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0年  第11卷  第1期

述评
构建质量提升计划系统,促进器官移植转型发展
石炳毅, 刘志佳
2020, 11(1): 1-7.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0.01.001
摘要(154) HTML (66) PDF 980KB($!{article.pdfDownCount})
摘要:
2019年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年会提出,当前我国器官移植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全面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器官移植发展“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提升型转变”,促进器官移植科学、平衡、规范和高质量发展。本文介绍了美国外科与移植领域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和质量提升计划实施情况,对如何结合国外经验促进我国肾脏移植质量提升计划建设的前期工作做了总结,并提出全面拓展到器官移植质量提升计划的设想。
个体化免疫耐受的诱导与调节性T细胞
吕凌, 倪绪浩
2020, 11(1): 8-12.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0.01.002
摘要(300) HTML (79) PDF 982KB($!{article.pdfDownCount})
摘要:
免疫耐受的诱导是器官移植免疫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最高追求目标,它基于对移植抗原识别、提呈以及免疫系统的激活和应答等免疫学本质的认识。但是,在成功诱导免疫耐受之前,如何对器官移植受者实施个体化免疫耐受诱导,从而使免疫抑制剂和个体化治疗措施实现最优化的搭配,来达到预防和治疗排斥反应的效果最佳、不良反应最小的理想状态,仍然是移植工作者不断探索和仍未解决的难题。本文综合国际核心期刊报道内容,从免疫耐受诱导机制、可操作性免疫耐受的实现、个体化免疫耐受诱导新策略及调节性T细胞在个体化免疫耐受中的应用,并结合本中心调节性T细胞临床和基础研究成果综合讨论个体化免疫耐受诱导策略和未来展望。
指南与共识
关于利用磁力再通术治疗肝移植术后胆道吻合口狭窄的专家建议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外科手术学学组
2020, 11(1): 13-18.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0.01.003
摘要(326) HTML (147) PDF 1712KB($!{article.pdfDownCount})
摘要:
胆道吻合口狭窄是肝移植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目前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和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PTCD)为首选治疗。对于严重吻合口狭窄或闭塞的病例,常规方法难以完成后继的治疗,磁力再通技术为治疗此类病例提供了另一种选择。本文在系统回顾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结合专家经验,在适应证和禁忌证、磁体的选择与设计、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及并发症防治等方面形成磁力再通术治疗肝移植术后胆道吻合口狭窄的专家建议。
中国肝移植受者代谢病管理专家共识(2019版)
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 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肝移植学组
2020, 11(1): 19-29.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0.01.004
摘要(508) HTML (211) PDF 1052KB($!{article.pdfDownCount})
摘要:
为了进一步规范中国肝移植受者代谢病管理,在《中国肝移植受者代谢病管理专家共识(2015版)》基础上,参考近年来国内外相关行业协会发布的诊疗规范和共识,结合我国肝移植临床诊治实践经验,更新为《中国肝移植受者代谢病管理专家共识(2019版)》。此版共识除了介绍糖尿病、高血压病和血脂异常相关内容,还新增高尿酸血症和肥胖症相关内容,旨在更全面地指导肝移植受者代谢病的规范化管理。
诊疗规范
肝肾联合移植技术操作规范(2019版)
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
2020, 11(1): 30-40.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0.01.005
摘要(451) HTML (193) PDF 1043KB($!{article.pdfDownCount})
摘要:
为了进一步规范肝肾联合移植的技术操作,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组织器官移植学专家从肝肾联合移植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受者的术前检查和准备、供肝及供肾修整技术操作规范、麻醉技术操作规范、植入技术操作规范、术后常见并发症及处理、术后排斥反应的诊断和处理、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原则和常用方案、术后随访等方面,制订本规范。
专家论坛
加速康复外科在肝移植围手术期的应用
易慧敏, 陆平兰
