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7年  第8卷  第3期

述评
磁吻合技术实现无缝线肝脏快速植入的临床前研究
杨丽斐, 吕毅
2017, 8(3): 181-185. doi: 10.3969/j.issn.l674-7445.2017.03.001
摘要(135) HTML (77) PDF 177KB($!{article.pdfDownCount})
摘要:
肝移植是终末期肝病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虽然移植器官保存技术、免疫抑制剂及外科手术的不断进展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肝移植成功率,但是术中传统的手工缝合血管的方法,易引起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血管狭窄等并发症,导致患者生存质量下降。研制并发明一种能高效完成血管无缝线吻合的新型血管吻合器,利用磁压榨吻合技术达到血管快速吻合的目的,最终得以实现肝移植术中肝脏附属管道无缝线快速重建,尽可能地降低手术难度、缩短无肝期、减少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全面、深入、系统地研究磁吻合技术的基础理论和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安全性,可促进血管吻合重建技术的临床转化应用。
小鼠动物模型在移植免疫研究中的重要地位与应用
李巍
2017, 8(3): 186-189.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17.03.002
摘要(204) HTML (108) PDF 169KB($!{article.pdfDownCount})
摘要:
半个多世纪以来,移植免疫研究一直是免疫学家和移植外科业界关注的热点。在器官移植技术得到普遍开展和应用的今天,移植免疫排斥反应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成为阻碍器官移植发展和导致移植物功能丧失的主要原因。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和动物模型的建立,尤其是小鼠动物模型的建立,使移植免疫研究如虎添翼地得到快速发展。本文对小鼠模型的优势、不同器官移植模型的建立方法、功能与应用等进行归纳总结,以期对未来移植免疫和移植外科的实验研究以及转化医学研究有所帮助。
实验研究
不同途径移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修复研究
顾世杰, 陈云浩, 赵辉, 刘炜, 易述红
2017, 8(3): 190-194, 231.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17.03.003
摘要(97) HTML (41) PDF 469KB($!{article.pdfDownCount})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途径移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SCs)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的修复效果。   方法   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A组(对照组)、B组(模型组)、C组(门静脉移植干细胞组)、D组(尾静脉移植干细胞组),每组10只,B、C、D组采用Pringle法建立HIRI模型,其中B组不予进行干细胞移植,C组和D组分别经门静脉、尾静脉移植氯甲基苯甲酰氨(CM-DiL)标记的HU-MSCs 106个。分别于术前、移植后第1、3、5日抽血检测丙氨酸转氨酶(ALT)、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移植后第5日处死各组大鼠,肝脏取材行苏木素-伊红(HE)及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染色观察肝脏损伤情况,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HU-MSCs在各组大鼠肝脏分布情况。   结果   干细胞移植后C、D组ALT水平较B组降低,且C组ALT水平低于D组(均为P < 0.05);C、D组炎症因子TNF-α水平明显低于B组,且与D组相比,C组下降更显著(均为P < 0.05)。肝组织HE染色提示B组肝脏损伤最严重,C组肝脏损伤轻于D组。肝组织TUNEL染色结果显示,C、D组的凋亡指数(AI)低于B组,且C组较D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 0.05)。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可见,移植后C组与D组均可见CM-DiL标记的HU-MSCs,且C组的HU-MSCs数量高于D组(P < 0.05)。   结论   移植HU-MSCs能减轻HIRI,且门静脉移植效果优于尾静脉移植效果。
阿奇霉素对肺移植术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小鼠Th17/Treg平衡的影响
杨振坤, 李慧星, 王伟, 赵晶晶, 卫栋, 陈静瑜
2017, 8(3): 195-199.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17.03.004
摘要(80) HTML (58) PDF 300KB($!{article.pdfDownCount})
摘要:
  目的   探讨阿奇霉素对肺移植术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影响及对辅助性T(Th)17细胞/调节性T细胞(Treg)平衡的作用。   方法   无特定病原体(SPF)级C57BL/6小鼠24只、Balb/c小鼠48只。以C57BL/6小鼠为供体,Balb/c小鼠为受体,将Balb/c小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12只,分别为实验对照组(C组)、阿奇霉素对照组(Cazm组)、移植组(T组)、移植治疗组(Tazm组)。T组和Tazm组建立气管异位移植模型模拟肺移植术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于移植后1 d起,给予Cazm组和Tazm组小鼠阿奇霉素30 mg/kg每周灌胃3次,分别于移植后14 d和28 d取出移植气管,收集外周血。取出移植气管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病理学变化,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外周血细胞ROR-γt和Foxp3信使核糖核酸(mRNA)的表达,采用酶链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浆Th17、Treg相关细胞因子的水平变化。   结果   气管异位移植后,与C组气管相比,T组和Tazm组移植气管出现闭塞并有炎症浸润,Tazm组程度要轻于T组。与T组相比,Tazm组ROR-γt mRNA表达水平降低(P < 0.05),两者Foxp3 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组相比,Tazm组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6、IL-17水平降低(均为P < 0.05)。   结论   阿奇霉素持续治疗可延缓移植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进展,可能与抑制Th17细胞分化及其介导的炎症作用相关。
雄性大鼠肝移植术后生育模型的建立
谌小龙, 汪根树, 张俊斌, 林国莉, 冯智英, 金海, 杨建旭
2017, 8(3): 200-204.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17.03.005
摘要(103) HTML (24) PDF 309KB($!{article.pdfDownCount})
摘要:
  目的   建立雄性大鼠肝移植术后生育模型。   方法   以雄性SD大鼠作为肝移植供体和受体,供肝植入用双袖套法。共行雄性SD大鼠肝移植术15例。雄性大鼠接受肝移植术3周后,随机取5只大鼠处死行精子畸形率检测,其余大鼠与健康SD雌鼠以1︰2比例合笼饲养,随机交配产子。记录大鼠肝移植手术的一般情况;检测大鼠肝移植术后的肝功能指标;观察大鼠肝移植术后精子畸形率情况;总结雌性大鼠致孕情况和子代健康状况。   结果   15只SD雄性大鼠肝移植手术成功率为100%(15/15),存活超过8周者9只(9/10)。雄性大鼠肝移植术后肝功能指标均处于正常范围内,精子畸形率为0.5%~1.3%。10只肝移植术后雄性大鼠与雌鼠1︰2合笼饲养1周内,均成功使雌鼠妊娠,3周后产仔,仔鼠未见明显生理畸形。   结论   本研究成功建立了雄性大鼠肝移植术后生育模型,可作为研究男性肝移植术后生育功能的动物模型。
不同品系小鼠间皮肤移植致敏后抗供体特异性抗体的变化特点研究
廖涛, 赵大强, 李思雯, 韩飞, 罗子寰, 刘潇楠, 孙启全
2017, 8(3): 205-208.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17.03.006
摘要(106) HTML (82) PDF 161KB($!{article.pdfDownCount})
摘要:
  目的   比较不同品系小鼠间皮肤移植致敏后抗供体特异性抗体(DSA)的变化特点。   方法   将小鼠分为Balb/c→C57BL/6皮肤移植组(6对)和Balb/c→C3H皮肤移植组(6对)。皮肤移植后收集d0、d2、d4、d7、d13、d17、d28、d35、d42、d49、d56时间点血清并检测DSA-IgG和DSA-IgM。   结果   小鼠皮肤移植致敏后1周内DSA-IgG水平升高不明显,1~4周内IgG水平持续快速增长,4~8周IgG水平处于高峰平台稳定。皮肤移植后8周内DSA-IgM无明显变化。Balb/c→C57BL/6皮肤移植组DSA-IgG水平明显低于Balb/c→C3H组,两组在d2、d17、d28、d35、d42、d49和d56时间点的IgG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 0.05),两组DSA-IgM在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   结论   利用Balb/c→C3H适当提前皮肤移植后的肾移植手术时间,或改用免疫反应性更弱的Balb/c→C57BL/6组合有望建立排斥反应更弱的移植肾AMR模型。
微小RNA-101通过USP22抑制人肝癌MHCC97H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功能
鲍洁, 张娟, 王晶
2017, 8(3): 209-214.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17.03.007
摘要(87) HTML (83) PDF 457KB($!{article.pdfDownCount})
摘要:
  目的   研究微小核糖核酸(miR)-101对人肝细胞癌(肝癌)MHCC97H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功能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   方法   MHCC97H肝癌细胞株分别转染miR-101 mimics和negative control mimic,分别作为M101组、NCM组,并设立未转染对照(control)组,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各组细胞miR-101含量。Transwell实验检测3组细胞迁移能力和侵袭能力。Western-blot法检测3组细胞vimentin、α-catenin、E-cadherin和USP22表达水平。双荧光素酶实验检测miR-101与USP22的关系。   结果   M101组miR-101的表达水平明显上调,表达水平约为control组的761倍(P < 0.05)。M101组迁移细胞数量明显低于control组的[(15.7±1.6)个比(94.1±1.8)个,P < 0.05]。M101组侵袭细胞数量明显低于control组的[(9.1±0.4)个比(51.6±0.9)个,P < 0.05]。M101组细胞vimentin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α-catenin及E-cadherin蛋白表达量明显升高,USP22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双荧光素酶检验结果显示USP22为miR-101的下游靶基因。   结论   miR-101可能通过降低下游靶基因USP22水平影响EMT相关蛋白表达,抑制MHCC97H肝癌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功能。
