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国杰 陈文 石炳毅
Kuang Guojie, Chen Wen, Shi Bingyi
引用本文: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MSC)对滤泡辅助性 T 细胞(Tfh 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 采用脐带来源 MSC(UC MSC)、骨髓来源 MSC(BM MSC)、脂肪来源 MSC(Fat MSC)分别与外周
血单核细胞(PBMC)混合培养 48 h,并设立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 4 组培养物中 Tfh 细胞占淋巴细胞比例,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 4 组培养物上清中白细胞介素(IL) -21 的含量。将 BM MSC 与 PBMC
共同培养,分别加入吲哚胺 2,3- 双加氧酶(IDO)抑制剂 1- 甲基色氨酸(1-MT)、 IL-10 抗体、人类白细胞抗
原(HLA) -G 抗体,分别为 1-MT 组、 IL-10 抑制组、 HLA-G 抑制组,另设不加其他物质的 BM MSC 组,培养
48 h 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 Tfh 细胞占淋巴细胞比例。 结果 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
BM MSC 组 Tfh 细 胞 的 比 例 降 低,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P<0.05); 与 BM MSC 组 比 较, UC MSC 组 和 Fat
MSC 组 Tfh 细胞的比例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 P<0.05)。 ELISA 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 BMMSC 组 IL-21 含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 BM MSC 组比较, UC MSC 组和 Fat MSC 组 IL-21
含量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 P<0.05)。机制研究结果显示 1-MT 组、 IL-10 抑制组和 HLA-G 抑制组
Tfh 细胞的比例分别为(1.75±0.07) %、(1.31±0.09) % 和(1.50±0.03) %,与 BM MSC 组 [(1.03±0.43) %]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 P<0.05)。 结论 BM MSC 对 Tfh 细胞分化的抑制效果最好,抑制 IL-21 的效
果最好,其发挥抑制 Tfh 细胞分化的机制可能与促进 IDO 分泌有关。
关键词: 器官移植;间充质干细胞;滤泡辅助性 T 细胞;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吲哚胺 2,3- 双加 氧酶(IDO);白细胞介素 -21(IL-21);流式细胞术;免疫抑制作用
中图分类号: R617, R392.4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570680)
作者单位: 100091 北京,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 解放军第 309 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
作者简介: 匡国杰,女, 1985 年生,硕士研究生,主管技师,研究方向为移植免疫学, Email: kuangguojie@163.com
收稿日期: 2018-07-03
相关文献:
成年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组织工程人工神经修复1cm坐骨神经
体外定向诱导成年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许旺细胞样细胞分化的研
实体器官移植术后结核病的研究进展——2013年美国移植协会感染病学组实体器官移植结核病诊疗指南剖析
Caspase-3 siRNA减少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稳定株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CTLA4-Ig基因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抑制大鼠肝移植排斥反应
北京市医学类及非医学类高校本科学生对人体器官移植认知的对比研究
新的非侵入性生物标志物MicroRNA在器官移植中的应用研究
经门静脉注射人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联合多巴胺受体2拮抗剂促进兔缺血型胆道病变胆道修复
肾移植受者外周血辅助性T淋巴细胞17、调节性T细胞表达及其平衡关系的研究
间充质干细胞在大鼠异种肝移植肝组织中的迁徙、定居及组织修复作用
免疫磁珠两步法体外分离纯化小鼠脾脏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应用研究
白介素-10基因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调控大鼠异种原位肝移植免疫耐受机制的研究
2006年至2016年遗体器官捐献领域研究热点与前沿的可视化分析
不同途径移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修复研究
PD-1/PD-L1信号通路在不同组织来源间充质干细胞中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小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肝内CD4+T细胞的影响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过表达对间充质干细胞抗缺氧和抗凋亡能力的影响
EPO 预处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预防大鼠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初步研究
不同来源间充质干细胞抑制滤泡辅助性 T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继往开来,中国器官移植的发展现状 ——在2018年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年会上的报告
重庆市ICU护士器官捐献态度和意愿的 现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实体器官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肺炎的防治策略 ——ATS巨细胞病毒肺炎的诊治指南解读
器官移植病理学临床技术操作规范(2019 版) ——总论与肾移植
器官移植受者EB病毒感染和移植后淋巴组织增生性 疾病临床诊疗规范(2019版)
建立小鼠腹部心脏移植模型联合尾静脉注射的实践体会 (附视频)
器官移植受者BK病毒感染和BK病毒性肾病 临床诊疗规范(2019版)
实体器官移植术后感染诊疗技术规范(2019版) ——总论与细菌性肺炎
器官移植受者非结核分枝杆菌病临床诊疗 技术规范(2019版)
体外膜肺氧合用于尸体供器官保护的技术 操作规范(2019版)
机械灌注技术引领器官捐献与移植模式的变革 ——器官ICU时代即将到来?
肾移植操作技术规范(2019版) ——适应证、禁忌证、术前检查和准备
间充质干细胞在器官移植中发挥免疫抑制作用 及机制探讨的研究进展
分泌颗粒酶B的调节性B细胞在器官移植术后 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移植器官质量与安全指南(第6版)》解读—— 生物安全性预警
器官移植受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特点 和疫情期间的管理策略(第1版)
《移植器官质量与安全指南(第6版)》解读—— 感染性疾病传播的风险
《移植器官质量与安全指南(第6版)》解读—— 恶性肿瘤传播的风险
《移植器官质量与安全指南(第6版)》解读 ——供者及器官的评估和选择标准
肾移植术后稳定状态受者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 及其与肾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基于信息计量学对《器官移植》杂志2010年至2019年 刊载文献信息的可视化分析
友情链接/合作伙伴
|
版权所有《器官移植》编辑部
电话:020-38736410 Email:organtranspl@163.com
地址:广州市天河路600号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邮政编码:510630
备案号:粤ICP备14057892-1