2020, 11(1): 41-46.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0.01.006
摘要(242) HTML (90) PDF 1003KB($!{article.pdfDownCount})
摘要:
加速康复外科(ERAS)是指采用一系列围手术期的优化措施,以阻断或减轻机体的炎症应激反应,促进患者术后快速康复,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再入院率和病死率。肝移植作为终末期肝病的唯一有效治疗手段,具有手术难度大、手术时间长、术中大量输血、术后管理复杂等特点,术后恢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本文主要介绍ERAS在肝移植围手术期应用进展以及肝移植围手术期ERAS实施方案建议。
肝癌肝移植新进展——2019年ILTS年会速递
汪国营
2020, 11(1): 47-53.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0.01.007
摘要(240) HTML (138) PDF 1013KB($!{article.pdfDownCount})
摘要:
国际肝移植协会(ILTS)第25届年会于2019年5月15~18日在加拿大多伦多市召开。本文针对肝癌肝移植专题,从肝移植术前降期和桥接治疗、肝移植术后肝癌复发的预测、个体化免疫抑制方案、肝移植术后肝癌复发的防治等方面进行归纳和总结,并对近两年相关进展的国内外文献进行综述。
论著
YAP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杨文杰, 成峰, 王学浩, 吕凌, 张峰, 饶建华
2020, 11(1): 54-59.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0.01.008
摘要(291) HTML (139) PDF 1628KB($!{article.pdfDownCount})
摘要:
  目的  探究Yes相关蛋白(YAP)在小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中的作用及机制。  方法  雄性C57BL/6小鼠4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溶血磷脂酸(LPA)+Sham组、IRI组、LPA+IRI组,每组10只。缺血-再灌注6 h后,收集肝组织和血清标本。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的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肝组织病理学改变和巨噬细胞浸润情况,蛋白印迹法分析肝组织YAP的蛋白表达水平,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评估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白细胞介素(IL)-1和IL-6的信使核糖核酸(mRNA)表达水平。  结果  蛋白印迹结果显示,LPA+IRI组YAP的蛋白表达水平较IRI组明显升高。与Sham组相比,IRI组ALT和AST显著增高(均为P < 0.05);LPA+IRI组较IRI组血清ALT和AST显著降低(均为P < 0.05)。HE染色显示,Sham组和LPA+Sham组肝细胞形态正常;LPA+IRI组和IRI组出现肝脏淤血、肝细胞肿胀和肝小叶结构异常等病理改变;LPA+IRI组相较于IRI组病理改变程度减轻。RT-PCR提示,LPA+IRI组中炎症因子TNF-α、iNOS、IL-1和IL-6的mRNA表达水平较IRI组降低(均为P < 0.05)。免疫组化显示,LPA部分抑制了IRI后缺血组织巨噬细胞浸润。  结论  YAP能明显缓解肝脏IRI,其作用机制与调控巨噬细胞募集和活化相关。
IL-17C影响小鼠移植肾存活的机制
崔瀚文, 张颖, 孙致强, 李聪然, 金海龙, 李响, 蔡明, 袁清
2020, 11(1): 60-65.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0.01.009
摘要(186) HTML (103) PDF 2465KB($!{article.pdfDownCount})
摘要: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IL)-17C在小鼠肾移植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  以Balb/c(H-2Kd)小鼠为供体,IL-17C基因敲除(IL-17CKO)小鼠(敲除组)、C57BL/6J(H-2Kb)小鼠(野生组)为受体,建立小鼠生命支持型肾移植模型。术后比较两组小鼠的体质量及存活时间。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及过碘酸-雪夫(PAS)染色对移植肾进行病理学检查。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移植肾组织中颗粒酶B、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TNF)-α、IL-6及IL-1β的信使核糖核酸(mRNA)表达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移植肾组织中炎症细胞浸润情况。  结果  移植术后敲除组小鼠存活时间显著短于野生组小鼠(P=0.031),且体质量下降程度更明显,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理分析发现敲除组小鼠移植肾损伤较野生组小鼠明显加重。敲除组小鼠移植肾组织中颗粒酶B、IFN-γ、TNF-α、IL-6的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野生组(均为P < 0.01),IL-1β mRNA表达呈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流式细胞分析发现敲除组小鼠移植肾组织中CD45+CD11b+Ly6G+中性粒细胞和CD45+CD11b+Ly6Chi单核细胞浸润较野生组小鼠明显增加(分别为P < 0.05,P < 0.01),而CD45+ Ly6Chi F4/80+巨噬细胞浸润无明显变化(P > 0.05)。  结论  IL-17C参与肾移植后炎症反应的调控,可能通过降低促炎细胞因子的表达及炎症细胞的浸润来减轻急性排斥反应,改善移植肾存活情况。
