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公告
更多>
优先发表栏目展示本刊经同行评议确定正式录用的文章,这些文章目前处在编校过程,尚未确定卷期及页码,但可以根据DOI进行引用。
显示方式:
2023, 14(3): 319-326.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3.03.001
摘要:
睾丸衰老的主要特点为睾酮合成能力以及生精功能逐渐下降,不仅会影响男性生育力,也与衰老相关慢性疾病关系密切。因此,延缓睾丸衰老对于改善中老年男性健康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干细胞是具有强大的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群体,近年来,其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不断深化,推动了细胞疗法的发展。干细胞移植目前已被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在衰老与再生医学领域也受到广泛关注。干细胞移植在治疗睾丸衰老中也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本文将回顾干细胞移植治疗睾丸衰老的相关研究历程与进展,并探讨临床转化面临的瓶颈以及疗效优化策略,以期为睾丸衰老的干细胞疗法研发及临床转化提供新思路。
睾丸衰老的主要特点为睾酮合成能力以及生精功能逐渐下降,不仅会影响男性生育力,也与衰老相关慢性疾病关系密切。因此,延缓睾丸衰老对于改善中老年男性健康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干细胞是具有强大的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群体,近年来,其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不断深化,推动了细胞疗法的发展。干细胞移植目前已被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在衰老与再生医学领域也受到广泛关注。干细胞移植在治疗睾丸衰老中也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本文将回顾干细胞移植治疗睾丸衰老的相关研究历程与进展,并探讨临床转化面临的瓶颈以及疗效优化策略,以期为睾丸衰老的干细胞疗法研发及临床转化提供新思路。
2023, 14(3): 327-335.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3.03.002
摘要:
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主要并发症,也是导致非复发死亡的主要原因,因其病理生理过程复杂,常规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药的防治有效率不足50%。对于糖皮质激素抵抗的cGVHD患者需启动二线治疗,然而目前的二线治疗方法尚未形成共识,且治疗效果不佳。间充质干细胞(MSC)是最常见的成体干细胞之一,因其具有多维度、多靶点的免疫调控功能,已被广泛应用于cGVHD的预防及治疗,且大量研究证实了MSC治疗cGVHD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有望成为cGVHD防治的新策略。本文主要围绕MSC防治cGVHD的研究进展、作用机制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优化MSC治疗方案、提高cGVHD防治效果提供新思路。
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主要并发症,也是导致非复发死亡的主要原因,因其病理生理过程复杂,常规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药的防治有效率不足50%。对于糖皮质激素抵抗的cGVHD患者需启动二线治疗,然而目前的二线治疗方法尚未形成共识,且治疗效果不佳。间充质干细胞(MSC)是最常见的成体干细胞之一,因其具有多维度、多靶点的免疫调控功能,已被广泛应用于cGVHD的预防及治疗,且大量研究证实了MSC治疗cGVHD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有望成为cGVHD防治的新策略。本文主要围绕MSC防治cGVHD的研究进展、作用机制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优化MSC治疗方案、提高cGVHD防治效果提供新思路。
2023, 14(3): 336-342.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3.03.003
摘要:
肾移植作为成熟的器官移植手术已成为治疗终末期肾病的最优手段,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但目前肾移植术后依然面临排斥反应、感染、缺血-再灌注损伤、移植肾纤维化等诸多挑战,严重影响肾移植的疗效。伴随转化医学、再生医学、生物材料等新兴领域的发展,我国研究团队不断努力,为解决各种肾移植临床相关问题发表了许多亮眼研究。本文就2022年度肾移植基础与临床相关的前沿以及移植领域的新技术、新进展进行综述,关注中国团队2022年在移植领域取得的成果,以本土化的视角为解决为肾移植的重大临床问题提供思路,促进我国肾移植的进一步发展。
肾移植作为成熟的器官移植手术已成为治疗终末期肾病的最优手段,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但目前肾移植术后依然面临排斥反应、感染、缺血-再灌注损伤、移植肾纤维化等诸多挑战,严重影响肾移植的疗效。伴随转化医学、再生医学、生物材料等新兴领域的发展,我国研究团队不断努力,为解决各种肾移植临床相关问题发表了许多亮眼研究。本文就2022年度肾移植基础与临床相关的前沿以及移植领域的新技术、新进展进行综述,关注中国团队2022年在移植领域取得的成果,以本土化的视角为解决为肾移植的重大临床问题提供思路,促进我国肾移植的进一步发展。
2023, 14(3): 343-351.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3.03.004
摘要:
儿童肾移植受者在原发病、生理、心理、器官功能和免疫状态等方面具有不同于成人的特点,其围手术期的治疗与护理过程与成人肾移植也不尽相同。为规范儿童肾移植围手术期的整体护理方案,上海市护理学会外科护理专业委员会组织全国移植领域相关医疗、护理专家共同撰写《儿童肾移植围手术期护理规范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经过3轮线上专家函询,对所有修改意见采用聚焦讨论联合文献佐证的方式形成一致意见,最终形成共识。共识针对儿童肾移植围手术期的治疗和护理重点予汇总和陈述,包含儿童肾移植术前评估、术前与术后护理3部分内容,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儿童肾移植受者在原发病、生理、心理、器官功能和免疫状态等方面具有不同于成人的特点,其围手术期的治疗与护理过程与成人肾移植也不尽相同。为规范儿童肾移植围手术期的整体护理方案,上海市护理学会外科护理专业委员会组织全国移植领域相关医疗、护理专家共同撰写《儿童肾移植围手术期护理规范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经过3轮线上专家函询,对所有修改意见采用聚焦讨论联合文献佐证的方式形成一致意见,最终形成共识。共识针对儿童肾移植围手术期的治疗和护理重点予汇总和陈述,包含儿童肾移植术前评估、术前与术后护理3部分内容,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2023, 14(3): 352-357.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3.03.005
