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2年  第13卷  第6期

显示方式:
述评
系统性多科室协作器官捐献国际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赵婕, 霍枫, 赵洪涛, 蒲苗
2022, 13(6): 683-689.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2.06.001
摘要(815) HTML (171) PDF 19448KB($!{article.pdfDownCount})
摘要:
器官移植是终末期器官衰竭的有效治疗方法,而供者短缺是制约器官移植发展的重要问题,也是中国器官移植改革亟待解决的难点。为解决供者短缺的难题,西方国家建立了系统性多科室协作(SMDC)的工作机制,通过推进相关科室在器官捐献各环节的系统性协作,显著提升了器官捐献水平。目前,我国器官捐献与移植工作已经步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器官捐献工作水平亟待进一步提升。为此,本文通过分析梳理SMDC的概念、SMDC涉及的环节与科室、SMDC的国际经验,结合我国具体情况,就在我国实施SMDC、不断发展完善器官捐献中国模式,提出建议和方案。
价值链视角下器官获取组织的成本管理
李羽抒, 王栋, 杨顺良
2022, 13(6): 690-696.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2.06.002
摘要(365) HTML (138) PDF 947KB($!{article.pdfDownCount})
摘要:
我国人体器官捐献事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对器官获取组织(OPO)的运营管理提出了新要求,加强OPO成本管理有助于实现器官捐献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彰显OPO的公益性和社会责任。因此,本文以成本管理为切入点,引入价值链成本管理理念,从成本过高阻碍器官捐献事业发展、价值链成本管理促进器官捐献高质量发展、基于价值链理论的OPO成本管理优化对策等全面分析OPO内外部价值活动,旨在为降低内部成本、扩大成本管理范围和健全行业监管来合理控制器官捐献价值链上各项活动的成本提供参考,达到抑制器官获取成本过快上升的目标,以促进中国器官捐献和移植事业健康发展。
捐献之窗
站在亚洲看世界:亚洲视角下脑死亡器官捐献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江文诗
2022, 13(6): 697-710.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2.06.003
摘要(424) HTML (353) PDF 4116KB($!{article.pdfDownCount})
摘要:
器官短缺是全球移植界面临的共同难题,世界卫生组织呼吁所有国家通过减少疾病负担和扩充符合伦理原则的有效器官来源以实现器官移植的自给自足。在全球范围内,脑死亡器官捐献(DBD)仍是移植器官的主要来源。近几年,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亚洲国家积极推动死亡器官捐献事业的发展,这些举措正逐步改变亚洲地区以活体捐献为移植器官主要来源的格局。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暴发放缓了全球器官捐献和移植数量近十年的增长趋势。在疾病负担和移植需求未有显著降低的前提下,我国器官捐献和移植工作在“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动态清零”的疫情防控总方针和相关政策的指引下稳步开展。这一定程度证明了在人民群众医疗诉求和移植需求的持续驱动下,我国已经形成一个有韧性的、有抗压能力的、并具运作惯性且行业赖以生存的器官捐献与移植工作体系。站在中国看亚洲,站在亚洲看世界。本文通过整理全球及亚洲器官捐献与移植相关数据,重点剖析在全球器官移植发展新潮流下亚洲器官捐献和移植整体格局的变化,并结合我国自身发展特征及实践经验,探索脑死亡器官捐献的影响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应对策略,以期为亚洲及我国器官捐献和移植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专业参考。
多学科融合促进器官捐献学科体系建设及专业化发展
江文诗, 马联胜, 殳儆, 燕娟, 杨立明, 马雅婕, 何湘湘, 武小桐
2022, 13(6): 711-721.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2.06.004
摘要(286) HTML (109) PDF 954KB($!{article.pdfDownCount})
摘要:
学科交叉融合成为当前科学技术发展的重大特征,跨界融合将逐步成为常态。专业和技术的多学科融合具有不可预计的潜力,催生新学科前沿、新科技领域及新创新形态。器官捐献是我国新时代的新生学科,构建和推动以保障捐献者及家属的合法合理权益及移植受者健康权益为总体目标的器官捐献学科体系,符合推动我国器官捐献和移植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同时,器官捐献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医疗和社会行为,公民捐献的器官属于国家资源,这也赋予了器官捐献事业一种社会公益属性和与社会各方的关联性。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器官捐献工作当前面临问题的本质,以及分析器官捐献的全流程及供者的不同临床阶段其所需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人员支撑,说明建立以多学科融合为基础的器官捐献学科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同时研究如何将器官捐献学科建设融入国家政策,以维护捐献、家属和移植受者权益为中心,以器官捐献和移植工作为主线,遵从多方共创、共建、共促、共享、共赢的合作原则,推动器官捐献的多学科融合发展和综合人才培养,共同提高器官捐献认知率及捐献率,使器官捐献工作获得社会各界人的广泛认同。
专家论坛
机器学习在肝移植中的应用
吴健, 曹林平
2022, 13(6): 722-729.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2.06.005
摘要(300) HTML (103) PDF 1079KB($!{article.pdfDownCount})
摘要:
机器学习可以高效地从复杂的数据库中提取特征和建立联系,通过构建模型等方式更好地预测临床疾病变化。肝移植是治疗各种终末期肝病以及原发性肝癌(肝癌)的有效方法之一,但同时也面临许多挑战,如何更有效地进行器官分配、扩大供肝来源、评估最佳供受者匹配、预测移植术后并发症、疾病复发及远期生存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和难点。近年来,机器学习在肝移植领域中的应用亦取得了一些成果,显示出巨大的前景。本文就机器学习在肝移植术前器官分配、供肝评估,围手术期并发症预测、输血预测,术后新发疾病预测、疾病复发预测、急性排斥反应预测及远期生存预后预测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做一综述,以期为后续的研究提供思路和方向。
机器人活体供肝切取术的现状与进展
李星霏, 罗湘, 李涛
2022, 13(6): 730-735.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2.06.006
摘要(233) HTML (123) PDF 998KB($!{article.pdfDownCount})
摘要:
随着微创外科及腹腔镜技术的产生、发展与创新,微创技术逐渐在外科各个领域进行应用与推广,适应证也在不断扩大。机器人外科手术系统因精准、微创成为了新的研究热点,复杂的肿瘤手术目前也可以使用机器人手术系统进行治疗。如何将机器人手术应用于肝移植领域,尤其是机器人在活体肝移植供肝切取中的应用,成为目前新的研究方向,是众多学者研究思考的问题。本文就机器人手术的优势、机器人活体供肝切取术的现状以及机器人活体供肝切取术存在的主要困难进行综述,并展望机器人活体供肝切取术的未来,为促进机器人手术在临床肝移植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腹腔镜活体肝移植供肝切取术的临床应用进展
孔俊杰, 于光圣
2022, 13(6): 736-741.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2.06.007
摘要(256) HTML (112) PDF 991KB($!{article.pdfDownCount})
摘要:
活体肝移植的开展不仅扩大了供者数量,有效缓解器官捐献不足,也降低了患者等待肝移植期间的病死率。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和器械的不断发展,腹腔镜供肝切取术在活体肝移植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也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其具有创伤小、疼痛少、供者术后恢复迅速且心理负担小等优点。但由于其对供者筛选严格、操作复杂、学习曲线长,目前仍然只在少数移植中心得以开展。本文从腹腔镜活体肝移植供肝切取术的发展历史与现状、具体术式及存在的问题与挑战进行介绍,展望腹腔镜供肝切取术的未来发展方向,为促进其在活体肝移植中的进一步发展,改善活体肝移植预后提供参考。
良性肝脏肿瘤肝移植相关进展
倪远之, 张武