加速康复外科方案改善肝移植受者结局
黎利娟, 陆平兰, 周密, 贡旭楠, 刘剑戎, 陈规划, 易慧敏, 吕海金
2020, 11(1): 66-71, 103.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0.01.010
摘要(174) HTML (139) PDF 966KB($!{article.pdfDownCount})
摘要: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方案在肝移植受者中实施的合理性及有效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465例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否接受ERAS方案治疗将受者分为ERAS组(163例)和对照组(302例),ERAS组病情重于对照组。观察并记录肝移植受者的手术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无肝期、术中输血量;记录肝移植受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包括术后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术后28 d总撤除呼吸机时间、术后再插管率;记录肝移植受者术后90、180 d及1年的生存率,分析肝移植受者生存率的影响因素。  结果  ERAS组受者的无肝期为45(39,53)min, 明显长于对照组的40(32,48)min(P < 0.05)。ERAS组红细胞输注量为10(7,13)U,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8(10,28)U(P < 0.05)。ERAS组受者的术后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分别为135(84,212)h、24(18,33)d,均短于对照组的154(103,253)h、34(20,50)d(均为P < 0.05)。ERAS组受者的术后28 d总撤除呼吸机时间为26(25,27) d,明显长于对照组的26(23,27) d(P < 0.05)。ERAS组受者的术后再插管率为11.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8%(P < 0.05)。ERAS组受者术后90、180 d以及1年的生存率均为92.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受者的81.1%、78.1%、75.7%(均为P < 0.05)。ERAS和手术时间是肝移植受者生存率的独立影响因素(P < 0.05)。  结论  肝移植术后ERAS管理模式可提高受者生存率,同时可缩短受者的住院时间、降低再插管率,对肝移植术后康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大鼠双供体肝移植模型的改进
王丹, 陈亚惊, 马延龄, 刘小龙, 王博方, 汪学艳, 陈昊
2020, 11(1): 72-75, 103.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0.01.011
摘要(114) HTML (53) PDF 1350KB($!{article.pdfDownCount})
摘要:
  目的  建立改良的大鼠双供体肝移植模型。  方法  在经典供体Y型双髂静脉再通双侧肝移植物和受体门静脉和胆管的基础上,通过增加大鼠体质量、右侧移植物增加右下叶、适度的胆管长度、修剪Y型血管、“三角形法”吻合的方法,改进大鼠双供体肝移植模型。记录双供体肝移植手术时间、冷缺血时间、热缺血时间及无肝期; 观察受体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分析受体术后7、30 d的存活情况。  结果  大鼠双供体肝移植的手术时间为(114±7)min,冷缺血时间为(36±3)min,热缺血时间为(9.7±1.6)min,无肝期为(19.9±2.2)min。受体大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1%(5/16),包括2例腹腔积液、1例出血、1例胆漏、1例呼吸梗阻。受体大鼠术后7、30 d生存率分别为81%(13/16)、56%(9/16)。  结论  改良后的大鼠双供体肝移植技术,可以建立稳定的大鼠双供体肝移植模型,值得推广应用。
DCD时代肾移植术后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治疗经验总结
刘炎忠, 柏宏伟, 钱叶勇, 石炳毅, 常京元, 李超, 李钢, 解俊杰, 余飞
2020, 11(1): 76-81.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0.01.012
摘要(192) HTML (92) PDF 947KB($!{article.pdfDownCount})
摘要:
  目的  总结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时代肾移植术后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感染的临床治疗经验。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行DCD供肾移植术后CRKP感染的17例受者和10例供者临床资料。供、受者均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记录CRKP感染受者的临床表现、治疗及转归情况。  结果  7例供者感染CRKP,对其预处理后,2例供者CRKP转阴,5例供者CRKP未转阴。所有供肾均接受替加环素+美罗培南+伏立康唑灌洗预防感染。17例CRKP感染的受者中,包括11例血培养阳性、10例尿培养阳性、3例痰培养阳性、3例切口分泌物阳性、3例腹膜后引流液阳性; 其临床表现包括发热8例、移植肾动脉破裂出血7例或移植肾动脉内血栓形成1例、膀胱刺激征3例、咳砖红色胶冻样痰1例。接受替加环素+美罗培南治疗5例,移植肾丢失1例,受者死亡4例; 接受头孢他啶-阿维巴坦+美罗培南治疗12例,移植肾丢失3例,受者死亡1例。  结论  CRKP感染供者并非肾移植的绝对禁忌证,提前处理供者感染,受者术后早期给予足量敏感抗生素可以治愈感染,改善肾移植受者预后。