摘要:
胰岛移植作为治疗1型糖尿病和终末期2型糖尿病的有效手段,可以使患者获得较好的血糖控制能力。即刻经血液介导的炎症反应(IBMIR)是胰岛移植早期出现的非特异性炎症反应,发生后可迅速出现凝血级联和补体系统激活、炎症细胞聚集等,造成大量移植胰岛丢失,严重影响胰岛移植的疗效。如何减轻IBMIR对胰岛造成损伤是目前胰岛移植的研究热点,临床推荐的治疗胰岛移植IBMIR的药物有肝素和肿瘤坏死因子-α抑制剂依那西普。新近研究表明多种方法和药物可以减轻IBMIR对胰岛的损伤,本文就这些临床研究成果和临床前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以期为胰岛移植IBMIR的应对提供参考。
胰岛移植作为治疗1型糖尿病和终末期2型糖尿病的有效手段,可以使患者获得较好的血糖控制能力。即刻经血液介导的炎症反应(IBMIR)是胰岛移植早期出现的非特异性炎症反应,发生后可迅速出现凝血级联和补体系统激活、炎症细胞聚集等,造成大量移植胰岛丢失,严重影响胰岛移植的疗效。如何减轻IBMIR对胰岛造成损伤是目前胰岛移植的研究热点,临床推荐的治疗胰岛移植IBMIR的药物有肝素和肿瘤坏死因子-α抑制剂依那西普。新近研究表明多种方法和药物可以减轻IBMIR对胰岛的损伤,本文就这些临床研究成果和临床前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以期为胰岛移植IBMIR的应对提供参考。
2023, 14(3): 358-363.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3.03.006
摘要:
器官移植是治疗终末期器官病变的最佳方法,然而排斥反应仍然是影响移植物存活的重要因素。目前,针对急性排斥反应的治疗方法效果良好,但对慢性排斥反应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长期慢性排斥反应可能导致移植物失功,严重影响移植物的长期存活率。近年来,巨噬细胞在慢性排斥反应中的作用逐渐受到关注。本文对慢性排斥反应的主要病理变化、参与慢性排斥反应巨噬细胞的多样性及功能差异、巨噬细胞参与慢性排斥反应的作用及机制进行综述,并总结巨噬细胞相关慢性排斥反应治疗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巨噬细胞在器官移植术后慢性排斥反应中的作用研究提供参考。
器官移植是治疗终末期器官病变的最佳方法,然而排斥反应仍然是影响移植物存活的重要因素。目前,针对急性排斥反应的治疗方法效果良好,但对慢性排斥反应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长期慢性排斥反应可能导致移植物失功,严重影响移植物的长期存活率。近年来,巨噬细胞在慢性排斥反应中的作用逐渐受到关注。本文对慢性排斥反应的主要病理变化、参与慢性排斥反应巨噬细胞的多样性及功能差异、巨噬细胞参与慢性排斥反应的作用及机制进行综述,并总结巨噬细胞相关慢性排斥反应治疗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巨噬细胞在器官移植术后慢性排斥反应中的作用研究提供参考。
2023, 14(3): 364-370.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3.03.007
摘要: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一组高度异质性的克隆性疾病,化学药物治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均为治疗AML的方法。对于高危AML患者而言,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为治疗该疾病的有效手段,但部分AML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仍可能面临疾病复发的问题,大多数复发患者再行化学药物治疗、二次移植等的效果不佳,是导致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强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AML患者的随访,并采取一些合适的手段预防移植后复发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高危AML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的监测、药物治疗和细胞治疗进行综述,以期为改善高危AML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后提供参考。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一组高度异质性的克隆性疾病,化学药物治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均为治疗AML的方法。对于高危AML患者而言,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为治疗该疾病的有效手段,但部分AML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仍可能面临疾病复发的问题,大多数复发患者再行化学药物治疗、二次移植等的效果不佳,是导致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强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AML患者的随访,并采取一些合适的手段预防移植后复发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高危AML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的监测、药物治疗和细胞治疗进行综述,以期为改善高危AML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后提供参考。
2023, 14(3): 371-378.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3.03.008
摘要:
目的 探究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hucMSC-Exo)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RI)中的保护作用,明确瞬时受体电位阳离子通道蛋白(TRPC)6/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1信号通路在该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及其调控机制。 方法 采用超速离心法提取hucMSC-Exo,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透射电镜)、纳米颗粒追踪分析和蛋白质印迹法对其进行鉴定。将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组)、假手术+TRPC6抑制剂SKF96365组(SS组)、肾IRI组(IRI组)、外泌体处理组(EXO组)、外泌体+TRPC6抑制剂SKF96365组(ES组),每组6只。检测血清肌酐和血尿素氮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学改变并行Paller评分,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大鼠肾组织中坏死性凋亡关键分子,包括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RIPK)1、RIPK3和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蛋白(MLKL)、TRPC6和PARP1的表达水平。 