2022, 13(6): 742-748.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2.06.008
摘要(257) HTML (92) PDF 984KB($!{article.pdfDownCount})
摘要:
肝脏肿瘤分为良性和恶性,其中良性肝脏肿瘤较为常见,治疗以随访观察、介入治疗为主,仅少数情况下需要进行外科手术切除治疗。肝移植可有效治疗终末期肝病,但通常不作为良性肝脏肿瘤的治疗手段,仅存在巨大占位压迫、合并肝衰竭、肿瘤破裂出血风险或恶变风险的良性肝脏肿瘤才考虑进行肝移植治疗。与恶性肿瘤及慢性肝衰竭肝移植相比,良性肝脏肿瘤肝移植手术风险相当,预后及远期生存较为理想。但良性肝脏肿瘤肝移植术前应充分谨慎评估,同时注意新形势下供肝匹配难度。本文对良性肝脏肿瘤包括肝血管瘤、多囊肝、肝细胞腺瘤、肝脏间叶错构瘤等肝移植相关研究进展进行总结,旨在为肝移植治疗良性肝脏肿瘤提供参考。
论著
GDF15在肾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朱杰夫, 师朗, 宋志霞, 查宏楚, 吴雄飞
2022, 13(6): 749-756.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2.06.009
摘要(557) HTML (201) PDF 2955KB($!{article.pdfDownCount})
摘要:
  目的  探讨生长与分化因子(GDF)15在肾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IRI)中的作用及机制。  方法  选取野生型供体小鼠9只,野生型受体小鼠9只,分别于术后4、24、72 h取3只受体小鼠的移植肾,进行GDF家族转录组学分析,检测各组肾组织GDF15的表达情况。选取野生型供体小鼠5只,GDF15敲除型供体小鼠5只,野生型受体小鼠10只,根据实验方案将小鼠分为野生型假手术组、野生型移植组、GDF15敲除假手术组、GDF15敲除移植组,于术后72 h提取血清及肾组织样本,对比各组肾功能、肾小管损伤情况、炎症细胞浸润、炎症因子及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NF)-κB表达水平。选取野生型供体小鼠9只,GDF15敲除型供体小鼠9只,野生型受体小鼠18只,根据实验方案将小鼠分为野生型移植组、GDF15敲除移植组,观察肾移植术后两组生存率。  结果  GDF15是移植肾转录组学中上调最多的GDF家族基因,主要在肾小管中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移植组小鼠肾功能下降;与野生型移植组比较,GDF15敲除移植组小鼠血清肌酐、血尿素氮水平升高(均为P < 0.05)。野生型移植组小鼠术后1周生存率为87.6%,GDF15敲除移植组小鼠术后1周生存率为41.8%。GDF15敲除移植组肾损伤分子(KIM)-1表达增多,肾小管损伤评分更高。野生型移植组肾小管可见溶解或坏死,髓外和皮质中可见管型形成,而GDF15敲除移植组肾小管坏死及管型更加明显。移植组髓过氧化物酶(MPO)和F4/80表达增多,且GDF15敲除移植组炎症细胞浸润加重。与假手术组比较,移植组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和IL-6表达水平升高;与野生型移植组比较,GDF15敲除移植组TNF-α、IL-1β和IL-6表达水平升高(均为P < 0.05)。移植组肾组织中TLR4、NF-κB表达较假手术组增多;GDF15敲除移植组肾组织中TLR4和NF-κB表达较野生型移植组增多。  结论  GDF15可减轻移植肾IRI,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有关。
联合OPO对器官捐献和获取质量控制指标的影响——基于福建省单中心数据
谢贤宇, 魏琴, 张蕙, 吴勇, 吴勤德, 黄发云, 陈燕凌
2022, 13(6): 757-763.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2.06.010
摘要(270) HTML (124) PDF 1024KB($!{article.pdfDownCount})
摘要:
  目的  探讨联合器官获取组织(OPO)对器官捐献工作及器官捐献质量控制指标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联合OPO牵头医疗机构联合前、后器官捐献成功的36例、33例案例在器官捐献工作量和工作效率情况以及器官捐献质量控制和管理指标的差异。  结果  联合OPO成立后器官捐献工作量和工作效率均得到进一步提升,年捐献例数、年器官获取数、日均获取器官数、每百万人口捐献率(PMP)、协调员工作效率指数等指标进一步提高。器官捐献转化率由联合前的26.5%提升至联合后的29.0%,平均器官产出率在联合OPO成立前后相差不大,维持在3.3以上的高水平,与联合OPO成立前比较,联合OPO成立后获取器官利用率、边缘供器官比例、器官保存液病原菌培养阳性率、移植物原发性无功能(PNF)发生率、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DGF)发生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 > 0.05);联合OPO成立前、后的捐献器官获取后活组织检查率分别为27.7%和58.3%,而器官外流率分别为83.1%和4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 0.05)。  结论  联合OPO建设有助于推动器官捐献和获取工作高效发展,降低器官捐献和获取成本,提高器官捐献和获取工作成效和质量控制与管理水平。
