确认、器官获取、器官分配、遗体处理、人道救助、捐献文书归档等8个环节,制定中国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流程和规范(2019版)。
器官移植受者侵袭性真菌病临床诊疗技术规范(2019版)
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
摘要(485) HTML(438) [PDF 2552 KB](165)
摘要:
为了进一步规范实体器官移植(SOT)受者侵袭性真菌病(IFD)的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结合近期国内外临床证据,从SOT受者IFD的流行病学特点、诊断、预防、治疗等方面,在2017年版《器官移植受者侵袭性真菌病临床诊疗指南》的基础上制定本规范,以期为器官移植和相关学科的同道提供帮助。
中国肺移植供体标准及获取转运指南
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 国家肺移植质量管理与控制中心
摘要(703) HTML(246) [PDF 1533 KB](60)
摘要:
2015年我国供肺利用率仅约5%。从器官获取组织(OPO)进行供肺协调、初步评估和维护,到供肺获取直至最后经民航、高速公路、高铁转运完成肺移植,每一环节都相当艰难。许多初评合格的供肺,由于缺乏有效的维护而无法用于移植。因此,我们组织专家制订我国肺移植供体标准及获取转运指南,从我国肺移植供肺捐献的分类、供肺选择标准、供肺维护策略、供肺获取流程、供肺转运流程等方面,总结我国肺移植的临床实践经验,希望能为肺移植相关临床科室提供工作指引。
肝移植领域2017年度重要进展盘点
李海波, 符洪源, 陆桐宇, 曾凯宁, 张英才, 杨扬
摘要(720) HTML(495) [PDF 1280 KB](20)
摘要:
肝移植是目前公认的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最有效措施。经过超过50年的发展,肝移植患者术后存活时间不断延长,并发症的发生率亦有所降低。但是,如何改善供肝短缺的现状、减轻供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进一步提高肝移植患者的远期疗效仍然是困扰肝移植科医师的难题。因此,了解最新的外科技术、多中心临床经验以及相关基础研究结果,将帮助我们更深入地认识疾病本质,为患者制定更妥善的治疗方案。本文综合国际核心期刊报道的内容,对2017年度肝移植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及最新进展作一综述,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作出展望。
中国移植器官保护专家共识(2022版)
中国肝移植注册中心, 国家肝脏移植质控中心, 国家人体捐献器官获取质控中心, 国家骨科与运动康复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移植器官质量控制专业委员会, 中国医院协会器官获取与分配工作委员会, 国家创伤医学中心器官保护专业委员会
摘要(1776) HTML(551) PDF 18636KB(537)
摘要:
器官移植是治疗终末期器官衰竭最有效的手段,公民逝世后自愿捐献器官已成为我国移植器官的唯一来源。在临床实践中,移植器官保护技术对提升移植器官质量,改善受者预后发挥重要作用。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器官移植学组及中国肝移植注册中心科学委员会组织专家,基于国内外移植器官保护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根据牛津循证医学证据分级和GRADE推荐意见系统,针对肝脏、肾脏、胰腺、小肠、心脏、肺脏移植器官编写了《中国移植器官保护专家共识(2016版)》。近期,在国家肝脏移植注册中心、国家创伤医学中心、国家人体捐献器官获取质控中心、国家骨科与运动康复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及国家肝脏移植质控中心的支持下,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器官移植及器官保护临床实践与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形成《中国移植器官保护专家共识(2022版)》。本共识重点更新了相关器官获取、保存、转运、质量评估在临床实践中的技术进展及相应循证医学研究证据。此外,还增加了包括以肢体移植为主的复合组织移植的内容,旨在促进临床器官移植工作科学、规范开展。
2020年全球器官捐献和移植概况
江文诗, 孙永康, 闫娟, 姜峰, 王惠英, 马琪婼, 谢颖, 何湘湘, 武小桐
摘要(2632) HTML(3441) PDF 1734KB(534)
摘要:
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各地形势不一,疫情防控仍然不能松懈。在面对各自的社会环境和医疗资源配置的考验下,以及在行业赖以生存的体系运作惯性及固有生产力的支撑下,各国器官捐献和移植工作仍在努力前行。山西省人体器官获取与分配服务中心是在国家专家委员指导下,由原山西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于2018年8月28日批准成立的全省唯一、独立运行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本文通过剖析疫情期间美国和西班牙的器官捐献与移植数据,结合山西省人体器官获取与分配服务中心器官捐献工作的开展情况,进一步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省情的公民器官捐献与移植工作体系的建设。

主   管: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   办: 中山大学

承   办: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总编辑: 陈规划

出   版: 《器官移植》编辑部

地   址: 广州市天河区天河路600号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广州)期刊有限责任公司

邮   编: 510630

电   话: 020-38736410

Email: organtranspl@163.com

邮发代号: 46-35

网址: http://www.organtranspl.com/

刊   期: 双月刊(单月15日)

定   价: 每期20元,全年120元

国内刊号: CN 44-1665/R

国际刊号: ISSN 1674-7445

开放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