结果 透射电镜下观察到典型茶托样结构,纳米颗粒追踪分析结果显示所提取物质的平均直径为125.9 nm,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其表面标志CD9、CD63、CD81表达阳性,证实提取物为外泌体。与S组比较,IRI组血清肌酐、血尿素氮水平增加,肾组织病理损伤加重,Paller评分增加,TRPC6、PARP1蛋白相对表达量下降,RIPK1、RIPK3、MLKL蛋白相对表达量增加(均为P < 0.05);与IRI组比较,EXO组血清肌酐、血尿素氮水平降低,肾组织病理损伤减轻,Paller评分降低,TRPC6、PARP1蛋白相对表达量增加,RIPK1、RIPK3、MLKL蛋白相对表达量下降(均为P < 0.05);与EXO组比较,ES组血清肌酐、血尿素氮水平增加,肾组织病理损伤加重,Paller评分增加,TRPC6、PARP1蛋白相对表达量下降,RIPK1、RIPK3、MLKL蛋白相对表达量增加(均为P < 0.05)。 结论 hucMSC-Exo可减轻大鼠肾IRI所致的坏死性凋亡,其保护机制与TRPC6/PARP1通路激活有关。
2023, 14(3): 379-388.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3.03.009
摘要:
目的 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细胞外囊泡(hUC-MSC-EV)在纤维化肝脏再生中的作用。 方法 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肝脏70%肝切除组(Oil+PHx组)、肝纤维化70%肝切除组(CCl4+PHx组)、肝纤维化70%肝切除+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细胞外囊泡(MSC-EV)治疗组(CCl4+PHx+MSC-EV组),每组8只。将LX-2细胞分为磷酸盐缓冲液(PBS)组、转化生长因子(TGF)-β组、TGF-β+MSC-EV组。检测各组小鼠肝部分切除术后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分析各组小鼠肝组织纤维化及增殖相关指标的表达情况。检测各组LX-2细胞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成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肝细胞生长因子(HGF)信使RNA(mRNA)的表达水平。观察对小鼠肝脏HGF表达的影响。 结果 与Oil+PHx组比较,CCl4+PHx组小鼠血清AST、ALT、LDH水平升高,纤维化程度较高,天狼星红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染色阳性区域面积增大,α-SMA蛋白表达水平升高;与CCl4+PHx组比较,CCl4+PHx+MSC-EV组小鼠血清AST、ALT、LDH水平下降,纤维化程度较轻,天狼星红及α-SMA染色阳性区域面积缩小,α-SMA蛋白表达水平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 0.05)。与Oil+PHx组比较,CCl4+PHx组Ki67、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表达水平降低;与CCl4+PHx组比较,CCl4+PHx+MSC-EV组Ki67、PCNA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 0.05)。与PBS组比较,TGF-β组LX-2细胞内CollagenⅠmRNA表达水平升高,α-SMA蛋白表达水平升高,HGF蛋白表达水平下降;与TGF-β组比较,TGF-β+MSC-EV组LX-2细胞内CollagenⅠmRNA表达水平下降,HGF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升高,α-SMA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 0.05)。CCl4+PHx组HGF蛋白表达水平较Oil+PHx组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CCl4+PHx+MSC-EV组HGF蛋白表达水平较CCl4+PHx组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纤维化肝脏再生能力较正常肝脏减弱,hUC-MSC-EV可以减轻肝纤维化,并可能通过促进活化的肝星状细胞分泌HGF,有效改善纤维化肝脏的肝再生能力。
2023, 14(3): 389-396.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3.03.010
摘要: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多瘤病毒相关性肾病(PyVN)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 方法 回顾性分析44例肾移植术后确诊PyVN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穿刺原因及病理学诊断时间。按Banff 2018标准进行组织学分级,比较各级患者临床资料及病理特征。分析患者血、尿BK病毒DNA载量及移植肾功能。比较各组患者的预后情况,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 结果 患者病理诊断PyVN距肾移植手术时间为16(8,29)个月,血清肌酐升高为穿刺的主要原因。44例患者中,PyVN 1级19例、2级21例、3级4例,各组光学显微镜下病毒包涵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8),2级患者炎症细胞浸润、间质纤维化、肾内多瘤病毒载量均多于或高于1级患者,3级患者炎症细胞浸润及肾内多瘤病毒载量多于或高于1级患者,3级患者肾内多瘤病毒载量多于或高于2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 0.05/3)。确诊时39例患者具有血、尿BK病毒DNA载量检测记录,其中38例尿BK病毒阳性,30例血BK病毒阳性。患者确诊PyVN时血清肌酐较术后1个月升高,末次随访时血清肌酐较确诊PyVN时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P=0.049)。不同级别PyVN患者术后1个月血清肌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4),确诊时2级患者血清肌酐水平高于1级患者(P=0.007)。肾移植术后1、3、5年移植肾累积存活率分别为95%、69%、62%,不同分级PyVN间移植肾存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级越高,存活率越低(P=0.014)。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肾内多瘤病毒载量、确诊时血清肌酐水平为移植肾失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为P < 0.05)。 结论 PyVN多发生在肾移植术后2年内,临床表现以血清肌酐升高、BK病毒血症和BK病毒尿症为主,术后常规监测BK病毒有利于早期诊断并保护移植肾,Banff 2018分级标准可有效预测移植肾预后。
2023, 14(3): 397-403.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3.03.011
摘要:
目的 探讨重组人高迁移率族蛋白1(rhHMGB1)在调控内皮细胞成血管过程中可能涉及的机制。 方法 将内皮细胞分为对照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上清组以及rhHMGB1组。采用细胞计数试剂(CCK)-8法检测内皮细胞的增殖、存活情况;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Yes相关蛋白(YAP)、CD31、缺氧诱导因子(HIF)-1α的蛋白相对表达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VEGF、YAP、CD31、HIF-1α的信使RNA(mRNA)相对表达量;采用Transwell实验检测内皮细胞迁移水平;免疫荧光实验检测YAP定位情况。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rhHMGB1组内皮细胞迁移率增加(P < 0.05),且细胞迁移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与对照组比较,MSC上清组VEGF蛋白相对表达量增加,p-YAP蛋白表达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 0.05)。与对照组比较,rhHMGB1组的VEGF和HIF-1α蛋白相对表达量以及VEGF和CD31 mRNA相对表达量均增加,YAP和p-YAP蛋白表达均增多,YAP/p-YAP比值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 0.05)。与MSC上清组比较,rhHMGB1组的CD31 mRNA相对表达量增加,YAP蛋白表达增多,YAP/p-YAP比值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 0.05)。 结论 外源高浓度rhHMGB1可能通过介导YAP入核促进内皮细胞的迁移能力,并上调血管生成相关蛋白的表达。
2023, 14(3): 404-410.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3.03.012
摘要:
目的 探讨SpyGlass内镜直视系统在原位肝移植术后复杂胆道并发症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369例因成人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首次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接受SpyGlass治疗患者的术前情况、术中表现、治疗转归及并发症。 结果 56例患者接受SpyGlass治疗,主要术前体征包括腹部不适38例、发热8例、黄疸6例、皮肤瘙痒4例。18例患者行超声检查,提示胆总管狭窄,肝内胆管明显扩张。56例患者术前均行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检查,其中胆总管狭窄合并结石36例、单纯胆总管狭窄16例、考虑肿瘤可能4例,均具有明确的SpyGlass治疗指征。56例接受SpyGlass治疗患者中,吻合口狭窄合并结石34例、单纯吻合口狭窄12例、单纯胆道结石1例、肿瘤4例。48例SpyGlass操作成功者术后48 h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γ-谷氨酰转移酶、碱性磷酸酶、总胆红素水平均较术前下降(均为P<0.05)。56例经SpyGlass治疗患者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结论 SpyGlass在肝移植术后复杂胆道并发症治疗中能够明显提高治疗成功率,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2023, 14(3): 411-419.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3.03.013
摘要:
目的 探讨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细胞外囊泡(MSC-EV)对照射诱导的小鼠放射性肝损伤和肝细胞系损伤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 方法 分别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造模组和MSC-EV治疗组(治疗组),每组9只;将AML12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照射组和MSC-EV干预组(干预组)。分别通过一次性15 Gy和6 Gy X线照射建立动物和细胞放射性损伤模型,照射后48 h取小鼠的肝组织与血清进行相关实验,照射后15 h对细胞进行相关检测。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肝组织和细胞丙二醛(MDA)含量,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白细胞介素(IL)-1β、IL-6、转化生长因子(TGF)-β、CXC趋化因子配体(CXCL)10信使RNA(mRNA)相对表达量,肝组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进行肝组织病理损伤评分,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染色法、碘化丙啶(PI)染色法分别检测肝组织、细胞凋亡情况,蛋白质印迹法测定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PX)4、铁死亡抑制蛋白(FSP)1的蛋白表达情况,二氢乙啶(DHE)染色检测活性氧簇(ROS)产生水平,并检测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PTP)荧光强度。 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造模组小鼠血清AST、ALT水平均增高,小鼠肝组织IL-1β、TGF-β和CXCL10 mRNA相对表达量均增加,MDA含量增加,肝损伤评分升高,细胞凋亡率增加,细胞内ROS水平升高,小鼠肝组织GPX4、FSP1蛋白相对表达量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造模组比较,治疗组小鼠血清AST、ALT水平均降低,小鼠肝组织IL-1β、TGF-β和CXCL10 mRNA相对表达量均下降,MDA含量减少,肝损伤评分降低,细胞凋亡率下降,细胞内ROS水平降低,小鼠肝组织GPX4、FSP1蛋白相对表达量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对照组比较,照射组细胞凋亡率增加,细胞内ROS水平升高,mPTP荧光强度减弱,IL-1β、TGF-β、IL-6的mRNA相对表达量均增加,MDA含量增加,GPX4、FSP1的蛋白相对表达量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照射组比较,干预组细胞凋亡率降低,细胞内ROS水平减少,mPTP荧光强度增强,IL-1β、TGF-β、IL-6的mRNA相对表达量均降低,MDA含量减少,GPX4、FSP1的蛋白相对表达量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 结论 MSC-EV可通过减少肝细胞铁死亡、提高抗氧化水平、减少脂质过氧化物的产生,从而有效缓解照射导致的放射性肝损伤。
2023, 14(3): 420-426.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3.03.014
摘要:
目的 探讨供者年龄对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患者肺移植术后短期生存结局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35例IPF肺移植供、受者的临床资料。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供者年龄与IPF患者肺移植术后短期死亡风险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 结果 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供者年龄与IPF患者肺移植术后1年病死率相关,供者年龄每增加1岁,受者术后1年死亡风险增加0.020倍(P=0.009)。供者氧合指数,受者术前氧合指数、术前肺源分配评分、术前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移植方式、术中体外膜氧合方式和术中输血量与肺移植术后1年病死率存在相关性(均为P < 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供者年龄与IPF患者肺移植术后30、90、180 d和1年的死亡风险无相关性(均为P > 0.05)。敏感性分析发现供者年龄 < 18岁、18~33岁、34~49岁、≥50岁的肺移植受者术后30、90、180 d和1年死亡风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 > 0.05)。 结论 本研究未观察到供者年龄对IPF患者肺移植术后短期生存存在影响,综合考虑供者机械通气时间、氧合指数、感染等因素后,可考虑扩大肺移植供者年龄范围。
2023, 14(3): 427-434.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3.03.015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首次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植入失败的二次移植治疗策略。 方法 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首次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2例供者均伴有地中海贫血,分别采集CD34+细胞2.57×106/kg和1.99×106/kg,首次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植入失败。二次移植更换为非地中海贫血供者,分别采集CD34+细胞4.28×106/kg和5.75×106/kg,采用减低剂量氟达拉滨(Flu)+白消安(Bu)+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预处理方案行二次移植。 结果 2例患者二次移植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植入时间分别为+12 d和+10 d、+10 d和+10 d。截止至末次随访时间(分别为二次移植+1 062 d、+265 d),2例患者原发病均完全缓解,无明显移植并发症。 结论 减低剂量预处理的二次移植能够成功治疗急性白血病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植入失败。
2023, 14(3): 435-441.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3.03.016
摘要:
目的 对我国人体器官移植政策进行评价,为进一步优化人体器官移植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基于文本挖掘与统计分析法,通过构建政策一致性指数模型(PMC),并通过10个一级变量和35个二级变量对2000年至2022年国家政府层面制定的7项人体器官移植规范性政策进行量化评价。 结果 在7项政策中,6项为优秀型政策,1项为完美型政策,平均PMC指数达8.476。除X8政策受体外,P5其他二级变量得分都高于或等于均数;P1各项二级变量得分都低于或等于均数。P1和P5在X3政策时效、X4政策规范和X6政策工具方面均有显著不同,P5在这些方面都更加具体且相对全面,因此得分显著高于P1。 结论 我国人体器官移植政策总体上优秀且科学合理,建议今后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在出台器官移植相关政策时,应注意政策时效的把握,注重政策工具的组合,充分调动各政策受体参与器官移植管理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
2023, 14(3): 442-448.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3.03.017
摘要: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是由多种病因导致的重度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综合征,临床以严重的贫血、感染、出血为主要特征。SAA发病机制复杂,至今尚未完全明了。SAA起病急,病情重,病情进展快,目前随着对SAA的深入研究以及诊疗水平的提高,对于其治疗策略也发生了改变。从经典的免疫抑制治疗,即主要以抗胸腺细胞球蛋白和环孢素为基础的治疗方案,到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的应用及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等为基础的联合治疗方案,均不同程度促进SAA患者的造血功能重建,极大改善其生存及预后,成为当下SAA治疗的研究热点。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对SAA治疗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是由多种病因导致的重度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综合征,临床以严重的贫血、感染、出血为主要特征。SAA发病机制复杂,至今尚未完全明了。SAA起病急,病情重,病情进展快,目前随着对SAA的深入研究以及诊疗水平的提高,对于其治疗策略也发生了改变。从经典的免疫抑制治疗,即主要以抗胸腺细胞球蛋白和环孢素为基础的治疗方案,到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的应用及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等为基础的联合治疗方案,均不同程度促进SAA患者的造血功能重建,极大改善其生存及预后,成为当下SAA治疗的研究热点。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对SAA治疗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2023, 14(3): 449-454.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3.03.018
摘要:
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的重要手段,然而供者短缺限制了肝移植的发展,如何扩大供肝来源成为学术界的难题。近年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供者比例增加,合理利用脂肪变性供肝是扩大供者池的可行方案。肝移植前供肝保存过程的冷缺血损伤增加了术后器官功能不全的发生率。因此了解脂肪变性供肝冷缺血损伤机制和干预措施尤为重要。脂肪变性供肝冷缺血损伤在细胞器层面具体表现为线粒体、溶酶体、内质网的损伤,蛋白层面主要表现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乙醛脱氢酶2(ALDH2)、血红素加氧酶(HO)-1的表达增加。本文就脂肪变性供肝冷缺血损伤的研究进展及相关干预措施做一综述。
