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玉香 石炳毅
Wei Yuxiang, Shi Bingyi
引用本文:
【 摘要】 体外光化学疗法( ECP)是以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技术为基础,通过加入光敏剂和紫
外线处理,再回输入患者体内的一种免疫治疗方法。 ECP 首先应用于治疗皮肤 T 细胞淋巴瘤,并取得成功。后来
又被先后应用于治疗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器官移植排斥反应。 ECP 利用凋亡细胞
被受者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 imDC)吞噬后,可以抑制树突状细胞( DC)成熟的原理,进而诱导负向免疫调节。
ECP 作为一种新的细胞免疫疗法,在不增加移植受者感染发生率的基础上可明显减轻免疫抑制剂的不良反应,其
使用安全性高且应用范围广泛,在临床应用中有广阔的前景。本文就 ECP 的原理、 ECP 在器官移植排斥反应中
的应用及 ECP 的分子机制作一综述。
关键词: 体外光化学疗法;器官移植;免疫排斥反应;免疫耐受;细胞凋亡;树突状细胞
中图分类号: R617, R392.4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81370578)
作者单位: 100091 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 北京市器官移植与免疫调节重点实验室
作者简介: 魏玉香,女, 1968 年生,博士,副主任技师,研究方向为移植免疫, Email: bjwyx1970@163.com
收稿日期: 2019-09-12
相关文献:
实体器官移植术后结核病的研究进展——2013年美国移植协会感染病学组实体器官移植结核病诊疗指南剖析
Caspase-3 siRNA减少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稳定株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吞噬凋亡淋巴细胞的树突状细胞诱导高分泌白细胞介素-10的调节性B细胞的生成
北京市医学类及非医学类高校本科学生对人体器官移植认知的对比研究
别嘌醇预处理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Bax、Bcl-2及Caspase-3表达的影响
新的非侵入性生物标志物MicroRNA在器官移植中的应用研究
NOD小鼠未成熟树突状细胞体外诱导淋巴细胞生成并扩增调节性T细胞的研究
术中输注供体脾细胞联合术后延迟使用小剂量他克莫司诱导同种异基因大鼠心脏移植免疫耐受
白介素-10基因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调控大鼠异种原位肝移植免疫耐受机制的研究
供体特异性输注细胞上CD47的表达在小鼠心脏移植免疫耐受中的作用
2006年至2016年遗体器官捐献领域研究热点与前沿的可视化分析
不同来源间充质干细胞抑制滤泡辅助性 T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继往开来,中国器官移植的发展现状 ——在2018年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年会上的报告
重庆市ICU护士器官捐献态度和意愿的 现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实体器官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肺炎的防治策略 ——ATS巨细胞病毒肺炎的诊治指南解读
器官移植病理学临床技术操作规范(2019 版) ——总论与肾移植
器官移植受者EB病毒感染和移植后淋巴组织增生性 疾病临床诊疗规范(2019版)
建立小鼠腹部心脏移植模型联合尾静脉注射的实践体会 (附视频)
器官移植受者BK病毒感染和BK病毒性肾病 临床诊疗规范(2019版)
实体器官移植术后感染诊疗技术规范(2019版) ——总论与细菌性肺炎
器官移植受者非结核分枝杆菌病临床诊疗 技术规范(2019版)
体外膜肺氧合用于尸体供器官保护的技术 操作规范(2019版)
大鼠肝移植免疫耐受过程Th细胞和Treg细胞因子 及信号通路蛋白的变化研究
机械灌注技术引领器官捐献与移植模式的变革 ——器官ICU时代即将到来?
肾移植操作技术规范(2019版) ——适应证、禁忌证、术前检查和准备
间充质干细胞在器官移植中发挥免疫抑制作用 及机制探讨的研究进展
肝移植术后人类细小病毒B19感染的二代测序筛查 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分泌颗粒酶B的调节性B细胞在器官移植术后 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移植器官质量与安全指南(第6版)》解读—— 生物安全性预警
器官移植受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特点 和疫情期间的管理策略(第1版)
《移植器官质量与安全指南(第6版)》解读—— 感染性疾病传播的风险
《移植器官质量与安全指南(第6版)》解读—— 恶性肿瘤传播的风险
《移植器官质量与安全指南(第6版)》解读 ——供者及器官的评估和选择标准
基于信息计量学对《器官移植》杂志2010年至2019年 刊载文献信息的可视化分析
友情链接/合作伙伴
|
版权所有《器官移植》编辑部
电话:020-38736410 Email:organtranspl@163.com
地址:广州市天河路600号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邮政编码:510630
备案号:粤ICP备140578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