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啸臣;李元新;梁玉梅;余琦
Qin Xiaochen; Li Yuanxin; Liang Yumei; Yu Qi
引用本文:
【摘要】 目的 比较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供者和传统尸体供者小肠移植物的保存质量。方法 对2013年至2014年在北京地区获取的7例尸体供者和7例DCD供者的小肠移植物进行质量评估。移植物经灌注、切取,于保存30 min和6 h采集肠组织,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及小肠移植物损伤评分(Chiu氏积分法),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肠组织丙二醛(MDA)含量,采用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肠黏膜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保存30 min,N组和DCD组的小肠移植物损伤评分分别为(1.46±0.81)分和(1.76±0.21)分;保存6 h,两组相应为(3.86±0.42)分和(4.17±0.71)分 (均为P>0.05)。与保存30 min相比,保存6 h的N组和DCD组的小肠损伤评分明显增加(均为P<0.05)。保存30 min,N组和DCD组的小肠移植物肠组织中MDA含量分别为(100±10)pmol/mg、(110±13)pmol/mg ( P>0.05);保存6 h,N组和DCD组的MDA含量分别为(170±18)pmol/mg和(310±29)pmol/mg,同一保存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保存30 min相比,两组小肠移植物切取保存6 h肠组织中的MDA含量明显增加(均为P<0.05)。保存30 min,N组和DCD组的小肠移植物肠黏膜细胞凋亡数量分别为(9.78±2.56)个和(15.78±2.84)个 ( P>0.05);保存6 h,N组和DCD组相应为(31.32± 1.38)个和(53.42±1.95)个,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小肠移植物肠黏膜细胞凋亡数量保存6 h后较保存30 min时明显增加(均为P<0.05)。结论 DCD供者与传统尸体供者的小肠移植物的保存质量相当,提示DCD供者小肠移植物有可能应用于临床小肠移植。
关键词: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尸体供者;小肠移植;器官保存
中图分类号: R617
基金资助: 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项目(首发2011-5007-05)
作者单位: 解放军第309医院普通外科(邱啸臣、李元新);病理科(梁玉梅、余琦)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李元新,Email: liyuanxin1966@163.com
收稿日期: 2016-02-04
相关文献:
高MELD评分终末期肝病患者接受中国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肝肝
西罗莫司治疗心脏死亡器官捐献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附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磷酸肌酸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及其在肝移植中的 拓展应用
2006年至2016年遗体器官捐献领域研究热点与前沿的可视化分析
友情链接/合作伙伴
|
版权所有《器官移植》编辑部
电话:020-38736410 传真:020-85253160 Email:organtranspl@163.com
地址:广州市天河路600号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邮政编码:510630
备案号:粤ICP备140578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