自身免疫性肝病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移植预后差异配对分析
宋占宇, 潘崎, 于杨, 贾德功, 刘永锋
2020, 11(1): 82-86.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0.01.013
摘要(137) HTML (57) PDF 994KB($!{article.pdfDownCount})
摘要:
  目的  分析自身免疫性肝病(AILD)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移植的预后差异及预后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7年1月行肝移植的75例受者临床资料。将受者分为AILD组(25例)和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组(50例)。观察受者的术中情况,包括器官热缺血时间、冷缺血时间、手术时间、无肝期、输血量; 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重度急性肾损伤(AKI)、感染、急性排斥反应、胆道相关并发症、血管相关并发症、移植后糖尿病(PTDM); 观察出院后随访情况。分析肝移植受者预后的影响因素。  结果  AILD组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组的器官热缺血时间、冷缺血时间、手术时间、无肝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 > 0.05)。AILD组受者术后急性排斥发生率高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组受者(P < 0.05),术后重度AKI发生率低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组受者(P < 0.05)。AILD组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2%、87%、87%,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组术后1、3、5年生存率88%、88%、88%,两组受者累积生存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 > 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重度AKI、感染、胆道相关并发症等5个指标是受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均为P < 0.05)。  结论  AILD组和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组受者移植术后总体生存预后无明显差异,年龄、MELD评分、重度AKI、感染、胆道相关并发症是影响肝移植预后风险因素。
公民对脑死亡标准立法态度的现状调查
李小杉, 缪俊艳, 胡迪, 钱共匋
2020, 11(1): 87-92.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0.01.014
摘要(298) HTML (58) PDF 979KB($!{article.pdfDownCount})
摘要:
  目的  调查公民对脑死亡的认知及脑死亡标准立法的态度。  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1 500名门诊就诊患者或陪同人员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采用Epidata 3.02软件双人双机录入问卷,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调查对象支持脑死亡立法的因素。  结果  1 433名有效调查对象中,84.65%(1 213/1 433)听说过脑死亡,其中24.32% (295/1 213)认为脑死亡是合理的死亡判定标准,支持、反对脑死亡立法的比例分别为49.79% (604/1 213)和17.31 %(210/1 213)。男性[比值比(OR)=1.3,95%可信区间(CI)1.0~1.6]、文化程度大专或本科以上学历者(OR=1.5,95%CI 1.1~1.9)、亲友从事过器官捐献工作者(OR=3.3,95%CI 1.1~10.3)、参加过器官捐献公益活动者(OR=3.1,95%CI 1.6~6.0)和认为脑死亡是合理的死亡判定标准者(OR=2.0,95%CI 1.5~2.6)更倾向于支持脑死亡立法,是影响脑死亡立法的独立影响因素(均为P < 0.05)。  结论  公民对脑死亡的认知程度及对脑死亡标准立法的支持程度均较低,应加强脑死亡的相关宣传,增强立法民意基础。
捐献之窗
全球DCD发展趋势及临床实践的要点
吴晓梁, 陈岗, 郑东华, 丁之明, 江文诗
2020, 11(1): 93-97.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0.01.015
摘要(244) HTML (54) PDF 1143KB($!{article.pdfDownCount})
摘要:
器官移植给许多终末期器官衰竭患者带来了治愈希望。但人体器官来源不足已成为严重制约人体器官移植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是扩充供者来源的一种安全途径,各国在努力提高脑死亡器官捐献(DBD)数量的同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不应错失DCD的机会。本文从DCD历史背景和全球发展趋势、可控型DCD实施的基本条件、可控型DCD实践中的关键问题以及伦理审查等方面进行探讨。
指南解读
《移植器官质量与安全指南(第6版)》解读——生物安全性预警
沈国杰, 屠振华
2020, 11(1): 98-103.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0.01.016
摘要(176) HTML (81) PDF 926KB($!{article.pdfDownCount})
摘要:
随着器官捐献和移植事业的蓬勃发展,完善管理体系,确保移植器官的质量和安全也越来越重要。欧盟的《移植器官质量与安全指南(第6版)》在生物安全性预警方面提出了严重不良反应和严重不良事件的定义,以及管理和报告的流程,鼓励器官移植相关医务人员尽早发现不良反应和不良事件,并进行调查、评估和反馈。同时对移植风险警戒和监控进行了系统地阐述,值得临床学习和实践。
综述
心脏移植物血管病变研究进展
张正刚, 郑芳
2020, 11(1): 104-109, 125.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0.01.017
摘要(343) HTML (277) PDF 906KB($!{article.pdfDownCount})
摘要:
同种异体心脏移植(HTx)是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而HTx术后远期并发心脏移植物血管病变(CAV)是影响受者长期存活的主要因素。迄今为止,尚无预防和治疗CAV的有效方法。本文从CAV的病理学表现、引起CAV的免疫学因素以及引起CAV的其他危险因素等方面进行综述,为CAV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认识。
血红素加氧酶-1与自噬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干晓杰, 古鉴, 吕凌
2020, 11(1): 110-114.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0.01.018
摘要(171) HTML (84) PDF 947KB($!{article.pdfDownCount})
摘要:
血红素加氧酶(HO)-1及其酶解产物可通过减轻活性氧自由基损伤、减少细胞凋亡、抑制炎症反应和维持微循环稳定等作用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自噬是细胞利用溶酶体对自身受损细胞器和大分子物质进行生物学降解的过程,被认为是在应激情况下减轻细胞损伤的适应性反应,可有效减少细胞死亡。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自噬与HIRI也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报道,从HO-1与HIRI、自噬与HIRI、HO-1与自噬在HIRI中的相互作用及其机制等方面进行综述。
器官移植供者来源性感染防治的研究进展
魏绪霞, 易慧敏
2020, 11(1): 115-120.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0.01.019
摘要(234) HTML (99) PDF 927KB($!{article.pdfDownCount})
摘要:
器官移植是治疗终末期器官衰竭的首选有效治疗方法,供者来源性感染(DDI)与移植术后受者感染发生率和病死率显著相关。供者筛选技术的改进以及早期的防治可以提高移植的安全性。本文总结了DDI细菌感染、真菌感染、病毒感染以及寄生虫感染的病原体特征,并就其防治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述,以期为减少DDI提供参考。
肝移植术后加速康复护理的标准化操作流程
卓金风, 吕海金, 易慧敏, 陈夏愉, 张献玲
2020, 11(1): 121-125.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0.01.020
摘要(322) HTML (297) PDF 921KB($!{article.pdfDownCount})
摘要:
肝移植术已成为救治终末期肝病最有效的方法,而加速康复护理应用于肝移植术后的管理中是安全有效的,有利于受者机体功能恢复,促进受者早日康复。本文结合相关文献主要从术后生命体征和液体管理,胃肠道功能与营养管理,早期分级活动,镇静、镇痛与睡眠管理,感染预防与控制等方面对肝移植术后加速康复护理的标准化操作流程(SOP)作一综述。
移植大数据
肝脏移植标准数据集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外科手术学学组, 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肝移植学组, 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移植免疫学专业委员会
2020, 11(1): 126-175.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0.01.021
摘要(270) HTML (67) PDF 1853KB($!{article.pdfDownCount})
摘要:
为进一步提升肝脏移植大数据沟通交流和合作研究,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脏外科暨肝移植中心在中华医学会和中国医师协会相关分会和学组的指导与支持下,参考国内外信息标准结合相关领域内的指南、数据规范及专家共识,同时兼顾中国肝移植注册等系统的填报需求,编写了《肝脏移植标准数据集》,以推进肝脏移植领域的信息标准化工作,提高临床信息资源采集质量,助力肝脏移植临床诊疗和科研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