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5年  第6卷  第4期

述评
关注体液性排斥, 改善移植肾预后
孙启全
2015, 6(4): 213-216.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15.04.001
摘要(93) HTML (54) PDF 168KB($!{article.pdfDownCount})
摘要:
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MR)已经成为导致移植物丢失的主要原因。C4d检测推动了AMR相关研究快速进展, 缺点是灵敏度不足。霉酚酸类药物联合他克莫司可作为AMR的维持性免疫抑制方案。目前AMR治疗方案很多, 但诸多因素影响AMR治疗的转归, 对晚期AMR尚无有效处理方法。本文从AMR的定义及诊断、C4d在AMR诊断中的作用及其局限性、AMR患者免疫抑制剂的选择、AMR的治疗措施、影响AMR治疗转归的因素、AMR面临的问题及展望等方面进行述评。关注体液性排斥, 改善移植肾预后, 任重而道远。
专家论坛
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体系建设的构想
杨顺良, 高新谱, 谭建明
2015, 6(4): 217-221.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15.04.002
摘要(89) HTML (62) PDF 176KB($!{article.pdfDownCount})
摘要:
近年来, 我国的器官捐献体系建设已取得突破, 但仍存在职责不明、信息不畅、监管不到位、工作效率不高等问题。本文拟就改进和完善我国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体系作一探讨, 目标是建立红十字会主导下的器官捐献行政管理与监督机构, 建立全面覆盖、畅通便捷的器官捐献信息网络, 建立依附于区域移植中心的器官获取组织。
移植前沿
抗体介导的小鼠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动物模型
赵大强, 孙启全
2015, 6(4): 222-223, 244.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15.04.003
摘要(207) HTML (139) PDF 131KB($!{article.pdfDownCount})
摘要:
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MR)是影响远期移植肾存活的首要原因, 相关领域的研究正成为热点。小鼠肾移植急性AMR模型可应用于研究移植肾AMR的发生机制、诊断标识、预防和治疗策略。目前国际上已报道数种小鼠肾移植急性AMR模型的建立方法, 但国内尚缺乏相关研究。本文对小鼠肾移植急性AMR模型的建立方法作一总结, 并对该模型的特点及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加以探讨, 为需要应用这一模型的研究者提供参考。
临床研究
肾移植后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的临床病理特征及个体化免疫治疗研究
王光策, 王锁刚, 陈铸, 崔勇, 何伟, 张缠, 陈杰, 张翥
2015, 6(4): 224-229.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15.04.004
摘要(228) HTML (81) PDF 312KB($!{article.pdfDownCount})
摘要:
  目的  探讨肾移植后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MR)的临床病理特征与个体化免疫治疗策略及预后。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 在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肾移植科收治的32例肾移植术后经病理确诊的AMR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 采取相应的免疫干预措施, 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测定肾功能、群体反应性抗体(PRA)及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水平, 并观察不良反应。  结果  本组患者中急性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AMR)18例, 慢性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CAMR)14例; PRA阳性患者13例, 其中8例(62%, 8/13)为供体特异性抗体, 5例(38%, 5/13)为非供体特异性抗体。早期AAMR的主要病理表现为急性肾小管坏死(ATN)样改变, 管周毛细血管炎及小球炎, 动脉纤维素样坏死, C4d在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PTC)呈线性沉积, 免疫球蛋白或C3在动脉壁沉积。CAMR的病理表现为肾小球病样改变, PTC基底膜分层, 动脉内膜纤维增厚, C4d在PTC弥漫沉积。经治疗, 肾功能恢复正常20例(63%, 20/32), 肾功能稳定7例(22%, 7/32), 血清肌酐(Scr)呈缓慢升高5例(16%, 5/32), 其中2例(2/5)回归血液透析, 3例(3/5)尚不需透析治疗, 无1例死亡。治疗后血尿素氮(BUN)、Scr、PRA及血清IgG、IgA、IgM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为P < 0.01)。治疗期间未见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  肾移植术后AMR可表现为AAMR或CAMR。AMR诊断的金标准是移植肾病理活组织检查, 治疗AMR的关键措施是及时采取有效的个体化免疫治疗方案。
标准双剂与单剂巴利昔单抗用于肾移植的对比研究
邱涛, 周江桥, 刘修恒, 陈志远, 葛名欢
2015, 6(4): 230-234.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15.04.005
摘要(173) HTML (59) PDF 210KB($!{article.pdfDownCount})
摘要:
  目的  比较标准双剂巴利昔单抗与单剂巴利昔单抗在肾移植中的作用及安全性。  方法  研究对象为2008年1月至2011年5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接受同种异体尸体肾移植的121例患者。按接受巴利昔单抗的方式分为两组。标准双剂巴利昔单抗组(双剂组), 53例, 按产品说明书分别于术前和术后第4日静脉注射巴利昔单抗20 mg; 单剂巴利昔单抗组(单剂组), 68例, 术前应用巴利昔单抗20 mg。监测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免疫功能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DGF)、急性排斥反应、肺部感染]和人、肾存活情况。  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术前相比, 术后第5日两组患者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均为P < 0.05), 同时与单剂组相比, 双剂组的细胞免疫功能和体液免疫功能均明显受抑制(均为P < 0.05);与术后第5日相比, 术后第15日两组患者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均不同程度恢复, 但仍较术前明显降低(CD3、CD4、IgM、IgA), 部分指标显示持续抑制水平, 较术后第5日仍持续下降(CD8、IgG)。双剂组和单剂组患者的DGF发生率分别为8%、7%, 随访1年内排斥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3%、12%, 肺部感染发生率分别为9%、10%, 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双剂组和单剂组患者的1年人存活率分别为94%、98%, 移植肾存活率分别为93%、96%, 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  结论  肾移植中应用单剂或双剂巴利昔单抗同样有效, 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1年人、肾存活率相当。围手术期检测免疫功能可以有效指导个体化免疫诱导治疗。
儿童肝移植术后生长发育的临床研究
宋玉伟, 朱志军, 孙丽莹, 魏林, 曲伟, 曾志贵, 刘颖
2015, 6(4): 235-239.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15.04.006
摘要(74) HTML (36) PDF 229KB($!{article.pdfDownCount})
摘要:
  目的   探讨儿童肝移植术后的生长发育状况。  方法  选择2006年9月至2014年5月于北京友谊医院及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接受肝移植术的7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 分别计算每例患儿移植时和术后6个月、1年、2年、3年、4年和5年的身高Z评分(ZH)、体重Z评分(ZW)。分析患儿ZH、Zw评分在各个时间点的变化趋势, 并将其各个时间点的ZH和ZW评分与2005年中国九省/市儿童体格发育调查数据制定的生长标准均数0(标准均数)进行比较; 按照移植时ZH、ZW评分将患儿分别分为Z≥-2组和Z < -2组, 比较各组患儿ZH、ZW评分的变化趋势。  结果   肝移植时患儿ZH和ZW评分均数分别为-1.63±1.35和-1.53±1.52。接受肝移植术后, ZH、Zw评分逐渐提高。患儿的ZH和ZW评分在移植时和术后6个月的平均水平均明显低于标准均数(均为P < 0.01), 其余术后时间段ZH和ZW评分与标准均数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ZH评分 < -2组和≥-2组患儿的ZH评分在移植时、术后6个月、术后1年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 0.05)。ZW评分 < -2组和≥-2组患儿的ZW评分在移植时、术后6个月、术后1年、术后2年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 0.05)。  结论  儿童肝移植患儿在术后生长发育逐渐恢复, 术后1年出现明显快速增长。
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期间并发重症肺部感染的治疗经验
陈卫国, 周婷婷, 李晓伟, 周鹏, 王庆堂, 李沙丹
2015, 6(4): 240-244.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15.04.007
摘要(193) HTML (111) PDF 203KB($!{article.pdfDownCount})
摘要:
  目的  总结移植物(肾)功能延迟恢复(DGF)期间并发重症肺部感染的治疗经验。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4年11月在成都军区总医院行肾移植术, 术后出现DGF期间并发重症肺部感染的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了解其治疗经过及预后。  结果  采用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及根据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药物调整剂量表来调整给药方案, 采用降阶梯抗生素治疗策略, 调整免疫抑制剂并使用小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 辅以其它综合治疗措施。15例患者中, 8例行气管插管、2例行气管切开后给予呼吸机机械通气治疗, 5例行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经积极抢救治愈11例, 治愈率为73%;死亡4例, 病死率为27%, 均为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者。  结论  移植肾DGF并发重症肺部感染具有病情严重、发展快的特点。一旦确诊, 应"尽早"和"充分"地应用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 根据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药物调整剂量表来调整给药方案, 结合其他综合治疗, 以提高治愈率。
儿童活体肝移植受者术后新发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研究
涂志越, 孙丽莹, 朱志军, 魏林, 曲伟, 曾志贵, 刘颖, 何恩辉, 张梁, 汪栋, 宋玉伟
2015, 6(4): 245-248, 267.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15.04.008