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的重要手段,然而供者短缺限制了肝移植的发展,如何扩大供肝来源成为学术界的难题。近年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供者比例增加,合理利用脂肪变性供肝是扩大供者池的可行方案。肝移植前供肝保存过程的冷缺血损伤增加了术后器官功能不全的发生率。因此了解脂肪变性供肝冷缺血损伤机制和干预措施尤为重要。脂肪变性供肝冷缺血损伤在细胞器层面具体表现为线粒体、溶酶体、内质网的损伤,蛋白层面主要表现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乙醛脱氢酶2(ALDH2)、血红素加氧酶(HO)-1的表达增加。本文就脂肪变性供肝冷缺血损伤的研究进展及相关干预措施做一综述。
2023, 14(3): 455-460.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3.03.019
摘要:
器官移植是多种终末期疾病有效的治疗方案,近年来,器官移植领域发展迅速,并得到广泛认可和应用,但供者利用率低和术后并发症高仍是亟需解决的问题。热休克蛋白(HSP)是一类由热休克或其他应激源诱导表达的蛋白质家族,应激刺激时HSP通过发挥抗炎、抗氧化、抗凋亡作用来减少应激带来的损伤,HSP还参与促进免疫反应、抗排斥反应等过程。器官移植手术作为应激刺激,诱导HSP在移植过程中通过多途径发挥作用,从而减轻移植物组织损伤、提高供者利用率、延长移植受者术后生存时间。本文就HSP在肺移植、心脏移植、肝移植、肾移植中的作用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旨在为器官移植供者保护及术后并发症的治疗提供参考。
器官移植是多种终末期疾病有效的治疗方案,近年来,器官移植领域发展迅速,并得到广泛认可和应用,但供者利用率低和术后并发症高仍是亟需解决的问题。热休克蛋白(HSP)是一类由热休克或其他应激源诱导表达的蛋白质家族,应激刺激时HSP通过发挥抗炎、抗氧化、抗凋亡作用来减少应激带来的损伤,HSP还参与促进免疫反应、抗排斥反应等过程。器官移植手术作为应激刺激,诱导HSP在移植过程中通过多途径发挥作用,从而减轻移植物组织损伤、提高供者利用率、延长移植受者术后生存时间。本文就HSP在肺移植、心脏移植、肝移植、肾移植中的作用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旨在为器官移植供者保护及术后并发症的治疗提供参考。
2023, 14(3): 461-465.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3.03.020
摘要:
肾移植术后易发生输尿管狭窄、尿漏等泌尿系统并发症,严重影响移植肾功能,甚至导致移植肾丢失。输尿管支架在肾移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通过促进肾移植术后尿液从肾脏流入膀胱,减轻输尿管内压力,降低早期泌尿系统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但也可能造成尿路感染、支架相关并发症和BK病毒感染等不利影响。因此临床医师需要灵活把握输尿管支架移除指征。本文对肾移植领域输尿管支架的应用、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及移除时机做一综述,旨在为肾移植术后输尿管支架相关的临床决策提供参考。
肾移植术后易发生输尿管狭窄、尿漏等泌尿系统并发症,严重影响移植肾功能,甚至导致移植肾丢失。输尿管支架在肾移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通过促进肾移植术后尿液从肾脏流入膀胱,减轻输尿管内压力,降低早期泌尿系统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但也可能造成尿路感染、支架相关并发症和BK病毒感染等不利影响。因此临床医师需要灵活把握输尿管支架移除指征。本文对肾移植领域输尿管支架的应用、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及移除时机做一综述,旨在为肾移植术后输尿管支架相关的临床决策提供参考。
2023, 14(3): 466-472.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3.03.021
摘要:
肾移植是临床治疗终末期肾病最有效的手段,与接受透析治疗的患者相比,肾移植受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较高,临床结局更好。但肾移植受者常存在衰弱、心肺功能下降、认知功能障碍等生理功能障碍及心理功能障碍。近年来,随着加速康复外科概念的应用,康复治疗在优化术前基线功能、减少围手术期生理及心理应激反应、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就加速康复外科在肾移植中的应用进行综述,总结肾移植预康复、术后急性期康复治疗的研究进展,为肾移植围手术期康复治疗提供参考,以期改善肾移植受者的生存质量及促进肾移植技术的发展。
肾移植是临床治疗终末期肾病最有效的手段,与接受透析治疗的患者相比,肾移植受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较高,临床结局更好。但肾移植受者常存在衰弱、心肺功能下降、认知功能障碍等生理功能障碍及心理功能障碍。近年来,随着加速康复外科概念的应用,康复治疗在优化术前基线功能、减少围手术期生理及心理应激反应、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就加速康复外科在肾移植中的应用进行综述,总结肾移植预康复、术后急性期康复治疗的研究进展,为肾移植围手术期康复治疗提供参考,以期改善肾移植受者的生存质量及促进肾移植技术的发展。
摘要:
为提高临床医师对肾移植受者免疫抑制治疗的认识, 规范国内肾移植受者管理, 帮助医师在肾移植临床实践中做出合理决策, 我们组织专家制订了《中国肾移植受者免疫抑制治疗指南(2016版)》。该指南以《2009版改善全球肾病预后组织(KDIGO)肾移植受者管理指南》为主要参考, 结合我国的临床实践经验, 希望能为相关临床科室提供工作指引。
为提高临床医师对肾移植受者免疫抑制治疗的认识, 规范国内肾移植受者管理, 帮助医师在肾移植临床实践中做出合理决策, 我们组织专家制订了《中国肾移植受者免疫抑制治疗指南(2016版)》。该指南以《2009版改善全球肾病预后组织(KDIGO)肾移植受者管理指南》为主要参考, 结合我国的临床实践经验, 希望能为相关临床科室提供工作指引。
摘要:
我国的器官移植事业正处于由数量规模型发展向高质量和高科技含量提升、由移植大国向移植强国冲刺的历史关键时期。在2018年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年会上,主任委员石炳毅教授从中国器官捐献与移植体系建设、中国器官移植发展现状两大方面,作了“继往开来,中国器官移植的发展现状”的报告。新的历史时期赋予我们新的历史使命,器官移植学分会要主动作为,推动科学发展,为贯彻新理念、拓宽新视野、实现新愿景而努力奋斗。
我国的器官移植事业正处于由数量规模型发展向高质量和高科技含量提升、由移植大国向移植强国冲刺的历史关键时期。在2018年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年会上,主任委员石炳毅教授从中国器官捐献与移植体系建设、中国器官移植发展现状两大方面,作了“继往开来,中国器官移植的发展现状”的报告。新的历史时期赋予我们新的历史使命,器官移植学分会要主动作为,推动科学发展,为贯彻新理念、拓宽新视野、实现新愿景而努力奋斗。
摘要:
为了进一步规范器官移植免疫抑制剂的临床应用,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组织全国31家移植中心的器官移植专家,从器官移植免疫诱导药物应用技术规范、器官移植维持期免疫抑制剂应用技术规范、器官移植常用免疫抑制方案技术规范、器官移植免疫抑制剂血药浓度监测技术规范、器官移植药物性肝肾损伤治疗技术规范等方面,制订本规范,以帮助器官移植工作者规范和优化器官移植免疫抑制剂的临床应用。
为了进一步规范器官移植免疫抑制剂的临床应用,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组织全国31家移植中心的器官移植专家,从器官移植免疫诱导药物应用技术规范、器官移植维持期免疫抑制剂应用技术规范、器官移植常用免疫抑制方案技术规范、器官移植免疫抑制剂血药浓度监测技术规范、器官移植药物性肝肾损伤治疗技术规范等方面,制订本规范,以帮助器官移植工作者规范和优化器官移植免疫抑制剂的临床应用。
摘要:
活体供肾移植经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成为终末期肾病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在我国,亲属活体器官捐献肾移植作为家庭自救的方式之一,近年来已成为肾脏供体来源的重要补充部分。本指南以世界卫生组织《人体器官移植指导原则》(199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人体器官移植条例》(2007)以及国家卫生部《关于规范活体器官移植的若干规定》(2010)为法律依据,在《中国活体供肾移植指南》(2009)的基础上进行更新。内容包括活体供肾移植的伦理学、供者与受者的医学评估、活体供肾摘取原则与手术方式、供者近期与远期并发症以及供者的长期随访等。
活体供肾移植经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成为终末期肾病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在我国,亲属活体器官捐献肾移植作为家庭自救的方式之一,近年来已成为肾脏供体来源的重要补充部分。本指南以世界卫生组织《人体器官移植指导原则》(199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人体器官移植条例》(2007)以及国家卫生部《关于规范活体器官移植的若干规定》(2010)为法律依据,在《中国活体供肾移植指南》(2009)的基础上进行更新。内容包括活体供肾移植的伦理学、供者与受者的医学评估、活体供肾摘取原则与手术方式、供者近期与远期并发症以及供者的长期随访等。
摘要:
为了进一步规范中国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的流程,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组织器官移植和器官捐献相关专家,从报名登记、捐献评估、捐献确认、器官获取、器官分配、遗体处理、人道救助、捐献文书归档等8个环节,制定中国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流程和规范(2019版)。
为了进一步规范中国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的流程,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组织器官移植和器官捐献相关专家,从报名登记、捐献评估、捐献确认、器官获取、器官分配、遗体处理、人道救助、捐献文书归档等8个环节,制定中国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流程和规范(2019版)。
摘要:
为了进一步规范中国实体器官移植(SOT)受者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组织器官移植专家、感染病学专家及呼吸内科专家,在《实体器官移植受者巨细胞病毒感染诊疗指南(2017版)》的基础上,从CMV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实验室诊断、临床类型、预防方案,CMV病的治疗,儿童SOT术后CMV感染或CMV病的防治,CMV肺炎合并伊氏肺孢子菌肺炎的防治等方面,制订本规范,以期为我国SOT术后CMV感染的规范化防治提供指导意见。
为了进一步规范中国实体器官移植(SOT)受者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组织器官移植专家、感染病学专家及呼吸内科专家,在《实体器官移植受者巨细胞病毒感染诊疗指南(2017版)》的基础上,从CMV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实验室诊断、临床类型、预防方案,CMV病的治疗,儿童SOT术后CMV感染或CMV病的防治,CMV肺炎合并伊氏肺孢子菌肺炎的防治等方面,制订本规范,以期为我国SOT术后CMV感染的规范化防治提供指导意见。
摘要:
为了进一步规范肾移植排斥反应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组织器官移植学专家, 总结各移植中心的肾移植临床经验, 在《中国肾脏移植排斥反应临床诊疗指南(2016版)》的基础上, 并依据Banff标准, 从超急性排斥反应、急性加速性排斥反应、急性排斥反应、慢性排斥反应等方面, 制订本规范。
为了进一步规范肾移植排斥反应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组织器官移植学专家, 总结各移植中心的肾移植临床经验, 在《中国肾脏移植排斥反应临床诊疗指南(2016版)》的基础上, 并依据Banff标准, 从超急性排斥反应、急性加速性排斥反应、急性排斥反应、慢性排斥反应等方面, 制订本规范。
摘要:
为了更好地将加速康复外科(ERAS)的理念用于优化重型肝炎肝移植围手术期管理,达到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快速康复的目的,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分会移植免疫学组、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手术学组、广东省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组织专家制订了《加速康复外科优化重型肝炎肝移植围手术期管理临床实践的专家共识》。该共识从ERAS优化重型肝炎肝移植术前、术中、术后治疗策略3个方面,总结各移植中心的临床经验,提出相应的专家共识,希望为临床优化重型肝炎肝移植围手术期管理提供参考方案。
为了更好地将加速康复外科(ERAS)的理念用于优化重型肝炎肝移植围手术期管理,达到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快速康复的目的,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分会移植免疫学组、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手术学组、广东省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组织专家制订了《加速康复外科优化重型肝炎肝移植围手术期管理临床实践的专家共识》。该共识从ERAS优化重型肝炎肝移植术前、术中、术后治疗策略3个方面,总结各移植中心的临床经验,提出相应的专家共识,希望为临床优化重型肝炎肝移植围手术期管理提供参考方案。
摘要:
为了进一步规范实体器官移植(SOT)受者侵袭性真菌病(IFD)的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结合近期国内外临床证据,从SOT受者IFD的流行病学特点、诊断、预防、治疗等方面,在2017年版《器官移植受者侵袭性真菌病临床诊疗指南》的基础上制定本规范,以期为器官移植和相关学科的同道提供帮助。