临床研究
单中心肾移植术后带状疱疹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贺腾辉, 钱叶勇, 范宇, 李刚, 解俊杰
2017, 8(3): 215-219.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17.03.008
摘要(199) HTML (141) PDF 207KB($!{article.pdfDownCount})
摘要: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带状疱疹发生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在解放军第309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接受首次肾移植术的830例受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肾移植术后发生带状疱疹的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  830例患者中,42例(5.1%)患者术后发生带状疱疹。带状疱疹的临床表现以头面部、躯干、四肢的水痘状皮疹为主,未发生因带状疱疹感染导致的直接死亡,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单因素分析显示高龄、肾上腺皮质激素(激素)冲击治疗增加肾移植术后发生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的风险[比值比(OR)=2.414,P=0.016;OR=2.936,P=0.003]。多因素分析显示高龄和激素冲击治疗均为肾移植术后发生带状疱疹的独立危险因素(OR=2.238,P=0.030;OR=2.755,P=0.005)。  结论  肾移植术后带状疱疹的临床特点为水痘状皮疹。高龄和激素冲击治疗是肾移植术后发生带状疱疹的独立危险因素。
经验性治疗肝移植术后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1例附文献复习
毛家玺, 邹游, 郭闻渊
2017, 8(3): 220-224.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17.03.009
摘要(206) HTML (90) PDF 462KB($!{article.pdfDownCount})
摘要:
  目的  总结肝移植术后非结核分枝杆菌(NTM)感染的诊疗经验。   方法  对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收治的1例肝移植术后NTM成功经验性治疗病例进行研究分析,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回顾。   结果   1例肝移植术后7个月NTM感染患者,临床表现以午后发热为主,动态CT检查提示病情进展时右肺下叶基底段内病灶扩大融合且出现薄壁空洞。采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刷检或灌洗)、结核分枝杆菌感染T细胞免疫斑点试验(T-SPOT.TB)、多次痰培养及经验性抗结核治疗支持NTM感染的诊断。该患者诊断性四联抗结核治疗有效,治愈后出院。随访持续至投稿日,患者病情平稳,无再次出现发热、咳喘症状,肝功能正常。结论肝移植术后NTM感染罕见但不可忽视,纤维支气管镜刷检或灌洗可提高阳性发现率,诊断性四联抗结核治疗有效。
肾移植术前高压氧治疗对术后低氧血症发生的影响
夏阳, 范明齐, 黄赤兵
2017, 8(3): 225-228.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17.03.010
摘要(158) HTML (67) PDF 154KB($!{article.pdfDownCount})
摘要:
  目的  探讨术前实施高压氧治疗对肾移植患者术后低氧血症发生的影响。   方法  实验组55例肾移植受者术前实施高压氧治疗,对照组66例患者常规实施肾移植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低氧血症发生率、肺部感染率、卧床吸氧时间、住院时间等方面的差异。   结果  实验组55例患者术后发生低氧血症12例,发生率为22%,对照组66例患者术后发生低氧血症20例,发生率为30%。实验组发生肺部感染4例,发生率为7%,对照组发生肺部感染14例,发生率为21%。实验组肾移植术后低氧血症及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为P < 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卧床吸氧时间分别为(5.9±2.0)d、(6.8±2.6)d,住院时间分别为(17.7±3.7)d、(20.5±4.2)d。实验组患者卧床吸氧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为P < 0.05)。   结论  术前实施高压氧治疗可以明显降低肾移植术后低氧血症及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可以作为肾移植术后低氧血症的常规预防措施。
短篇论著
肾移植术后丙型病毒性肝炎治愈1例:新型抗病毒药物的应用
邓庚国, 申升, 吴家清, 周结学, 李琴, 朱春丽, 蒙善东, 马娟, 刘东
2017, 8(3): 229-231.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17.03.011
摘要(331) HTML (74) PDF 116KB($!{article.pdfDownCount})
摘要:
  目的   探讨以索非布韦为主的新型抗病毒药物治疗肾移植术后丙型病毒性肝炎(丙肝)的疗效与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患有丙肝的二次肾移植受者应用索非布韦为主新方案治疗丙肝的诊疗过程,并进行经验总结。   结果   单用索非布韦方案治疗12周,随访至停药第12周复查发现该受体丙型肝炎病毒(HCV)RNA为5.82×104 IU/ml,未能实现持续病毒学应答(SVR)。采用索非布韦+雷迪帕韦+利巴韦林复合治疗方案后实现SVR。两种方案治疗期间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移植肾和肝功能良好。截至投稿日已术后1年余,患者肝、肾功能以及免疫抑制剂血药浓度稳定。   结论   单用索非布韦治疗肾移植术后丙肝疗效可能欠佳,复合治疗方案疗效相对稳定且安全。