摘要(101) HTML (44) PDF 205KB($!{article.pdfDownCount})
摘要:
  目的  探讨儿童活体肝移植术后新发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其防治策略。  方法  2010年7月至2014年7月, 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移植中心和天津一中心医院器官移植中心接受活体肝移植术的106例儿童受者纳入本研究, 所有手术由同一外科团队完成。根据供者术前HBV血清学标志物的结果, 将儿童受者分为供肝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阳性组(45例)和供肝抗-HBc阴性组(61例)。了解两组儿童受者的新发HBV感染情况, 分析供肝抗-HBc阳性组儿童受者新发HBV感染的危险因素, 了解新发HBV感染患儿的特征。  结果  供肝抗-HBc阳性组和阴性组新发HBV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8%(8/45)和2%(1/61)。受者术前抗-HBs阴性、术后无抗病毒治疗是抗-HBc阳性供肝受者新发HBV感染的危险因素(均为P < 0.05)。发病距移植手术的中位数时间12个月(8~48个月)。9例儿童受者中, 接受拉米夫定治疗7例, 未予抗病毒治疗2例, 均全部存活。  结论  应用抗-HBc阳性供肝的儿童肝移植受者, 其术后存在感染HBV的风险。受者术前抗-HBs阴性、术后未给予预防性核苷类似物治疗是抗-HBc阳性供肝受者新发HBV感染的危险因素。接受供体抗-HBc阳性的肝移植儿童受体应使用核苷类似物预防新发HBV感染, 移植术前亦要加强对其接种乙肝疫苗。
论著·临床研究
肾移植术后人类微小病毒B19感染致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2例并文献复习
黄森林, 于立新, 邓文锋, 郭进明, 苗芸
2015, 6(4): 249-253.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15.04.009
摘要(155) HTML (111) PDF 225KB($!{article.pdfDownCount})
摘要: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人类微小病毒(HPV) B19感染致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纯红再障)的诊断和治疗特点。  方法  总结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器官移植科收治的2例肾移植术后HPV B19感染致纯红再障的病例, 结合文献复习讨论该病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治疗过程及预后。  结果  两例肾移植受者术后早发严重贫血且进行性加重, 输血治疗无效。排除导致贫血的其他原因, 综合骨髓穿刺活检、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HPV DNA等方法诊断为HPV B19感染致纯红再障。经调整免疫抑制方案、静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IVIG)等治疗后2例患者贫血症状明显改善。  结论  对于肾移植术后早期不明原因、进行性加重的贫血患者, 特别是伴随网织红细胞缺乏者, 应考虑HPV B19感染致纯红再障的可能性。骨髓穿刺及荧光PCR检测结果是诊断纯红再障的主要依据, 免疫抑制剂减量和应用IVIG治疗是主要治疗措施。经治疗后, 患者预后较好, 但易复发。
体重指数与早期移植肾功能的关系
董丽明, 江艳, 热衣汉·谢力甫, 李莉, 黎明, 米克热衣·艾孜买提
2015, 6(4): 254-257.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15.04.010
摘要(146) HTML (53) PDF 180KB($!{article.pdfDownCount})
摘要:
  目的  探讨体重指数(BMI)与早期移植肾功能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3年11月至2014年11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病科接受同种异体活体肾移植的133例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移植前的BMI将受者分为3组, 消瘦组(BMI < 18.5 kg/m2)、正常体重组(BMI 18.5~23.9 kg/m2)、超重肥胖组(BMI>23.9 kg/m2)。比较3组受者术后1周的实验室指标[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发生率, 并对肾移植受者Scr与BMI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  3组受者的Scr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两比较, 超重肥胖组Scr水平高于正常体重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408, P=0.01)。3组肾移植受者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总胆固醇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肾移植受者Scr水平与BMI呈正相关(r=0.187, P=0.031), Scr水平随BMI增加而升高。  结论  BMI影响早期移植肾功能恢复, 肾移植术前控制体重, 有助于改善移植肾功能。
移植肾动脉血管并发症29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姜伟, 高建, 刘彦斌, 龙伟, 禹猛, 杨其顺
2015, 6(4): 258-261.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15.04.011
摘要(120) HTML (70) PDF 170KB($!{article.pdfDownCount})
摘要:
  目的  总结移植肾动脉血管并发症的临床特点与治疗经验。  方法  2007年6月至2014年6月解放军281医院收治的322例肾移植患者中, 29例肾移植患者术后出现移植肾动脉血管并发症。对29例移植肾血管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总结该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经验。  结果  移植肾动脉吻合口出血2例, 移植肾内动脉痉挛23例, 移植肾动脉血栓形成2例, 移植肾动脉狭窄2例。移植肾动脉吻合口出血患者为术后动脉吻合口出血, 予及时手术探查止血。移植肾内动脉痉挛患者, 术中给予抗痉挛处理后移植肾由暗红、质地软转为饱满红润。移植肾动血栓形成患者, 确诊后立即进行手术探查, 移植肾呈暗红色, 恢复血供后仍未恢复正常, 予以切除。移植肾动脉狭窄, 采用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术, 患者血压恢复正常, 肾功能正常。  结论  移植肾动脉血管并发症进展迅速, 病情变化快且后果严重, 为降低其发生率, 提高治愈率, 积极预防和果断处理十分重要。
论著·实验研究
褪黑素对大鼠移植肝组织GRP-78及CHOP表达的影响
李萌, 潘崎, 程颖, 刘永锋
2015, 6(4): 262-267.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15.04.012
摘要(140) HTML (61) PDF 319KB($!{article.pdfDownCount})
摘要:
  目的  通过检测褪黑素(MEL)对肝移植大鼠肝脏内质网应激(ERS)通路相关分子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及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表达的影响, 探讨MEL对移植肝的作用。  方法  采用"磁环法"制作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 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组)、原位肝移植组(OLT组)、原位肝移植+褪黑素处理组(OLT+MEL组), 每组各8只。术后24 h, 获取血清样本及肝脏标本。检测血清丙氨酸转移酶(ALT)及天冬氨酸转移酶(AST)水平, 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肝组织病理学改变,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蛋白免疫印迹试验检测GRP-78及CHOP的信使核糖核酸(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与Sham组比较, OLT组血清ALT、AST显著升高(均为P < 0.01), 肝组织损伤严重, GRP-78及CHOP在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明显增加(均为P < 0.01)。与OLT组比较, OLT+MEL组大鼠ALT、AST水平明显降低(均为P < 0.05), 肝组织损伤减轻, GRP-78及CHOP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均为P < 0.05)。  结论  褪黑素能降低移植肝ERS相关分子GRP-78及CHOP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 这可能是它减轻移植后肝脏损伤的机制之一。
成年大鼠许旺细胞复合去细胞神经支架修复坐骨神经缺损
周丽娜, 崔晓军, 苏开鑫, 王晓红, 蔡雪彦, 郭金华, 纳青青
2015, 6(4): 268-272.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15.04.013
摘要(81) HTML (53) PDF 316KB($!{article.pdfDownCount})
摘要:
  目的  探讨成年许旺细胞(SC)复合去细胞神经支架构建的组织工程化人工神经移植治疗外周神经损伤的效果。  方法  从Wallerian变性1周的成年SD大鼠远侧端神经中分离培养得到SC, 复合去细胞神经支架构建组织工程化人工神经。移植分为SC+去细胞SD大鼠神经支架组(SC治疗组)和空细胞SD大鼠神经支架组(阴性对照组), 每组各5只。比较两组大鼠术后2、4、8周损伤侧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 术后8周损伤侧坐骨神经传导功能和小腿三头肌湿重恢复率等修复效果的指标。  结果  SC治疗组术后2、4、8周损伤侧SFI, 术后8周损伤侧坐骨神经传导功能和小腿三头肌湿重恢复率均优于或高于阴性对照组(均为P < 0.05)。  结论  采用成年SC复合去细胞神经支架的人工神经移植治疗外周神经缺损, 可有效促进损伤神经的功能恢复。
短篇论著
国内首例肾移植联合脾窝异位辅助性肝移植术治疗高致敏性肾移植患者的手术配合
杨慧美, 赵雅茹, 李艳艳, 张洪涛, 张更, 袁建林, 窦科峰, 陶开山
2015, 6(4): 273-275.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15.04.014
摘要(91) HTML (69) PDF 130KB($!{article.pdfDownCount})
摘要:
报道国内首例肾移植联合脾窝异位辅助性肝移植术治疗高致敏性肾移植受者的手术配合。充分的术前准备、密切的手术配合和周密的术中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重要保证。
综述
移植肾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廖涛, 孙启全
2015, 6(4): 276-278, 282.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15.04.015
摘要(162) HTML (195) PDF 164KB($!{article.pdfDownCount})
摘要:
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MR)是移植肾排斥反应的一种重要类型, 也是导致移植肾丢失的首要原因。与T细胞介导的排斥反应相比, AMR临床症状重、救治困难、预后差, 越来越受到移植科医师的重视。本文就AMR的发病机制进行综述, 从抗体生成、免疫激活、移植肾功能障碍等方面简要介绍相关研究进展。
T细胞与移植免疫耐受研究进展
赵飞, 廖贵益
2015, 6(4): 279-282.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15.04.016
摘要(136) HTML (38) PDF 150KB($!{article.pdfDownCount})
摘要:
如何让移植肾建立免疫耐受, 最终减少甚至放弃使用抗排斥药物, 是肾移植科医师和患者期盼的理想状态。调控T细胞诱导移植免疫耐受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从T细胞克隆清除、T细胞克隆无能、调节性T细胞、Th1/Th2细胞偏移等方面, 综述T细胞与移植免疫耐受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