右半肝劈离式肝移植的简化“All in one”肝静脉重建方式的设计和临床应用
易述红, 杨卿, 傅斌生, 张彤, 姚嘉, 曾凯宁, 冯啸, 陈规划, 杨扬
2022, 13(6): 764-769.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2.06.011
摘要(194) HTML (99) PDF 1957KB($!{article.pdfDownCount})
摘要:
  目的  介绍右半肝劈离式肝移植时采用的简化“All in one”的肝静脉重建手术方式,探讨该术式的临床适应证、操作方式和预后。  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完全右半肝劈离式肝移植的病例资料,就右半肝肝静脉采用简化“All in one”重建方式进行总结分析。2例右半肝均为在体劈离,例1采用劈离肝实质至第一、二肝门,离断右肝管后整体灌注获取,台下分割肝脏血管的方法。例2采用在体劈离时先行获取左半肝,右半肝行在体灌注后获取。2例供肝劈离时均将肝中静脉主干保留于左半肝,右半肝的S5、S8段肝静脉采用同一供者髂动脉重建,并直接吻合于下腔静脉上原肝左和肝中静脉离断后的缺口,重建了肝后下腔静脉的完整性。  结果  采用简化“All in one”右半肝肝静脉重建方式,2例肝移植无肝期分别为41、36 min。肝脏开放后供肝回流良好,搭桥的髂动脉血管充盈满意,无肝脏淤血肿胀等表现,术后肝功能恢复顺利。分别随访1年11个月和10个月,无肝静脉和下腔静脉等流出道相关并发症发生。  结论  完全右半肝劈离式肝移植时,采用“All in one”的肝静脉重建方式可以简化移植肝脏流出道重建步骤、缩短无肝期时间,减少术后肝静脉并发症的发生。
Clamshell切口和双侧后外侧切口开胸行双肺移植的临床效果比较
陈员, 熊点, 徐坚, 蔡宏飞, 叶书高, 陈静瑜
2022, 13(6): 770-775.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2.06.012
摘要(172) HTML (90) PDF 977KB($!{article.pdfDownCount})
摘要:
  目的  探讨Clamshell切口和双侧后外侧切口序贯双肺移植术治疗终末期肺病的疗效差异。  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双肺移植的120例受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双侧后外侧切口组(108例)和Clamshell切口组(12例)。收集并比较两组术中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出血量、输血量、是否体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第一侧冷缺血时间、第二侧冷缺血时间,同时比较两组术后相关指标,包括住院时间、重症监护室(ICU)入住时间、气管插管时间、ECMO支持时间、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吻合口狭窄发生率、支气管胸膜瘘发生率、围手术期病死率、术后第1次6 min步行距离。  结果  Clamshell切口组出血量、输血量均多于双侧后外侧切口组(均为P < 0.05),Clamshell切口组ECMO支持率和第二侧冷缺血时间低于或短于双侧后外侧切口组(均为P < 0.05)。Clamshell切口组气管插管时间及ECMO支持时间均短于双侧后外侧切口组(均为P < 0.05)。  结论  Clamshell切口和双侧后外侧切口的手术方案应用于序贯双肺移植均安全有效,双侧后外侧切口在不明显增加手术时间的情况下,可显著减少受者的出血量和输血量。而与双侧后外侧切口比较,Clamshell切口供肺冷缺血时间、气管插管时间和ECMO支持时间显著缩短。
他克莫司与肾移植术后糖尿病相关性的单中心研究
王梓宇, 董晨, 王洪阳, 王清海, 郭琛, 黄涛, 纪建磊, 曹延炜, 董震
2022, 13(6): 776-782.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2.06.013
摘要(402) HTML (125) PDF 1039KB($!{article.pdfDownCount})