预存DSA强阳性患者二次肾移植诊治经验
孙玉洁, 马锡慧, 韩永, 毕丽丽, 张文慧, 肖漓
2017, 8(3): 232-234.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17.03.012
摘要(278) HTML (172) PDF 447KB($!{article.pdfDownCount})
摘要:
预存供体特异性抗体(DSA)阳性是肾移植的禁忌证。预存DSA增加排斥反应发生率,使致敏患者存活率降低,直接影响肾移植结果。本文总结1例预存DSA强阳性患者,在二次肾移植前采用血浆置换、利妥昔单抗输注、持续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滴注,并大剂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等联合用药方案,抗HLA Ⅱ类抗体滴度显著降低。术后动态监测该受者群体反应性抗体(PRA)和DSA水平,早期发现排斥反应,及时采用地塞米松冲击、抗胸腺细胞球蛋白、大剂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排斥反应,取得良好效果,患者DSA消失。术后随访5个月,移植肾功能良好。
肾移植术后16年未经诱导形成免疫耐受1例
马锡慧, 肖漓, 高钰, 孙玉洁, 范宇, 石炳毅
2017, 8(3): 235-237.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17.03.013
摘要(72) HTML (86) PDF 114KB($!{article.pdfDownCount})
摘要:
肾移植是终末期肾病的有效治疗手段。但术后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可能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机会性感染或肿瘤。因此,肾移植术后最理想的状态是形成免疫耐受,以减少甚至停止应用免疫抑制剂。但肾移植术后患者未经诱导而形成免疫耐受的病例极其少见,现报道1例肾移植术后16年形成免疫耐受患者的资料,供临床参考。患者于1995年7月18日接受同种异体肾移植术。2011年8~9月因输尿管恶性肿瘤分别行左、右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部分膀胱切除术。患者于2011年10月自行停用所有免疫抑制剂,随访至投稿日,移植肾功能良好。
综述
微小RNA与肝癌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的研究进展
赵之聪, 王健东
2017, 8(3): 238-241.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17.03.014
摘要(99) HTML (18) PDF 142KB($!{article.pdfDownCount})
摘要:
肝细胞癌(肝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肝移植是失去根治性切除机会或伴有失代偿性肝硬化肝癌患者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然而肝癌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依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预后,这也是近年来肝移植领域的研究热点。微小核糖核酸(miRNA)是一类真核细胞中广泛存在长度约21~23 nt的非编码RNA,目前的研究认为miRNA与肝癌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密切相关。联合应用检测miRNA与米兰标准有可能进一步提高肝移植受者的无瘤生存期。miRNA具有调节肿瘤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功能,可能成为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的潜在治疗靶点。本文总结了近年来miRNA与肝癌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的相关研究,为肝移植临床医师及科研工作者提供了新的思路。
长链非编码RNA与肝癌
胡建兰, 安玉玲
2017, 8(3): 242-245.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17.03.014
摘要(0) HTML (0) PDF 144KB($!{article.pdfDownCount})
摘要: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一类长度>200 nt、不编码蛋白的RNA分子,可在表观遗传水平、转录和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的表达,从而广泛参与机体的生理与病理过程。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lncRNA参与肝细胞癌(肝癌)的发生与转移过程。研究表明,一部分异常表达的lncRNA与肝癌的发生、转移、进展有关。因此,lncRNA有望应用于肝癌的风险预测、诊断、治疗等。本文对近年来lncRNA在肝癌发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猪胰岛异种移植的研究进展
刘征兆, 何甜, 蔡志明, 牟丽莎
2017, 8(3): 246-250.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17.03.016
摘要(191) HTML (90) PDF 169KB($!{article.pdfDownCount})
摘要:
糖尿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而胰岛移植可以通过调节内源性胰岛素的分泌,治疗1型糖尿病。由于人源胰腺供体不足,无法满足大批量胰岛细胞移植需求。猪胰岛素与人胰岛素仅差1个氨基酸,在糖尿病患者身上使用已有较长历史,而且猪可以进行基因修饰,减少移植后免疫排斥反应,因此目前猪胰岛作为异种胰岛移植来源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本文将就猪-非人灵长类移植的发展史,猪胰岛异种移植中存在的问题、解决方案和研究进展,及猪胰岛异种移植前景和展望做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