为了进一步规范实体器官移植(SOT)受者侵袭性真菌病(IFD)的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结合近期国内外临床证据,从SOT受者IFD的流行病学特点、诊断、预防、治疗等方面,在2017年版《器官移植受者侵袭性真菌病临床诊疗指南》的基础上制定本规范,以期为器官移植和相关学科的同道提供帮助。
摘要:
肝移植是目前公认的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最有效措施。经过超过50年的发展,肝移植患者术后存活时间不断延长,并发症的发生率亦有所降低。但是,如何改善供肝短缺的现状、减轻供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进一步提高肝移植患者的远期疗效仍然是困扰肝移植科医师的难题。因此,了解最新的外科技术、多中心临床经验以及相关基础研究结果,将帮助我们更深入地认识疾病本质,为患者制定更妥善的治疗方案。本文综合国际核心期刊报道的内容,对2017年度肝移植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及最新进展作一综述,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作出展望。
肝移植是目前公认的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最有效措施。经过超过50年的发展,肝移植患者术后存活时间不断延长,并发症的发生率亦有所降低。但是,如何改善供肝短缺的现状、减轻供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进一步提高肝移植患者的远期疗效仍然是困扰肝移植科医师的难题。因此,了解最新的外科技术、多中心临床经验以及相关基础研究结果,将帮助我们更深入地认识疾病本质,为患者制定更妥善的治疗方案。本文综合国际核心期刊报道的内容,对2017年度肝移植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及最新进展作一综述,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作出展望。
摘要:
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各地形势不一,疫情防控仍然不能松懈。在面对各自的社会环境和医疗资源配置的考验下,以及在行业赖以生存的体系运作惯性及固有生产力的支撑下,各国器官捐献和移植工作仍在努力前行。山西省人体器官获取与分配服务中心是在国家专家委员指导下,由原山西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于2018年8月28日批准成立的全省唯一、独立运行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本文通过剖析疫情期间美国和西班牙的器官捐献与移植数据,结合山西省人体器官获取与分配服务中心器官捐献工作的开展情况,进一步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省情的公民器官捐献与移植工作体系的建设。
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各地形势不一,疫情防控仍然不能松懈。在面对各自的社会环境和医疗资源配置的考验下,以及在行业赖以生存的体系运作惯性及固有生产力的支撑下,各国器官捐献和移植工作仍在努力前行。山西省人体器官获取与分配服务中心是在国家专家委员指导下,由原山西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于2018年8月28日批准成立的全省唯一、独立运行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本文通过剖析疫情期间美国和西班牙的器官捐献与移植数据,结合山西省人体器官获取与分配服务中心器官捐献工作的开展情况,进一步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省情的公民器官捐献与移植工作体系的建设。
摘要:
器官移植是治疗终末期器官衰竭最有效的手段,公民逝世后自愿捐献器官已成为我国移植器官的唯一来源。在临床实践中,移植器官保护技术对提升移植器官质量,改善受者预后发挥重要作用。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器官移植学组及中国肝移植注册中心科学委员会组织专家,基于国内外移植器官保护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根据牛津循证医学证据分级和GRADE推荐意见系统,针对肝脏、肾脏、胰腺、小肠、心脏、肺脏移植器官编写了《中国移植器官保护专家共识(2016版)》。近期,在国家肝脏移植注册中心、国家创伤医学中心、国家人体捐献器官获取质控中心、国家骨科与运动康复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及国家肝脏移植质控中心的支持下,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器官移植及器官保护临床实践与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形成《中国移植器官保护专家共识(2022版)》。本共识重点更新了相关器官获取、保存、转运、质量评估在临床实践中的技术进展及相应循证医学研究证据。此外,还增加了包括以肢体移植为主的复合组织移植的内容,旨在促进临床器官移植工作科学、规范开展。
器官移植是治疗终末期器官衰竭最有效的手段,公民逝世后自愿捐献器官已成为我国移植器官的唯一来源。在临床实践中,移植器官保护技术对提升移植器官质量,改善受者预后发挥重要作用。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器官移植学组及中国肝移植注册中心科学委员会组织专家,基于国内外移植器官保护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根据牛津循证医学证据分级和GRADE推荐意见系统,针对肝脏、肾脏、胰腺、小肠、心脏、肺脏移植器官编写了《中国移植器官保护专家共识(2016版)》。近期,在国家肝脏移植注册中心、国家创伤医学中心、国家人体捐献器官获取质控中心、国家骨科与运动康复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及国家肝脏移植质控中心的支持下,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器官移植及器官保护临床实践与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形成《中国移植器官保护专家共识(2022版)》。本共识重点更新了相关器官获取、保存、转运、质量评估在临床实践中的技术进展及相应循证医学研究证据。此外,还增加了包括以肢体移植为主的复合组织移植的内容,旨在促进临床器官移植工作科学、规范开展。
主 管: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 办: 中山大学
承 办: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总编辑: 陈规划
出 版: 《器官移植》编辑部
地 址: 广州市天河区天河路600号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广州)期刊有限责任公司
邮 编: 510630
电 话: 020-38736410
Email: organtranspl@163.com
邮发代号: 46-35
网址: http://www.organtranspl.com/
刊 期: 双月刊(单月15日)
定 价: 每期20元,全年120元
国内刊号: CN 44-1665/R
国际刊号: ISSN 1674-7445
收录情况
干细胞移植治疗睾丸衰老的现状与思考
肾移植新兴生物标志物之研究进展
供肝保存与功能维护助力肝移植发展
胰岛保护和功能维护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