摘要:
  目的  探讨移植后糖尿病(PTDM)的主要危险因素,分析他克莫司与肾移植PTDM发生的相关性。  方法  收集123例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分为PTDM组(19例)和非PTDM组(104例)。分析两组受者的临床资料,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PTDM的危险因素。将24只小鼠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他克莫司低剂量组(0.1 mg/kg)、中剂量组(0.75 mg/kg)和高剂量组(1.5 mg/kg),每组各6只,分别每日注射2次。分析他克莫司对小鼠血糖代谢的影响。  结果  肾移植术后1年内PTDM发生率为15.4%(19/123)。受者年龄≥48岁、移植术后3个月他克莫司谷浓度≥9 ng/mL是肾移植术后发生PTDM的危险因素(均为P < 0.05)。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小鼠给药后的空腹血糖水平低于给药前(均为P < 0.05),但不具有剂量依赖性(P=0.750)。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小鼠给药后餐后血糖水平高于给药前(均为P < 0.05),且呈现他克莫司剂量依赖性(P=0.012)。  结论  他克莫司与肾移植术后PTDM发生密切相关,受者年龄≥48岁、移植术后3个月他克莫司谷浓度≥9 ng/mL是PTDM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他克莫司以剂量依赖性的方式影响小鼠餐后血糖水平。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国内外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研究现状分析与展望
午建全, 魏琴
2022, 13(6): 783-790.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2.06.014
摘要(307) HTML (141) PDF 2635KB($!{article.pdfDownCount})
摘要:
  目的  系统分析近年来国内外关于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的研究状况,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新思路。  方法  以200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中国知网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网、万方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SCI/SSCI/CPCI)核心合集数据库收录的有关器官捐献协调员的研究文献为样本,应用CiteSpace软件从发文量、作者、国家、发文机构、关键词等方面进行可视化分析。  结果  共纳入有效中文文献47篇,英文文献43篇,文献数量近12年来呈波动上升趋势。中文核心作者共有11位,发文数量前3名的作者依次为叶啟发、黄伟、司晶,外文核心作者共有5位,发文数量前3名的作者依次为Konaka、Fukushima、Kato。国内发文量最多的机构是武汉大学附属医院及其研究中心,其次是宁波市泌尿肾病医院和人体器官捐献办公室、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肝胆疾病研究院、中南医院肝胆疾病研究院,各机构较分散且尚未形成合作群。国外发文量排名靠前的机构依次是波兰华沙大学、日本大阪大学、加拿大东安大略省儿童医院、波兰器官移植协调中心。英文文献发文量排名前3的国家依次为美国、日本、中国。关键词聚类分析发现研究主要集中为器官捐献协调员的产生与发展、角色和作用、职业能力和职业认同、队伍建设、工作现状、职业化培训、健康管理等7个主题群。  结论  国内外有关器官捐献协调员领域的研究总体呈良好发展态势,但研究内容需不断细化和丰富,今后各研究主体及不同国家之间应开展更广泛的交流合作,不断推进相关领域的研究走向深入。
儿童劈离式肝移植的胆管分型与重建
韦金铭, 冯啸, 曾凯宁, 杨卿, 姚嘉, 傅斌生, 张彤, 黄心如, 刘博颖, 陈规划, 杨扬, 易述红
2022, 13(6): 791-796.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2.06.015
摘要(196) HTML (92) PDF 1264KB($!{article.pdfDownCount})
摘要:
  目的  探讨儿童劈离式肝移植左肝内胆管(LHD)的解剖分型、胆道重建方式及其与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75例儿童劈离式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供肝劈离前采用碘普罗胺注射液经胆总管逆行造影,根据二、三、四段肝内胆管走向确定供肝LHD的解剖分型,总结不同LHD分型的胆道重建方案,分析儿童劈离式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发生及治疗情况。  结果  75个供肝中,LHD解剖分型为Ⅰ型57例(76%)、Ⅱ型9例(12%)、Ⅲ型4例(5%)、Ⅳ型5例(7%)。75例儿童受者的胆道重建方案包括左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69例(Ⅰ型53例、Ⅱ型8例、Ⅲ型4例、Ⅳ型4例),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1例(Ⅳ型),左肝管-胆总管端端吻合5例(Ⅰ型4例、Ⅱ型1例)。术后6例发生胆道并发症,发生率为8%,其中胆道吻合口狭窄3例,胆道吻合口胆漏2例,肝断面胆漏1例。发生在Ⅰ型4例,发生在Ⅲ型2例,LHD经典型与解剖变异型的胆道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 > 0.05)。3例胆道吻合口狭窄受者中,2例行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PTCD),1例行再次胆肠吻合术;2例胆道吻合口胆漏受者均行PTCD;1例断面胆漏受者予局部引流。6例患儿治疗后均存活。  结论  供肝中24%存在LHD的解剖变异,其中Ⅱ型最多,为12%。供肝劈离前常规胆道造影和精细的胆道吻合技术可以有效降低胆道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发生与LHD解剖分型无明显相关性。
肺移植术后机械通气延长的危险因素分析
王大鹏, 李小杉, 轩晨昊, 胡春晓, 张锋, 王逸峰, 许红阳
2022, 13(6): 797-802.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2.06.016
摘要(210) HTML (113) PDF 997KB($!{article.pdfDownCount})
摘要:
  目的  探讨肺移植受者术后机械通气延长(PMV)的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90例肺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分为PMV组(通气时间 > 48 h,30例)和对照组(通气时间≤48 h,60例)。比较两组受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包括术前指标[血清肌酐、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术中指标(供肺冷缺血时间、出血量),术后指标[首次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血清肌酐、总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ALT)、氧合指数、eGFR、入重症监护室(ICU)平均动脉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层次回归分析肺移植受者术后PMV的危险因素。  结果  PMV组受者术前血清肌酐为62(53,67)μmol/L,高于对照组受者的57(47,62)μmol/L;PMV组受者术前eGFR为97(93,107)mL/min,低于对照组受者的106(102,116)mL/min;PMV组受者术后首次氧合指数为196(157, 286)mmHg,低于对照组受者的250(199,354)mmHg(均为P <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后首次总胆红素升高、术后首次氧合指数和术前eGFR降低是肺移植术后PMV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术后首次总胆红素升高、术后首次氧合指数和术前eGFR降低是肺移植术后PMV的独立危险因素。
免疫状态量化评估体系指导肝移植术后个体化免疫抑制药管理的临床应用探讨
贾亚男, 朱继巧, 李瀚, 许文犁, 王若麟, 吕少诚, 寇建涛, 李先亮, 贺强
2022, 13(6): 803-809.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2.06.017
摘要(316) HTML (115) PDF 1232KB($!{article.pdfDownCount})
摘要:
  目的  探讨免疫状态量化评估体系对肝移植术后受者免疫抑制药个体化管理的指导作用。  方法  回顾性分析239例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建立铭道免疫细胞状态全面评估体系(MICA),根据免疫抑制药的调整方法将受者分为两组,其中根据铭道免疫状态量化评分标准(MISS)评分调整免疫抑制药用药方案的为MISS评分组(84例),同期按经验性用药调整用药方案的为常规对照组(155例)。在MISS评分组中,根据术后检测时间(t)将受者分为A组(t≤28 d,78例次)、B组(28 d < t≤6个月,68例次)、C组(6个月< t≤12个月,18例次)、D组(12个月< t≤24个月,18例次)和E组(t > 24个月,19例次)。分析MISS评分组中A~E组受者术后MISS评分情况、比较两组受者急性排斥反应和机会性感染的发生情况以及总体生存率。  结果  A~E组的MISS评分分别为-7.0(-13.2,-2.0)分、-2.0(-5.8,1.8)分、-0.5(-7.3,2.8)分、-2.0(-4.5,3.3)分、-3.0(-6.0,1.0)分,受者的免疫状态随术后时间的延长而逐渐改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MISS评分组受者中有15%(13/84)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常规对照组受者中有27%(42/155)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在MISS评分组中,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受者MISS评分为0(-2.5,3.5)分,未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受者为-5.0(-12.0,-1.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MISS评分组受者中有2%(2/84)发生术后机会性感染,常规对照组受者中有9%(14/155)发生术后机会性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MISS评分组受者1年、3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6.9%、79.8%,常规对照组分别为83.2%、76.8%,两组受者术后总体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应用MICA免疫状态分析和MISS免疫评分能够反映肝移植受者免疫状态,指导肝移植受者术后免疫抑制药个体化应用管理。
综述
基因修饰猪-非人灵长类动物异种肾移植面临的问题及挑战
蒋鸿涛, 李涛, 何松哲, 余一凡, 白云昊, 马晓杰, 王毅
2022, 13(6): 810-817.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2.06.018
摘要(381) HTML (163) PDF 1003KB($!{article.pdfDownCount})
摘要:
异种肾移植是解决供肾短缺的潜在方法之一。随着基因修饰技术的进步和免疫抑制药的更新发展,目前基因修饰猪-非人灵长类动物(NHP)异种肾移植临床前研究取得了重大的进步,受体最长存活时间超过500 d,但存活时间超过1年的例数很少,大多数受体在移植术后1~2个月内死亡。因此,仍有一些问题需要明确并解决。本文通过对基因修饰猪-NHP异种肾移植中排斥反应、难治性凝血功能紊乱、持续存在的炎症反应、免疫抑制药的选择、临床受者的选择、交叉感染风险等问题进行综述,总结基因修饰猪-NHP异种肾移植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及可能解决的方法,为促进临床异种肾移植提供参考。
胆道闭锁的外科诊治进展
李晓斌, 傅斌生
2022, 13(6): 818-824.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2.06.019
摘要(314) HTML (137) PDF 963KB($!{article.pdfDownCount})
摘要:
胆道闭锁是一种病因不明、以胆道梗阻为特点的儿童先天性罕见疾病,主要表现为肝内外胆道系统的进行性炎症以及纤维性梗阻,进而发展为胆汁淤积性肝硬化、肝衰竭。胆道闭锁虽然罕见,但它是婴幼儿胆汁淤积性疾病的最常见原因,如不经手术治疗(如Kasai手术、肝移植手术),患儿通常可在短期内死亡。Kasai手术可改善胆道引流,但不能改变胆道闭锁患儿的结局,大多数仍会因为胆汁淤积而遭受持续的肝损伤,最终需要进行肝移植。而目前关于肝移植术前是否行Kasai手术尚未达成一致意见。本文就胆道闭锁的诊断、外科治疗现状等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胆道闭锁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改善胆道闭锁患儿的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